|
: 焦印亭
文學史話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宋廬陵人(今江西吉安人)。少家貧力學,游歐陽守道門下,守道大奇之。寶v六年貢於鄉,當時賈似道、丁大全執政,辰翁對策,嚴君子小人朋黨辨,有司以為涉謗,擯斥之,理宗景定初,補太學生,受知於國子祭酒江萬裏,景定三年試進士,廷對時,以『濟邸無後可慟,忠良戕害可傷,風節不竟可憐』(【宋元學案】卷八十八)諸語忤賈似道,理宗將其置於丙第,錄取在歐陽守道門下,其後任濂溪書院山長、臨安府學教授,並多次被江萬裏招入幕下。恭帝德v元年,同門同鄉的文天祥起兵勤王,劉辰翁曾短期參與其幕府。此年,江萬裏撲水殉國。元世祖至元十七年,長期在外漂流的劉辰翁殷勤謀葬江萬裏。其後,『托跡方外以歸』(【江西通志・劉辰翁傳】),隱居不仕,晚年主要從事著述,常與方外僧道結伴遊覽,元大德元年卒於家鄉,四方學者門人皆至廬陵會葬,稱須溪先生。
劉辰翁是宋元之際具有民族氣節且著作繁富的著名遺民,也是一位影響頗大的文學家和文學評論家,他一生筆耕不輟、著述頗豐,現存詩203首、詞 354首、文249篇, 在詩歌、詞、散文方面均有建樹。其詩文批點種類繁複,現存有三十餘種,內容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各個方面。他在文學評點歷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學評點大師。
在劉辰翁之前,沒人像他那樣能對詩歌、散文、小說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評點,他的評點已經成為原作流傳過程中的主要版本部分,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根據歷代書目的記載,其評點的著作計有:【大戴禮記】、【越絕書】、【班馬異同評】、【史漢方駕】、【荀子】、【陰符經】、【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真經】、【南華經】、【列子沖虛真經】、【齋三子口義】、陶淵明詩、阮籍詩、李賀詩、王維詩、孟浩然詩、韋應物詩、孟郊詩、李白詩、杜甫詩、【劉辰翁批點三唐人詩集】、【韋孟全集】、【王孟詩評】、【盛唐四名家集】、【文選】詩、【古今詩統】、【興觀集】、王安石詩、蘇軾詩、陳與義詩、陸游詩、汪元量詩、【合刻宋劉須溪點校書九種】、【世說新語】、【廣成子】、【古三墳】等三十多種。此外,其批點還有不少不見於其評點專書,而被其他著作所收錄,如【唐詩品匯】、【史記評林】、【漢書評林】、【千家詩注】、【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等。其評點在當時和後世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時人吳澄說:『近年廬陵劉會孟,於諸家詩融貫徹,評論造極。』(【吳文正公集】卷一一)元人揭菟蠱蘭墼疲骸靶胂衰世之作也,然其論詩,數百年來一人。』(【吳清寧文集序】,【揭菟谷集】)明人胡應麟將其與嚴羽、高並稱:『嚴羽卿之詩品,獨探玄珠;劉會孟之詩評,深會理窟;高廷禮之詩選,精極權衡。三君皆具大力量,大識見,第自運俱未逮。』(【詩藪】外編卷四)明代胡震亨也很推崇劉辰翁的評點:『宋人詩不如唐,詩話勝唐。南宋人及元人詩話,又勝宋初人。如嚴之吟卷,劉之詩評,解會超矣。』(【唐音癸簽】卷三十二)
評點這一文體的產生與科舉考試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在劉辰翁之前的宋代很多的評點著作,如呂祖謙的【古文關鍵】、樓P的【崇古文訣】、真德秀的【文章正宗】、謝枋得的【文章規範】、王霆震編的【新刻諸儒批點古文集成前集】等都是以『時文之法行之』,目的均在於『取便科舉』。而劉辰翁則擺脫了評點為科舉而設的目的,專以文學評點為成書的主旨,他的評點對象詩多而文少,足以說明這一點。他在詩歌評點中,一般不注意創作背景,也不理會一首詩的寫作時間和寫作地點,更極少去涉及詩歌外圍問題的考證,字詞的訓詁,典故的詮釋也較少顧及,他對詩歌的評點完全是從文學的角度來進行,或從詩體的起源和發展來批評,或從章法結構,或從風格特色,或從表現手法,或從詩歌的立意和主旨,或從實詞、虛詞的用法,不一而足。其詩歌評點立足於詩歌本體,細論用字造句的奧妙,剖析創作手法和藝術特色,綜合品賞詩歌的內容、風格、造境和修辭的技巧。
劉辰翁對詩歌的評點開始於德v乙亥(1275)以後對李賀詩的評批,開後人大量選評李長吉詩之先河,為李賀詩在文人中的廣泛接受和流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王維詩歌具有『以禪入詩』的藝術特色,對這一特徵的認識是從劉辰翁首次評點【輞川集】後才日益受到重視的,就目前現有的史料,在唐宋時代,除了劉辰翁,尚無人將王維的習禪與其詩歌藝術聯繫起來。劉辰翁在評點孟浩然的詩中,全面評述了孟詩的藝術風格、語言修辭技巧及篇章結構上的特點,明確標出了孟詩『清』的風格,第一次突出了孟詩風格自然的特徵。他的這些評點,引起了後人的重視與注目,元人程鉅夫【嚴元德詩序】云:『自劉會孟發古今詩人之秘,江西詩為之一變,今三十年矣,而師昌谷、簡齋為盛。』由此可見其評點之深遠影響。
劉辰翁所選擇評點的散文也與一般輔助讀書人科舉考試的入門書不同,即不具有強烈的實用功利色彩,從其評點的對象【大戴禮記】、【越絕書】、【陰符經】、【老子】、【列子】等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其評點完全是從個人的興趣出發決定取捨,是一種純粹的無功利目的的文學評點。【班馬異同評】是一部史學著作,也是劉辰翁散文評點的一個重要領地,在所有他評點的散文中,此書的評語最多,但他卻極少從史事的真偽、史料的考證、撰史的體例、史學思想等方面入手進行評價,而是從文學的角度加以評判。如卷九【魏豹彭越傳】,劉辰翁批云:『此贊曲折,語意甚奇,能言豪傑中事,取於眾人所不取,亦其所遇素意如此。』難能可貴的是,劉辰翁還認識到了史書中的虛構性,以評價小說的標準來點評人物的塑造、情節的展開以及結構的安排,卷二十八【淮南衡山列傳】,劉辰翁批為:『【漢書】「被流涕」感動;【史記】游談如賦,近於小說矣。』
劉辰翁以文學的視角來進行評點,更突出地體現在他對【世說新語】的批點中。首先,他認識到了【世說新語】的藝術性在於具有虛構的特徵。【世說新語】卷下【容止第十四】第一則『魏武將見匈奴使』,劉辰翁批云:『謂追殺此使,乃小說常情。』劉辰翁從文學的角度來審視【世說新語】,這與劉知字岡稹妒浪怠肥實大相逕庭,書中魏武聞追殺匈奴使者一節,劉知追錘綽壑ご聳虜緩瞎呃,必為捏造。而劉辰翁則能從小說創作規律的高度來進行評價,達到了對全書的審美認識和把握。【世說新語】是志人小說,其特點是通過隻言片語和行動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劉辰翁準確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他在評點時,十分注意人物的語言、行動和細節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如【世說新語】卷上【言語第二】第五十五則『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劉辰翁批云:『寫得沈至,正在後八字耳。若止於桓大口語,安得如此悽愴!』桓溫在咸康七年曾任琅邪內史,自任琅邪內史至此次伐燕,已近三十年,時桓溫已屆暮年,故有此感慨。劉辰翁的批語準確地揭示了桓溫內心深處的複雜情感,撬動人的心智。【世說新語】中的故事情節比較簡單,一些較長的篇幅他還是充分注意到了,在【德行第一】第四十五則『吳郡陳遺』篇上批云:『如此細事寫得宛至,更有不厭。』可見,劉辰翁認為小說的情節應當委婉曲折,細緻入微,這樣的鋪設,讀者才會喜讀。在劉辰翁的批點中,他極有見地的觸及到了小說之所以為小說的藝術特徵。認識到了小說在人物塑造、情節開展、語言運用上遠比史書生動豐富,小說在情節的展開中波瀾起伏,遠比平實客觀地敘述歷史事件的史籍形象感人,故他認為小說勝於史書,在藝術魅力上小說超越史書,如【世說新語】卷下【尤悔第三十三】第十三則『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寂,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後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劉辰翁批云:『此等大有俯仰,大勝史筆。』
劉辰翁的文學評點立足於文本,注重讀者的真切感受和體驗,這一特點曾對後世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如明代竟陵派鍾惺、譚元春的詩歌評點,就明顯受辰翁評點之濡染。他所開創的夾批和尾批的評點形式,為後人沿襲而用。他在【世說新語】中的批語,已經成為明清小說評點中的常用術語。稱他為評點文學的奠基者,是當之無愧的。
(作者單位: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
辰翁字會孟,廬陵人。須溪其所居地名也。少補太學生。景定壬戌,廷試入丙第。以親老請濂溪書院山長。江萬裏、陳宜中荐居史館,除太學博士,皆固辭。宋亡遂不復出。辰翁當賈似道當國,對策極言『濟邸無後可慟,忠良殘害可傷,風節不競可憾』,幾為似道所中,以是得鯁直名。文章亦見重於世。其門生王夢應作祭文,至稱『韓、歐後惟先生卓然秦漢巨筆』。然辰翁論詩評文,往往意取尖新,太傷佻巧,其所批點如【杜甫集】、【世說新語】及【班馬異同】諸書,今尚有傳本。大率破碎纖仄,無裨來學。即其所作詩文,亦專以奇怪磊落為宗。務在艱澀其詞,甚或至於不可句讀,尤不免軼於繩墨之外。特蹊徑本自蒙莊,故惝恍迷離,亦間有意趣,不盡墮牛鬼蛇神。且於宗邦淪覆之後,眷懷麥秀,寄託遙深,忠愛之忱,往往形諸筆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固不必概以體格繩之矣。
(【四庫全書總目】別集類十八【須溪集】)文學史話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