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提起齊魯文化,人們首先想起的往往是最有影響的儒家文化。其實,多年來大家忽視了齊魯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發端於2600多年前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市場經濟思想。
鹽鐵國有化影響千年
齊國財力之富,富在資產國有化和壟斷經營上。
齊桓公問管仲富國之策,並建議對房屋樓台、樹木、六畜、人口徵稅,管仲一一否定之後,鄭重提出了自己的富國策:『唯官山海為可耳』。管仲由此首次在中國歷史上提出了鹽鐵專賣制度。
『官海』即齊國政府明確規定食鹽屬於國有,但在生產上實行官督民產,規定百姓在特定時間、特定地域煮鹽;最後齊國政府設置鹽官,統一收購、統一運輸、統一銷售。『官山』與此類似,國家把鐵礦開採交給百姓承包,並根據產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潤。
【管子・海王】記載,『官山海』讓財富迅速積累到齊國君主手中,為桓公霸業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僅食鹽專賣一項,管仲為齊桓公算了一筆賬:一個具有萬輛兵車的大國,1000萬的總人口中應納稅的人約100萬,每人每月徵收30錢,一個月也就3000萬錢;但只要每升鹽加價2錢,因為食鹽銷售嚴格按照戶籍實行『計口售鹽』,每月即可多得6000萬錢,遠超過每月30錢高額人頭稅帶來的收入。
簡單的橫徵暴斂容易激起民變。『官山海』表面上並沒有直接徵稅,不會引起人民的任何抱怨,達到『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是很高明的國家財政方式。
『官山海』在管仲之後備受各朝重視,特別是宋元明清這千餘年間,鹽課收入成為朝廷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
管仲的鹽鐵專賣思想傳承至今,影響深遠,成為春秋以後長達兩千餘年的中國食鹽專賣制度的濫觴,後世因此尊管仲為『鹽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