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1|回覆: 0

[漢語詞典] 沈立明:【漢字信息預測學】的實踐者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0-9-26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漢字網
201092611928943.jpg

【漢字信息預測學】實踐者沈立明先生

201092611948654.jpg

沈立明先生
榮獲的各項榮譽證書

沈立明,原名沈國良,福建漳洲詔安人,生於1976年,中醫學臨床治療專業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他對中華傳統文化(命理、風水、相學)頗有研究並常年跟隨民間奇人異士學藝。在大學階段長期    專家教授,跟隨導師將【易經】進行了系統的研習,對日後的研究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生物信息預測學】創始人羅富民先生於2000年收其為親傳入室弟子,著名的風水學大家91歲高齡的李秉方先生對其進行了親自點化。他祖傳福建漳州理氣派風水,95年開始師從國內外多位易學專家學習,命理八字,風水堪輿學,漢字信息預測學,中華姓名學,相學等傳統玄學,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對玄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心得,被譽為『易學玄學預測專才』,即將出版的專著有【漢字信息預測學】、【出生時間的奧秘――命理實例故事】、【長相的訴說――相理實例故事】、【先知值萬金――漢字信息預測學實例】、【觀手知健康實例】、【好名成就一生】、【風水學在現代的運用】。『漢字信息預測學字牌』已獲得專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局專利號:200830041691.5);【漢字信息預測學】已在廣東省版權保護聯合會進行登記,並取得著作權(作登字:19-2007-A-0106);【漢字信息預測學】第二部已在廣東省版權保護聯合會進行登記,並取得著作權(作登字:19-2008-A-0028)。

據沈立明先生講述,『漢字信息』是生物場的一種多維信息,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它以一種輻射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發射、接受、共振的過程。預測學是研究事物超前越後的整體模糊輪廊,發展規律的學科。

『漢字信息預測學』是以現代科學作基礎,用生物信息共振效應為原理,對生物信息超前的感知現象,進行了分析、總結、歸納,並通過反覆實踐,經統計數學T值P值的檢驗,得出結果小於O.01,即效驗穩定在97%以上的一門新科學。【漢字信息預測學】分四部分:1、信息與預測的理論:2、54預測工程的各種性能;3、解碼的技術;4、解碼理論的研究。

【漢字信息預測學】並不承認命數的存在,只承認萬事發展必有它的規律,使人們從積極的角度去防範和迴避禍患,從逆境中求得安全與順利。預測事物可為發展國民經濟作有效的策劃,能破譯人們猶豫不決的疑難,這是這部預測學的目的和任務。

【漢字信息預測學】與傳統預測學的相同之點:它運轉的機器是54預測工程,指導理淪是生物信息的共振效應;周易預測學。運轉的機器是八卦,指導理論是陰陽五行和相生相剋。兩者有類似的結構,同樣能預測萬事萬物。它與傳統預測學的不同之點:傳統預測學,注重特定的時空點的產物,用這個時空點的因素,去分析該產物的前因後果;【漢字信息預測學】用現有的產物,結合外界因素,去分析產物的前因後果。兩者的關係,如同一條路,他從那頭走過去,我從這頭走過去;從形象來說,就有唯虛與唯實的區別。

【漢字信息預測學】文句樸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克服了古代預測學文字繁雜噎澀,道理玄奧莫測,難學難懂的弊端。漢字信息遙感技術許多人還不清楚,所以富有神秘感,現代科學對它還沒有完全論證之前,在生物第六感覺還在初步了解的年代,人們還抱着疑惑與神秘的態度來看待它,特別是那些無知的人,竟把它當成迷信來看待,這是有悖事理的,也是科學發展中的不幸。

其實,【漢字信息預測學】並無鬼神的秘授,也無命數的機緣,更無製造禍福的意向。本人也不是神佛的信徒,更不是命運的俘虜,只是確認預測是人體信息本身的傳遞,是與外界信息產生共振的效應。今天,它正以嶄新的科學數理展示出來,效驗穩定在97%,開闢了新的途徑,深受社會各界認可。

2005年開始【漢字信息預測學】實踐者沈立明先生面向社會公開講座,培訓【漢字信息預測學】、【觀手知健康實例】,受到全國各地師生的廣泛好評。2007年7月,中國風水文化研究院、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等聯合頒發『風水師榮譽證書』。2008年4月,『中國易學與傳統文化高峰論壇暨第三屆中國姓名文化與命名策劃大會』,由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會、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等聯合授予『2008年中國十大傑出命名策劃師』榮譽稱號。被全球易經文化協會、聞喜縣人民政府及全球風水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全球易學風水名師代表大會暨全球易學風水紀念館奠基儀式』,由主辦方頒發了『首屆全球最具影響力易學風水名師』榮譽證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