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2|回覆: 0

[漢語詞典] 『繁』還是『簡』,這是個問題

[複製鏈接]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0-6-1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文化報
20106115543581.jpg
    羅家倫

201061155422169.jpg

    在實行繁體字的台灣,簡體字書也很受歡迎


    國民黨退守台灣後,一些知識界人士主張推行簡體字,以利消滅文盲。1953年程天放任『教育部長』時,便成立過簡體字研究委員會。1954年,台灣發生了一場要不要使用簡體字的論戰。論戰由『五四』時代的風雲人物、時任『考試院』副院長的羅家倫引發,他發表的【簡體字之提倡甚為必要】於1954年3月在台灣、香港各大報刊出,隨之引發了一場極為激烈的爭論。  


    羅家倫主張文字要簡化的理由,『第一是為了要保全中國文字』。乍看起來,這是悖論,其實反過來看簡化文字是有必要的。中國文字太複雜,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因而有瞿秋白等人關於漢字是『最惡劣、最齷齪、最混蛋的中世紀毛坑』及『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一類的謬論,他們主張廢除漢字,讓中國文字拉丁化或全部改用拼音字。而改用簡體字,正是有利於中國文字的保全,避免讓漢字羅馬化、拉丁化。第二個理由是節省時間。第三個理由是節省精力。第四個理由是為忙碌的民眾着想,使他們『能以最便利的工具得到知識』。  


    隨後,曾任國民黨中宣部代部長的葉青寫了【簡化文字問題】一文,表示贊同羅家倫提出的採用已有的簡體字再簡化部首及偏旁的主張,另外,對當時的一些反對意見一一做了批駁。比如當時有些人認為『中國的文字即是代表中國的文化之象徵,如存其意義,去其象徵,破壞文字本身的組織,即等於貶低文化的本身之意義』,所以簡化文字『這事關係民族意識和傳統文化甚巨』。為防止其毀滅中國文化,要反對簡化文字。葉青認為,中國文字只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只是代表中國文化的外形。簡化文字雖是破壞文字本身的組織,但並不貶低文化本身的意義。歷史上已有多次簡化文字的事實,它在便於閱讀方面反而有普及作用。所以簡化文字無損於中國文化,而是有利於發揚中國文化的。『過去由甲骨文、金文而大小篆而隸書、楷書而草書,不是已破壞文字本身的組織很多次了嗎?又何曾毀滅中國文化呢?』  


    反對簡體字的人還喜歡給對方戴『紅帽子』。他們說:『查大陸成立新政權以來,主張推行簡體字,並設有中國文字改革協會,以吳玉章為頭目。今羅家倫氏商由「教育部」組設簡體字研究委員會,主持文字變革事宜,其意義和作用豈不是和吳玉章等「隔海和唱」?』對此,葉青認為,主張簡體字的不僅有共產黨人,也有國民黨人,像吳稚輝、趙元任等,他們並不是共產主義者。『如果說,今天共產黨主張簡體字了,我們就不要再主張簡體字,再主張簡體字便是與共產黨「隔海和唱」,那麼今天共產黨說中國話,我們就不要再說中國話了,如果再說中國話,豈不是與共產黨「隔海和唱」嗎?』  


    著名學者潘重規寫有【論羅家倫所提倡之簡體字】,先印成單行本,後在【台灣新生報】發表。在刊登前一天的『中國語文學會』集會上,胡適和羅家倫一再強調簡體字推行之必要,希望大家響應。潘重規當即告訴羅家倫,他反對簡體字,是因為『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命脈,是千萬世人的公共遺產,不容一世代一部分人專橫獨斷』。  


    另一位著名學者胡秋原則寫了【論政府不可頒行簡化字】,但他在反駁羅家倫時自相矛盾:一方面不贊成文字簡易化,可又說不反對簡體字,『簡體字是一事,這是無人反對的……我們天天在寫簡體字,即如我這篇文章,恐怕十個字中八個字是簡體字』。由此可見簡體字有多麼強大的生命力,連反對的人都要採用它。至於羅家倫主張用簡體字印古籍,胡秋原認為『消滅中國書的意圖又何其顯然』。原來,胡秋原主張簡體字只可在個人書寫中流行,而不能在學校教育、機關文書中推廣。胡秋原贊成台灣當局通過行政手段,出台【文字制定程序法】反對簡化文字。【文字制定程序法】主張在文件、報刊、公文等書面語言中,只能使用繁體字,不能使用簡體字。當時『立法院』在討論該法案時已獲多數通過,在即將交付審查之際,葉青向『立法院』呼籲,不可通過該法案,並寫了【論立法院不可通過文字制定程序法】,批評胡秋原。他認為反對簡體字的只是少數知識分子,大多數人尤其是全中國四萬萬人都不主張文字複雜化、凝固化。文字必須改革,這才是人民的心聲。  


    在論戰接近尾聲時,葉青再寫【簡化文字答客難】作為總結。此文重申簡化漢字不是毀滅中國文字,更不是毀滅中國文化。葉青早年曾是共產黨員,也許因此他始終不忘社會底層學文化的疾苦,尤其不主張『凡是共產黨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這一點,體現了他的良知以及在論戰中表現出來的淵博的文字學知識。  


    反對簡體字一直是台灣的主流論述。有些官員明知簡體字廢止不了,但怕別人給自己戴上與共產黨『隔海和唱』的帽子,只好違心地反對簡體字的使用。另一些人反對簡體字,還因為他們認為大陸有些簡體字簡得不合理。像『麵條』的『面』本來左邊有『麥』旁,現在一簡化,與『面孔』的『面』混用,就會產生歧義。比如『刀削麵』作為招牌寫在餐館的門面上,在兩岸交流初期,有台胞調侃說:『刀砍面孔血淋淋的,怎麼還可以做廣告。看了這種招牌,哪裡還會有食慾。』  


    關於是用繁體字還是簡體字問題,完全可按『一國兩制』的構想在兩岸實行『一國兩字』,即台灣用繁體字,大陸用簡體字。在互相交流中,逐步做到繁中有簡,簡中有繁。台灣儘管有許多人反對簡體字,但至少已有不少報刊採用大陸的橫排方式,大陸書法家也用繁體居多,可見兩岸可求同存異。  


(摘自【海峽兩岸文學關係史】,作者古遠清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