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光明日報 昌樂骨刻文究竟是早期刻劃文字還是蟲蛀或草根腐蝕所留下的痕跡?本報此前多次報導的山東昌樂骨刻文成爲近日『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紀念大會暨甲骨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討論的焦點。昌樂骨刻文發現者和鑑定者、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提出,關中地區龍山文化早期文字可印證昌樂骨刻文的存在。
劉鳳君最近在對關中及附近地區出土的帶有刻字的多件遺物進行鑑定時注意到,其與上世紀80年代陝西長安花樓子、旬邑大店村遺址出土的文字藝術風格雷同,它們均屬陝西龍山文化時期。而這種文字風格與山東昌樂、壽光、青州、桓台等地早期的昌樂骨刻文風格不謀而合。因此,這一發現是對昌樂骨刻文新的佐證。
龍山文化距今約4000年至4500年,早於甲骨文產生的公元前13世紀至前11世紀。劉鳳君認爲,正是由於關中和山東兩地大量出土龍山文化時期相類似的刻劃文字,因而可以印證昌樂骨刻文是真實存在的。在劉鳳君看來,文獻記載中的黃帝、炎帝、蚩尤和他們的繼承人堯、舜、禹等也都大體活動在這一時期的這些地區,他們分屬華夏和東夷兩大文化集團。而兩個地區文字的發現,把長期以來關於東夷華夏文明的研究和爭論引向了深入,在文明起源時間和內容上作了實實在在的詮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