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光明网 教育部征求44个汉字整容意见,在网络上基本被否定。那么多专家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人力、财力、物力,才搞了44个字的整容却被抵制,真的是吃力不讨好。
笔者认为,汉字整容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唇”字,印刷体是第二笔的撇把下面的口包了进去,改为上下结构。而手写体的唇就是上下结构。
印刷 体与手写体不同“大有字在”。如“然”,印刷体的左上角是肉字旁,《说文》解释是“烧也,从火,V声。”我认为,原始社会开始使用的“然”,应该是“烤肉”的意思。然是上下结构,上面是“V”,下面是“火”。“V”又分为左右结构,左边是肉,右边是犬。远古的人生火主要还是把肉块、狗只放在火上烤。而人们手写的时候习惯把肉字旁写成“匀”字,但没有人指出手写体是错的,也就是说,手写体和印刷体并行。
再回到“唇”字,嘴唇的唇的古字是“”,释义是“口端也。从肉,辰声。”而古字的“唇”指的是“惊也。从口,辰声。”与唇的读音相同,后来,唇的“惊”义写作“震”,而嘴唇的“”却被“唇”代替,读音为chún。从篆体看,不管是“”还是“唇”,它们都是辰字把肉字或口字半包在里头。
汉字整容本来就是把印刷体向手写体靠拢,为何会引起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呢?如果教育部偷偷摸摸把印刷体的唇改为上下结构,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人会出来异议。现在“明目张胆”地征求意见,等于是说原来的印刷体是错的,人们必定反对,反对的原因是“瞎折腾”。 至于恢复繁体字,有人拿“人亦、饼乾、封M、皇後”来指责简体字,那是搞错了对象。这本来不是简体字的错,错的是有人企图表现水平多高很繁体的样子而自己又不懂繁体字,偏偏叫电脑帮他翻译而出现差错,错的是这些“脑筋不会急转弯”的人,却把责任推给简体字。这和把“贵阳”译成“theexpensivesun(昂贵的太阳)”、“投诉”译成“throwstotell(投掷了来告诉)”、“警风”译成“policebreeze(警察的微风)同个道理,错的不是汉字和汉语,而是那些不懂英语而又想展示很英语的人。普通话里头已经没有把云当成了说,而读古书籍的人必定知道“云”有说的意思。我相信,读简体字《三国演义》的人也不会把“赵云”理解为“赵说”吧?譬如古书有“王道”,翻译成现代汉语是“王说”,难道会理解是“国王的路”?至于“後来”,古人早就写成“后来”,不是现在才有的。“”字,汉简已有“竞”的写法。简化字由来很久,不少简化字就是过去的俗体字或手写体,现在再恢复繁体字也是瞎折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