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廣州日報 國際社會間到底有沒有道理可講?答案是兩元化的:行動上不講道理,但口頭上一定得講道理,讓人覺得被打擊對象是個人神共憤的混蛋,不打都對不起全世界善良的人民。
這就是戰時外交辭令。
寫外交辭令不是憤怒譴責一下就可以敷衍的官樣文章,它包含著對國際間關係洞若觀火的了解,對交戰雙方軍民心理絲絲入扣的把握,還要有高超的文學手段,用最恰當的辭藻、句式抹黑對手,同時自己裝無辜,可謂集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心理學和文學於一體。
外交辭令似乎沒有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展而進展,近2600年前的一紙外交辭令,至今仍讓人難以望其項背。且翻開【呂相絕秦】來看看--
文/劉黎平
公元前578年的夏天,農曆4月5日,晉國外交官呂相來到了秦國國都,代表本國領導人晉厲公,向秦國領導人秦桓公遞交了一份文書。
在外交文書的背後,是一個巨大的組合軍事集團。以晉厲公爲統帥,包括齊、宋、衛、魯、鄭、曹、邾、滕在內的多國部隊,正在秦的邊境地區--麻隧,大規模集結,戰車已經排列成最佳的進攻陣勢。不過,春秋時代是個講究風度的時代,不像後人幹事那麼赤裸裸,而國際紛爭的風度全在那一紙外交辭令上,外交辭令漂亮了,能爲軍事行動增色不少。
外交官呂相交上去的那分外交文書,那是寫得相當地漂亮,能很有文采地抹黑對手,將對手塑造成『無賴國家』,同時把自己塑造得好傻好天真。以下則以晉國的語氣將外交宣戰書再演繹一遍。
回顧友好交往 將自己的白眼狼歷史輕輕抹去
『回顧過去,秦晉兩國有著相當長的蜜月期,兩位前國家領導人晉獻公與秦穆公,建立了良好的私交關係,兩國人民齊心協力,堅守盟約,我們不僅是兄弟之邦,也是婚姻之邦,貴國是敝國的女婿,敝國也是貴國的女婿,兩國努力締造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
『其間,我國總統晉獻公不幸逝世,國內局勢發生了微小的波折,兩位繼承人重耳和夷吾均流亡海外。貴國領導人秦穆公本著秦晉友好的原則,爲穩定我國國內局勢,將夷吾送回我國繼承領導人職位。然而,秦穆公先生又不能始終貫徹秦晉友好的原則,好事不能做到底,不能爲兩國友好建立更大的功勳(又不能成大勛),於是有了韓原戰役這樣不愉快的軍事摩擦(而爲韓之師),之後,秦穆公先生爲自己的魯莽而後悔(悔於厥心),知錯就改,將重耳先生送回我國繼承大位,穩定了局勢。秦晉兩國的交往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謠言粉碎機:這一段是整個文書中唯一正面的文辭,但已爲抹黑對方埋下伏筆。秦穆公『不能成大勛』是怎麼回事?爲何不做交代?嘿嘿,因爲這是晉國歷史上最大的污點,沒法交代。
在呂相下戰書之前70多年,即公元前647年,晉國糧食短缺,秦穆公本著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不顧民意的反對,也不顧晉國毀約在前,動員全國熱愛和平的人民,動用一切水上船隻,大量向晉國輸送食品,運輸船隊綿延秦晉兩地的河流,史稱『泛舟之役』。不過,吃了也就消化了,消化了也就忘了,第二年,秦國食品短缺,向晉國買糧,晉惠公倒是乾脆:沒門。
憤怒的秦國人民爲了維護兩國的友好關係,在韓原狠狠教訓了忘恩負義的晉國政府,並且俘虜了晉惠公,經過批評教育後,本著平等民主的國際交往原則,又將其釋放回國。
對於這樣的大恩德,呂相的外交書上半個字也不提,連『爲幫我國渡過難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的字眼都沒有。秦穆公真是冤大了,一船船的米,加上自己墊付的運費、人工費,還不能買回晉國的一枚友好勳章。
點評:外交書設定秦穆公好事不能做到底,即反覆無常,這是抹黑的開始,秦國的無賴形象完成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