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歷史網 歷史上曾經最有條件統一中國,結果未能抓住機遇反而遭到滅國之災,最典型的莫過於楚國。
楚雄踞長江、漢水流域,擁有發展農業的最好條件,所謂″湖廣熟,天下足″。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鐘,不僅可證楚國音樂不凡,還足以證明 煉鑄造業發達。煉鑄造聯繫着兵器,那是武裝軍隊的必要條件。今武漢東湖的大型雕塑【莊王出征】,令遊人神情為之一振。正是楚莊王時期國勢大到飲馬黃河,那是越出長江流域挺進到北方。春秋五霸有兩霸是吳和越,後來越滅吳,楚又滅越,勢力就擴展到『百越』之地,那是多麼遼闊的疆域!滅越,就佔有西施的故鄉,那是紡織業最發達區。『清楚』一詞因楚國服飾華美而來。若不信,再看『衣冠楚楚』,這是明確把衣冠的華美與楚聯繫在一起了。 武漢人仿造出一座『楚天台』,據稱是仿楚靈王『章華台』建造,章華台後世稱之『天下第一台』,是中國歷代帝王園林化離宮的先導。楚宮的故事有『楚王好細腰,宮妃多餓死』之說,而『楚楚動人』一詞,描述的正是苗條的楚國女子身穿楚服是多麼美麗動人啊!
武漢東湖還建有『楚城』,與其相連的景觀有『楚市』。古人曾寫文章說,到楚國都城郢,清晨穿新衣上街,歸來就擠破了。這描述也許誇張,但我們還是可以想見那繁榮。 繁榮的經濟一定會哺育出相應的文化。游三峽訪秭歸拜謁屈原祠,自然要想到【離騷】。我們讀屈原的作品和他的一生,還可以看到,屈原愛國,楚懷王卻不給他愛的機會,但懷王沒能消滅屈原的愛心。屈原的愛不僅是愛國、愛人民,他也深情地寫男女愛情,凝聚在楚辭中的愛,是非常豐富的情感。從詩經發展到楚辭,楚辭已是華夏文明中當時最先進的文學藝術。 如此,楚國就給我們留下一個問題:楚國農業、紡織業、煉鑄造業,陶器、竹器、漆器等手工業,乃至商業經濟均發達,文學藝術也最為發達,何以會被在西北蠻荒之地發展起來的秦國所滅? 楚國不是生產力不行,也不是文化藝術不行,而是經濟、文化都發展後,統治者的政治建設未能隨之發展進步,未能滿足生產者的要求而遭至滅亡。
楚國更大的悲傷,恐怕還在於它不是沒有出現過改革。早於商鞅在秦變法的前二十五年,吳起就受楚悼王重用主持變法,變法的措施就是商鞅後來在秦施行的『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可惜變法僅一年,悼王死,吳起被貴族射殺,變法夭折。 悼王去世半個世紀後,懷王即位,此時有屈原。屈原有什麼革新主張嗎?他作為詩人的形象太飽滿了,以至後人常忽略了他的政治主張。但司馬遷作【屈原列傳】還是指出,離騷】稱道了齊桓公。齊桓公曾用管仲搞過春秋時最早的改革,齊因此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位霸主。【離騷】還稱道了湯、武革命。這都能讓我們窺見屈原的改革政見。屈原不僅是詩人,他是楚國的『左徒』,這是掌國家內政外交大權的高級官員。一個高級官員有如此豐沛的學問和藝術造詣,且如此重視人的個性和創造性才華,豈不難得!可惜,楚終於被秦滅亡了。楚國的悲傷是其他被滅亡的國家無法相比的啊!你聽,『痛楚』、『酸楚』、『淒楚』,描述的正是楚亡後楚人深長的痛苦和悲傷。
悲劇的力量總是最打動人的,也是這巨大的感傷和對國家的熱愛,造就了屈原和【離騷】。為了記住這巨大的不幸,這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人倫大愛,千秋以來中國人為一個人立個節日每年都紀他,這個人就是屈原。千古以來沒有任何一位帝王被人民這樣紀念。 然而,如果把亡楚的責任都推給國王,恐怕也是不公道的。雖然悼王支持變法遂有楚國變法,懷王未能理解屈原以至付出巨大代價,但關係一個國家能否適時變法的力量並不人為什麼會悲傷?那一定是曾經美好的東西淪喪。這『舊貴族』的先人,原也是相當積極進取的啊!楚國的先人可追溯到熊繹,西周前期周成王封楚子熊繹居丹陽,丹陽在三課陵峽深處,為最早的楚國都。所謂『上控巴蜀,下應荊襄,當水陸之要衝』,這是說楚國位置險要,但這樣的地方若不向外發展,楚就會被封閉在峽谷。楚國的先人胼手胝足、拓土開疆,戰國時兼併了上游的夔國,向下游發展使楚國都城出現在荊州,整個三峽地區就通稱『楚』。當楚國發展到江漢平原就地處華夏中心,這使楚國最有條件汲 取東西南北之長,但也容易四面受敵。楚先人匯集四鄰之長,警惕危險,把國家發展到最雄強。但後人在繁榮中滋生出優越感,滋長了自高自大。這自高自大不把四鄰放在眼裏並不只是統治者的缺點。今天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也需要警惕我們自身存在的毛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