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歷史千年 戰國時期,由於封建的生產關係代替了奴隸制的生產關係,解放了生產力,社會生產有較大的進步。手工業中的冶鐵、青銅製造、紡織等部門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煮鹽,漆器製造技術也有提高。
早在春秋晚期,我國的冶鐵技術已經相當進步,由於冶鐵技術的提高,戰國階段的農具和手工業用具已經普遍用鐵鑄造。戰國時代的著作【禹貢】說,梁州 (約當今華山以西和長江以北地區)的貢物中有G、鐵、銀、鏤,一般認為『鏤』就是可以刻鏤器物的鋼鐵。【韓非子・顯學】提到嬰兒頭上有癤子必須剔掉,否則便會更痛。給嬰兒剔掉癤子的刀估計當是鋒利的鋼刀,若刀遲鈍,嬰兒是無法忍受的。戰國時候,勞動人民所發現的鐵礦已經不少,有『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的說法。這個數字多半不可靠,據【山海經・五藏山經】的記載,有明確地點的鐵礦共三十七處,分布於秦、魏、趙、韓、楚等國,其中在韓、楚兩國的較多。
青銅器生產,在戰國手工業中仍占有重要地位。除了禮器、樂器之外,還製造了大量的日用品,如銅鏡、帶鈎等。這時的工藝水平比過去有很大提高。用紅銅或金銀在銅器上鑲嵌文字、圖案的錯金技術,在春秋中期已經出現,戰國期間更有提高。同時戰國時還發明了在青銅器表面塗金的鎏金技藝。有一些特別精巧的製品,已經不是實用物,而成了精湛的工藝品。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製造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這一手工業的高峰。
戰國時紡織生產的成就更為突出。全國很多地區都有麻葛絲織的生產。產品有羅、紈、e、錦、繡等多種種類。一九七五年,在長沙左家塘發掘的戰國中期楚墓中出土了一迭絲織品,其中僅錦就有六、七種規格,足見當時的紡織已經有了很高的技術水平。
鹽的生產在戰國也很發達。春秋時,齊國的海鹽和晉國的池鹽已很著名。到了戰國,齊、燕兩國的海鹽製造更加發達。魏國的河東大鹽池(今山西解縣)生產的池鹽也馳名一時。
此外,木工、漆器、陶業也都比過去進步。這時的許多用具如日用家具、容器、武器等都常有髹漆的。木工除了已應用曲尺、圓規、準繩以外,還創造了一種矯正木料曲直的工具。直木可以壓曲,曲木也可以壓直。戰國時製造玻璃的技術又有提高。所制玻璃可用來代替玉器和製作裝飾品,如璧、珠、印璽等,有乳白、翠綠等多種顏色。
總之,進入戰國以後,由於封建的生產關係代替了奴隸制的生產關係,手工業和其他生產事業一樣,也有較快地發展。可以說,戰國時手工業生產的水平比之春秋時代已以更新的面貌出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