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0|回覆: 0

[論史] 貫穿兩漢的外戚家族:竇家(1)

[複製鏈接]
沙舟 發表於 2011-12-1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論劍歷史門戶網
在400餘年歷史的兩漢政治舞台上,活躍着許多竇氏家族成員的身影。厚厚的【兩漢史】,清晰地記載着竇氏家族的興衰榮辱。竇氏家族是衡水大地上崛起最早、身居要津者最多、政治影響最長的顯赫家族。在她之後,衡水才相繼走出了安平崔氏,景縣高氏、封氏,冀州馮氏等在歷史上產生過較大影響的四大家族。他們皆有千秋,各領風騷數百年。與眾不同的是:竇氏家族以三位脫穎而出的太后而發軔,從而以外戚身份躋身政治舞台,又大都以軍功立世,在漢王朝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竇氏家族中湧現的諸多風流人物及其文治武功都已深深地湮沒於歷史深處,但他們的是非功過留給後人太多的思考及評說。是什麼力量造就了這個龐大而顯赫的家族?他們對社會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他們與故土又有着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又是什麼造成了這個家族的日益衰落?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們去探究。就讓我們從他們的發祥地觀津說起吧。  


從觀津走出的採桑女成為西漢王朝的第三位皇太后  


    歷史上,黃河曾流經我們腳下的土地。據考,境內的清涼江就曾為古黃河故道,奔流不息的黃河為這片熱土孕育燦爛的農耕文明創造了條件。曾幾何時,古老的黃河文明就在我們身邊,因此,衡水是北方開化較早、較早受到文明薰陶的地區之一。早在先秦時期,衡水境內就出現了饒、昌若、武城、武羅等十餘個封國。  


    觀津城是這片沃土上的一顆明珠。她早在春秋時期就形成了,以其『地臨河津,故曰觀津』。西漢初設縣,以後在歷史長河中綿延了800餘年之久。今天武邑縣審坡鎮東南2。5公里處三個相連的觀津村(前觀津、東觀津、西觀津)就處於當年觀津城舊址。如今,代表着那個時代的秦磚漢瓦早已不復存在,但從它東邊的清涼江和西面的老鹽河身上,我們仿佛依稀能覓到當年那個美麗城邑的影子。那個古老的城邑,還與歷史上兩個著名人物緊緊聯繫在一起:一位是春秋名將樂毅,他被封於此;一位是西漢王朝第三位皇太后竇漪房,她出生在這裡,這裡也成為龐大的竇氏外戚家族的發祥地,小小的觀津就這樣與一個強大的王朝聯繫在一起。  


    二千多年前的觀津城是個美麗而浪漫的城邑。她傍河而建,氣候濕潤,民風淳樸,市井繁榮。竇漪房的少女時光就是在這片美麗的土地度過的。她的先祖本世居中山國元氏縣,為避秦時戰亂,遂遷移此處。竇漪房有一個哥哥叫竇健,字長君;還有一個小弟竇廣國,字少君。母親早亡,父親竇充靠種幾畝田地和捕魚維持一家生計。竇漪房從小就是一個聰明乖巧、善解人意的女孩。父親勞作的時候,她帶着弟弟在城外的桑林里採摘桑葉,回家養蠶繅絲,補貼家用。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在這位採桑女從桑葉間不停滑落的纖纖玉指中飛逝。漸漸地,竇漪房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風姿綽約的少女。她的美似空谷幽蘭,沒有一絲脂粉和鉛華,卻芳氣襲人,清麗而華貴,令人神迷。  


    少女時期的竇漪房命運是不幸的,生活的清苦自不必說,本來從小失去母愛,父親又在一次捕魚中溺水而亡,而困苦和不幸磨練了少女竇漪房的意志,使她過早地成熟起來。她渴望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公元前187年,一個改變她命運的機會來臨了。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呂后下令在全國徵集宮娥。舉止端莊、亭亭玉立的竇漪房以良家女身份經過層層選拔,被呂后相中,留在自己身邊。從小城觀津到京城長安,從普通農家的採桑女到呂后身邊的侍女,竇漪房的命運頃刻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幾年後,呂后這個鐵腕女人為了籠絡外地的諸侯王,決定把身邊的五個宮女分封給五個王子。竇漪房聽到這個消息,便跑去央求內侍,希望把自己分到趙國去。因為趙國離自己的家鄉觀津不遠,這樣她就能很方便地見到自己的親人了。然而,粗心的內侍卻記成她想去代國。這樣,一個宦官的偶然疏忽改變了一個小宮女的命運,似乎也在不經意中造就了將來的一代偉大皇太后。面對已不可改變的現實,竇漪房擦乾淚水,來到了風沙瀰漫,氣候寒冷的北地代國,成為代王劉恆的一個妃子。  


    代王劉恆是劉邦和薄夫人所生之子。因薄夫人很少受到劉邦寵幸,處世謙和謹慎,因此倖免被呂后迫害。母子在偏遠的代國安靜地生活。竇漪房的到來讓年輕的代王興奮不已,他很喜歡美麗的竇姬,對她寵幸有加,加之竇漪房溫柔體貼、通情達理,得到了薄夫人一家的喜愛。幾年中,竇漪房為代王先後生了兩男一女,長子劉啟,次子劉武,女兒劉嫖。在她之前,代王后生的三個兒子先後夭折了,不久代王后也去世了,這樣,竇漪房就被代王立為了王后。  


    竇漪房在代國相夫教子平靜地生活時,長安城發生的一場宮廷政變瞬時改變了她和代王的命運:朱虛侯劉章、絳侯周勃和丞相陳平一舉誅滅了欲圖作亂的呂祿、呂產等外戚。在商議立誰為帝時,因考慮到代王劉恆是目前高祖諸子中最長的一個,且仁義寬厚。其母薄夫人也謙和謹慎,不會出現像呂后外戚亂政的情況,代王成為最佳的帝王人選。這樣,劉恆從遙遠的代國被擁立為帝,是為漢文帝。翌年正月,竇漪房為劉恆所生長子劉啟被立為太子。三月,竇漪房被立為皇后,這一天,薄太后下詔,追尊竇漪房父親竇充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令清河郡派人填平竇充溺水而亡的大澤,在上面建造陵園,遷200戶百姓守衛陵園,並派一名官吏長期駐守在那裡,這就是如今已經歷了2000多年風雨仍巍峨屹立的『竇氏青山』。  


    從觀津城走出來的農家女,到呂后身邊的宮女,從代王妃、代王后到母儀天下的漢文帝皇后,竇漪房的身份和地位一步步地發生着巨大的變化,幸運也一個個接踵而來。面對着幾乎從天而降的榮華富貴,竇漪房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手扶長樂宮前華麗的漢白玉欄杆,她經常陷入深思:命運之神對自己的垂青,既讓她欣喜,又仿佛覺得有千鈞重擔壓在自己肩頭,面對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國家,她一次次地下決心要好好輔佐丈夫治理國家,決不做呂后那樣亂國干政的事情。  


    經常性的自勵自醒使年輕的竇皇后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她一生身歷四朝,先後輔佐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代帝王。身份由皇后、到皇太后,最後再到太皇太后,在近半個世紀的輔政生涯中,她生活節儉,從不奢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漢文帝推行的治國主張。她支持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採用黃老之術治國,施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使國力大大增強,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西漢名相竇嬰的榮辱沉浮  


    公元前157年,漢景帝劉啟繼位後,竇漪房被尊為皇太后。這標誌着竇漪房進入一生中的權力巔峰時期。那時,西漢的政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周勃、陳平等許多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宿將大都辭世,客觀上少了一道制約外戚掌權執政的政治屏障;二十多年前呂氏外戚干政引起的血腥屠殺已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輔佐丈夫二十二年取得的顯著成就,政治清平、國力增強,極大地提高了竇漪房的威望,這些為竇氏外戚家族登上政治舞台創造了外部條件。面對前來攀龍附鳳的家族成員,竇漪房覺得竇家人也是自己兒孫治國的堅強羽翼,於是安排了其中一些賢者進入政府機構。  


    在這些外戚中,最出類拔萃的當屬竇嬰。竇嬰,字王孫,觀津人,是竇漪房堂兄之子。他之所以能從小小的觀津來到京城,從草莽步入廟堂,一步步封侯拜相,權傾一時,除了具備良好的自身素質外,顯然是得益於她的姑母當朝皇太后。然而,與皇親國戚中的那些庸碌之輩不同的是,他自視甚高,似乎不太買這位權勢熏天的老姑母的賬。『皎皎者易折』,由於他性格剛烈,敢於直言的個性,使他的仕途充滿曲折。一天,漢景帝設宴招待來朝的弟弟梁孝王劉武,他深知母親疼愛弟弟,因自己的薄皇后無子,竇太后產生了欲立劉武為帝的想法。為討母親歡心,酒後景帝說自己千秋後將傳位於梁王。這使竇太后和梁王很高興。不料在一旁的竇嬰卻說,『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天子傳位於太子是祖之約法,您怎能隨便更改呢。』因此,惱羞成怒的竇太后,一氣之下削了他的官職,除去了他的竇氏門籍,斷絕了和他的關係,讓他此後不要隨宗族入宮朝見。   


    遭受打擊後的竇嬰,閉門讀書,減少了與外界往來,他深知,只要竇太后不倒,他就有重新出山的希望。幾年後,突然爆發的『七國之亂』,為他迎來了東山再起的機會。竇太后不得不親自勸他出山,任命他為大將軍,和周亞夫一起帶兵平定叛亂。在戰爭中,竇嬰充分顯示了自己的軍事指揮才能,他能謀善斷,知人善任,還不吝錢財,把賞賜給他的黃金放在走廊下,讓士兵隨意拿取。士卒們都樂意為他衝鋒陷陣。叛亂很快平息,竇嬰因功先後被封為魏其侯、太子傅、丞相,『權傾朝野、顯貴一時』,竇氏家族也迎來歷史上第一次鼎盛時期。值得肯定的是,竇嬰一生推崇儒學,他頂着竇太后的壓力,推薦並扶植了一批儒士。當時尚未嶄露頭角的儒學大儒、他的老鄉董仲舒就與他保持着密切的往來。  


    公元前141年,景帝之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皇太后竇漪房被尊為太皇太后。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急欲革故鼎新,有所作為。當時的形勢急需加強中央集權,而執行了幾十年的黃老之術顯然不能滿足這個要求。在竇嬰等人的影響下,他從自己喜歡的儒家學說中深深地意識到裡面蘊含的強大的能量,登基甫始,他就提拔重用了趙綰、王臧等一批儒士,並要籌建明堂。漢武帝的做法與竇漪房的思想相左,一則她輕視儒學,再則她內心深處害怕執行了幾十年的黃老之術被排斥,儒學被立為正統,會引起全國的思想混亂,而年幼的孫兒未必能控制得住那種局面,這是她不願看到的。此外,趙綰等人重儒輕道,讓她覺得根本沒有把她這個太皇太后放在眼裡,使她很氣憤,這促使她果斷地做出一生最大的一次干政行為,罷免了支持漢武帝推崇儒學的丞相竇嬰和太尉田`的官,處死了為漢武帝興儒的急先鋒趙綰和王臧。祖母的霹靂手段讓年輕的漢武帝嘗到了政治的殘酷和血腥氣味。他慢慢學會了忍耐和韜光養晦。  


    6年後,70多歲的太皇太后竇漪房已是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幾十年來,她送走了丈夫漢文帝,送走了兒子漢景帝,擁立了孫子漢武帝。現在她累了,也感到了孤獨,丈夫在向她召喚,許多次她在夢中回到了那個桑林和河水圍繞的觀津。如今,千瘡百孔的西漢王朝在她手裡日漸強大起來,孫兒雖然年幼,卻雄才大略、乾綱獨斷,論能力和韜略似乎遠遠勝過他的祖輩,看來必是一個有所建樹的好皇帝。她可以安心離去了……  


    竇漪房的去世,標誌着漢武帝時代的來臨,也是以竇嬰為代表的龐大的竇氏外戚家族衰落的前兆。況且,在漢武帝看來,竇氏家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對皇權構成了威脅。很快,他巧妙地將自己的舅舅田`取代竇嬰升為丞相,利用新貴勢力壓制竇氏家族。而剛直的竇嬰似乎毫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也不怕仕途的風險,他依然特立獨行,不媚俗,不向新貴低頭,斷然拒絕田`換他城南良田的要求。最終,因為灌夫直言上書一事,被田`和姐姐王皇后陷害致死。  


    竇猗房和竇嬰的相繼死去,標誌着綿延了近半個世紀的竇氏家族第一次鼎盛時期的結束。而在隨之開啟的漢武帝時代,竇氏家族雖然沉寂了,但又有兩位衡水人登上歷史舞台,一位是得益於竇嬰推薦的董仲舒,漢武帝聽了他的『天人三策』,做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決定,使儒家學說成為正統;一位是鈎弋夫人,她為漢武帝生了皇子弗陵,就是日後的漢昭帝。可以說,在西漢王朝最為強盛的一百多年裡,已深深融入了竇氏家族抑或是衡水人的智慧和血脈。  


    在竇漪房和竇嬰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顯赫的竇氏家族仿佛一場熱鬧的宴會,曲終人散,慚趨沉寂。然而,當歷史的車輪滾滾行進到東漢,竇氏家族再次奇蹟般地興盛起來。  


    竇氏家族的這次崛起,與一個叫竇融的人有關。竇融祖居扶風平陵,是竇漪房弟弟竇廣國的七世孫。他幼時父母雙亡,養成了豪爽俠義的性格,王莽時期在強弩將軍手下做一名下級軍官,由軍功封建武男。昆陽大戰時,他是劉秀的手下敗將。因帶兵投靠漢更始帝政權的大司馬趙萌,被趙萌舉薦任巨鹿太守。竇融看到河北群雄並起,自己初去很難立足,而自己的先祖們大都在河西建功立業,那裡士民殷富,山河險固,能攻能守,是在亂世成就一番霸業的寶地。於是他辭去了巨鹿太守一職,到河西做了張掖屬國都尉。他在那裡安撫百姓,廣交豪傑,河西五郡都歸附了他,推舉他為河西五郡大將軍。  


    劉秀稱帝後,竇融順時應勢,歸附劉秀,被任命為涼州牧,繼續管轄河西五郡。隨後,他輔佐劉秀平定西北,統一隴、蜀,以軍功封安豐侯。弟竇友封顯新侯。劉秀對他格外器重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軍功卓著;二是他與劉秀的親緣關係。劉秀曾在給他的詔書中說:『漢景帝是竇太后所生,我的先祖定王劉發又是漢景帝之子。你率河西五郡歸附我,又輔我平定隴、蜀,這是竇太后的神靈保佑我漢室江山呀!』又在一次詔書中說:『你和我就好像一個人的左右手,你數次辭謝我給你的封賞,難道你不曉人情嗎?好好管理你的屬地,不要再提辭謝的事!』  


    由於劉秀對竇融的信任,他的官職不斷升遷,先後任冀州牧、大司空、衛尉,位列三公。他的兄弟子侄也都飛黃騰達,其子竇穆娶了內黃公主為妻,任城門校尉;竇穆的兒子竇勛娶a陽公主為妻;竇融的侄子竇固娶涅陽公主為妻,以黃門侍郎襲其父爵為顯親侯,後遷任中郎將,奉車都尉。竇融的堂侄竇林為護羌校尉,鎮守邊關。當時,竇氏家族一公、兩侯、三公主、四人俸祿各二千石,供驅使的奴婢數以千計,在洛陽城裡,他們祖孫三代的豪華府第相連,京中士族無人能比。  


    劉秀的兒子劉莊即位後,採取了嚴歷的抑制豪強士族、功臣勛舊及外戚集團的政策。首先是竇融的侄子護羌校尉竇林獲罪被誅,竇融因之受到漢明帝的嚴歷斥責,並被免了衛尉一職,回家養病。而此時他的兒子竇穆仍不知檢點,為了滿足貪慾,假造陰太后旨意,勾結執法官史,占據他人的封地,漢明帝大怒,竇氏全族受到株連。這一年竇融病死了,竇穆和兒子竇勛死在獄中。竇氏家族遭到沉重打擊。  


    十餘年後,到了漢明帝晚期,由於匈奴屢次犯邊,而朝中擅長與匈奴做戰的就是在西北因軍功起家的竇氏子弟,於是重新起用竇融的侄子顯新侯竇固,任命他為奉車都尉,與其他將領一起兵分四路反擊匈奴。四路大軍中唯有竇固大獲全勝,他率軍在天山打敗了匈奴首領呼衍王,殺敵千餘,追擊呼衍王至蒲類海,占據了伊吾城。第二年,竇固又率師出擊西域各部落,羌胡降服。於是重新設置已廢止了80餘年的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各部。第三年,漢明帝的兒子漢章帝即位,竇固因軍功累升至大鴻臚、光祿勛、衛尉等要職,漢章帝對他很是器重,每有軍國大事總是諮詢他。
  

    竇固的升遷只是竇氏家族再次崛起的前奏,或者說為竇家的再次興盛鋪平了道路。而竇融的一對曾孫女的入宮,長孫女被封為皇后,則是竇氏家族全面復興的開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