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論劍歷史門戶網 昭君自願請行出塞,文成公主千裏入藏,千百年來一直傳為佳話。她們執行朝廷的『和親』政策,為維護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友好關係做出了貢獻。
和親,是漢族封建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有時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進行的聯婚。西漢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實行和親的王朝,西漢初年,我國北方的匈奴族勢力強盛,不斷侵擾西漢北部邊境。當時西漢內部的統治尚不鞏固,社會經濟還未恢復,無力對匈奴作戰,因而劉邦採納臣下提出的『和親』建議,把漢室公主嫁給匈奴的君主單(chan蟬)於,每年還送去大量的絲綢、糧食、酒等,同匈奴結為兄弟。
劉邦以後的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時期,繼續實行『和親』政策,送給匈奴的東西也逐年增多。西漢初期的和親,是在無奈的情勢下進行的,送去的公主,這實際上和其他物品一樣,是給匈奴貴族的禮品。實行和親政策,雖然並沒有使匈奴貴族停止侵擾掠奪,但畢竟求得了匈奴』小入盜邊,無大寇『的局面,為西漢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做好反擊匈奴的準備,創造了有利條件。
漢武帝時,西漢國力已經強盛,便放棄了退讓的和親政策,對匈奴接連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反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後來匈奴內部發生分裂,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在西漢幫助下,重新統一了匈奴。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來到長安,提出願做漢家的女婿,復通和親之好,漢元帝欣然應允。平民出身的宮女王昭君,主動『求行』,被呼韓邪單于封她為『寧胡』閼氏(yanzhi焉支,匈奴君主的正妻),表示了匈奴的和平願望。史載昭君出塞前後數十年間,長城內外,出現了『邊城晏(晚)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百姓)無干戈之役』的興旺和平景象。漢匈的友好關係一直持續到西漢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