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33|回覆: 0

[制度研究] 漢朝是怎麼對付那些敢殺漢使的人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1-12-5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歷史網
漢朝時代,久經戰爭考驗的漢民族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登基之時,漢民族的血性和豪情再一次被激發出來。在那時漢朝人的眼裏,中原朝廷是天子所在,周邊的各類民族都應該向漢朝廷俯首稱臣,當時向邊疆各民族派出了大量的漢朝使者,相當於現在的外交官,主要是炫耀漢朝廷的威望。
    然而,畢竟民族的利益並不一致,因而漢使者被殺的事件也時常發生。當年影響很大的首先是南越國殺漢使的事件。早先南越王叫趙胡,依附於漢朝廷,並按照漢朝廷的要求,將太子趙嬰齊送來作人質,一做就是十二年。趙嬰齊在南越原已結婚生了數個子女,長子叫趙建德。自從他一個人入漢朝廷那麼多年,不堪寂寞,又不讓回家探親,只好又娶了漢女褪希也生了個兒子叫趙興。當趙胡年老病重時,漢武帝應老國王的要求,讓趙嬰齊回國。於是,趙嬰齊便帶着漢族老婆及兒子回國了,不久老父去世,趙嬰齊繼位南越王,但好景不長,趙嬰齊人到中年就死了,他兒子趙興繼位,漢武帝得知後,要新南越王趙興及他母親一同入朝,當時派出終軍等人作為朝廷使者,奔赴南越。自然,在老母的催促下,趙興很快就上書,願意作為內地諸侯一樣,三年一朝。不料,南越國宰相呂嘉趁機內亂,理由很充分,說南越國是南越人的國家,要把政權從漢人手裏奪回來。他起兵殺了趙興母子,順便把漢朝使者終軍等一行人全部殺光,還把漢武帝派來的二千名漢軍同時消滅了,另立趙嬰齊的前妻所生的兒子趙建德為王。消息傳來,漢武帝大怒,調遣兵馬十萬,分兵兩路殺入南越,雙方的武裝實力差距很大,因此漢軍一路勢如破竹,攻關斬將,很快就把南越王都番禺城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最後的結局毫無懸念,城破人亡,趙建德、呂嘉都先後被抓住,斬首示眾。這時正巧漢武帝東巡,行到左邑桐鄉,收到攻破南越國的捷報,便命桐鄉改名為聞喜縣;行到汲縣的新中鄉,收到已斬呂嘉的報告,就把新中鄉改為獲嘉縣。而後,又乾脆下令把南越國給徹底滅了,拆成九個郡,委派官員分別把守。
    南邊事完了,不久東北邊的朝鮮又出了殺漢使者的事了。古時的朝鮮,最早是周朝滅殷以後,將殷貴族的箕子封為朝鮮主,傳國四十一世,後被燕國人衛滿領兵侵入,趕走了箕子的後代朝鮮王箕准,自立為王。到漢武帝時期,朝鮮王已經是衛滿的孫子衛右渠。這時朝鮮在衛右渠的帶領下不斷攻城略地,勢力強大起來,就想斷絕與漢朝廷的稱臣關係。漢武帝專門派出特使一個名叫涉河的官員去朝鮮交涉,不想衛右渠拒不接受,反派出手下一位高官硬把涉河遣送回來,實際上是驅逐出境。一肚皮惱怒的涉河也不是省油的燈,一踏進漢朝地盤,轉身就把朝鮮的這位高官給殺了,上奏說朝鮮不服管教,已斬其將。漢武帝見奏後,就命涉河為遼東東部都尉。然而,衛右渠也血性十足,得知高官被殺,就迅速出兵攻入遼東,殺了涉河報仇。漢武帝得知後自然大怒,盡發天下死囚充當士兵,派樓船將軍楊仆、左將軍荀彘分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朝鮮,一路燒殺,圍住王城後日夜攻個不停。最後,城裏的人抗不住了,內部起亂,殺了衛右渠,舉城出降。漢武帝收到捷報後,就將朝鮮分為四個郡,直接委任官員管轄,漢軍班師回朝。
    誰膽敢殺漢使者,就滅其國,漢朝人的血性十足,發展到登峯造極時,是在漢元帝時期。早在漢宣帝時期,匈奴族發生了內亂,內部分為四五個派別,出了四五個單于,你爭我斗得不亦樂乎,最後剩下兩支最強的,一支是以呼韓邪單于為首的,對漢朝廷俯首稱臣,在漢邊疆依附生存;另一支以郅支單于為首的,開始他擔心漢朝廷幫呼韓邪來攻自己,也忙將他的兒子駒於利受送漢朝做人質。後來郅支見漢朝廷不願幫他攻打呼韓邪,心裏很是惱火,就派人來要求讓兒子回去。畢竟路途遙遠,漢元帝就派衛司馬谷吉作為特使,專程護送駒於利受回家。谷吉到家後,郅支單于認為自己離漢朝十分遙遠,漢朝鞭長莫及,拿他沒啥招,所以放大膽子為所欲為,竟以漢朝廷幫助他的宿敵呼韓邪單于為由,殺了漢使谷吉。漢朝廷很久以後才得知,又派使者去郅支單于那裏索取谷吉的遺骸,但郅支單于不但拒絕,還將使者扣留了。
    郅支單于手下的兵馬,在西域來說算是強大的,所以他聯合康居國,先攻打了弱小的烏孫國,然後找地築城,作為自己的王都,派出使者,逼迫西域大宛等國對己稱臣歲貢,想成為西域的霸主。不過郅支單于也很狡猾,他專門給漢朝廷寫信,稱自己身居荒野之地,日子過得很艱難,每天吃了上頓沒下頓,願再送兒子入質依附朝廷,盼望得到漢朝廷的庇護,其實是擔心漢軍來報仇。
    漢元帝不想放棄西域,建昭三年,專門派出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和副校尉陳湯兩人,以烏壘城為據點,鎮守西域。這兩人很有個性,屬於膽大包天,敢想敢幹的人。甘延壽善於騎射,以武功出名;陳湯卻是個文化人,但很會把握形勢,策劃奇謀。這兩人在上崗的途中,就邊走邊察看地形。然後分析西域的形勢,認為郅支單于很有野心,現在他聯合康居國,是想吞併烏孫和大宛兩國,等到實力增強後,將四方攻掠,控制諸國,成為一霸,到那時西域就會與漢朝斷絕關係了。所以,很有必要趁郅支單于目前實力還不強的時候,召集附近屯田的漢軍,聯合烏孫等國,一舉消滅郅支單于的部落。甘延壽想要先上報朝廷,等批准後再行動。陳湯卻勸阻說朝廷那些大臣遠離西域,不了解實情,上報了一定不會批准,不如先斬後奏。甘延壽畢竟是一把手,沒敢同意。恰巧到了烏壘城後,甘延壽病倒了。他稀裏糊塗地養了幾天病,一天,他突然聽見外面人聲馬嘶,絡繹不絕,大吃一驚,忙跳下床奔出去,只見差不多有數萬大軍列隊而來,陳湯正威風凜凜地檢閱兵馬。甘延壽吃驚之餘,忙喝問怎麼一回事。陳湯卻毫無愧色,反而按劍聲色俱厲地說:『大兵齊集,正要討伐郅支,你小子敢攔阻嗎?』甘延壽被震得瞠目結舌,哪敢反對,陳湯告訴說趁他生病,已冒用朝廷名義調兵遣將,西域諸國也派兵來了,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其實甘延壽也是一個血性的漢子,當下也不多言,就與陳湯各率大軍分路直奔致支單于的那座土城去了。
    一路上,兩將軍率兵馬不停蹄,途中先是解救了一批被康居國軍隊抓來的烏孫國人,然後又趁機離間分化了康居國的貴族,得到貴族屠墨的支持,他專門派兒子來當嚮導,很快大軍就到了致支單于的那座土城,離城三十裏紮營。郅支單于聞訊坐立不安了,派人送信問:你們來這裏幹嘛?陳湯告訴送信的人,讓他轉告說:你郅支單于前時說要送家屬入朝為質,朝廷讓我來迎接,怕驚動你,所以提前沒打招呼,請快把你的妻兒送來。郅支單于哪裏肯,就推說沒準備好,要寬限些日子,陳湯只給三天。雙方送信使者你來我往十數次,陳湯假裝發怒,說:我們大軍興師動眾來了,至今沒見你們送來一位貴人,現在我們軍糧已盡,要是再拖,就只好先回去了,你們還是快點送人來,別耽誤我們。郅支單于聽了大喜,認為漢軍糧草肯定不濟了。當下號令兵馬分頭據守,在城牆上高懸一排五彩旗幟,令數百兵士披甲戴盔站在一排,再以數百士兵在城門口列隊佈陣,陣前又以數百騎兵來回巡邏,拉開一副勢不可當的戰鬥架勢。而此時漢軍浩浩蕩蕩來到城下,郅支單于的騎兵不管好歹,直接策馬來沖漢軍陣地,早有準備的漢軍立刻撲面給以一陣箭雨,射倒一批騎兵,其餘的見勢不妙,掉頭就往城裏跑,漢軍乾脆尾追而來,直到城前,又是一陣箭雨,把郅支單于的步兵都趕進城裏去了。致支單于的這座城有兩重牆,外圍是木樁搭建的,當下就被漢軍一把火給燒掉了,裏面是土城牆,被漢軍圍住,郅支單于的騎兵沒能來得及進城,基本上被漢軍消滅在土牆外了。郅支單于急了,令人死守土城牆,兵力不夠,宮裏的人也全趕到城牆上來守衛。郅支單于的數十位大小老婆居然也上城牆來助威,其中幾個很能射箭,竟然操弓參戰。無奈要論弓箭,本來就是漢軍的強項,經過一陣對射,郅支單于的大小老婆被射死了一半,連郅支單于的鼻子上也中了一箭,不得不狼狽退下城牆。漢軍見機正準備登梯破城,突然傳來康居國派出一萬多騎兵來救郅支了,此時天已近暮色,於是陳湯和甘延壽商量決定暫緩攻城,強固營寨,準備先抗拒康居國兵。
    當初郅之單于和康居國王為了聯手,商定雙方互娶對方的女兒為妻,互為對方的老丈人和女婿,也算是一樁奇事。郅支單于的女兒正得寵於康居的國王,得知父親有難,就吵着要老公率軍去救援,結果康居國王就帶令一萬餘騎兵趕了過來。陳湯心生一計,當即派部分兵力繞到康居國軍隊的後面,約定舉火時雙方前後夾攻康居國軍。當晚,康居國騎兵來沖漢軍兵營,漢軍早有準備,防守嚴密,康軍連沖數次,死了不少人馬,沒有一點效果。等到天色微亮,康軍士氣大落,人累馬疲時,突然漢軍戰鼓齊鳴,千軍萬馬殺出營來,康軍急忙後撤,卻見後方亮起無數火把,隨着一片殺聲,外圍的那部分漢軍已將其退路封殺了,康軍進退失據,頓時潰不成軍,一萬多兵馬竟被滅了大半,只逃出去一兩千人,抱頭鼠竄而去。趁着士氣大振,陳湯和甘延壽當即指揮攻城,漢軍圍着城四面同時猛攻,不一會就攻破城牆,漢兵蜂擁而入,衝進內城。郅支單于急忙率領剩下一千多人逃入宮中,漢軍又一把火燒起了宮牆,混亂中,郅支單于眼看宮牆被燒穿,裏面沒法再躲了,只好硬着頭皮揮刀殺出來,無奈漢兵眾多,你一刀我一槍,宮內一千多人竟沒有一個活的了。漢軍侯杜勛搶先一步斬下郅支單于的腦袋,攜去報功。
    滅了郅支部落後,陳湯和甘延壽商議,動手給朝廷寫了份捷報:『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 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 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 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其中『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句,正言厲色、落地有聲,千古流傳。
    的確,回顧漢朝一代,我們的先民們是充滿豪情的一代,他們敢於以牙還牙,以血還血,體現了一種漢民族富有勇氣、敢於戰鬥的強悍精神。這種精神,探究起來是有歷史淵源的。其一,從戰國到漢代時,漢民族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無數次的戰爭,因而他們對戰爭並不陌生,也不害怕動武。其二,儘管漢初實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和平了一段時間,一直到呂后把持朝政時,匈奴單于竟寫來侮辱的信,但朝廷還是忍了,因為國力尚不足以支持戰爭。而一旦到實力恢復增強以後,漢武帝就對匈奴開始用兵,戰爭不斷。其三,漢朝儘管強大而且多次出兵,但實際上均不是主動用兵,通常是在受到外族侵擾、漢使被殺以後,為報仇雪恨,即出手大開殺戒。那時侵擾漢朝邊疆最頻繁傷害漢族最多的就是匈奴,於是漢朝對匈奴就發起多次大規模的戰爭,最後逼使匈奴族分化瓦解,到三國時期,匈奴族走的走,逃的逃,剩下的基本就沒啥實力而只能依附漢朝廷,最終成為歷史上消失了的一個民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