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30|回覆: 0

[論史] 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1)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1-12-26 15: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歷史網
摘要:自從錢穆提出宋代『積貧積弱』說以來,人們幾乎都將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點,但這並不符合事實。宋代地盤比唐代小,而經濟卻比唐代發達,財政收入也比唐代高,四大發明中三大發明主要在宋代,和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相比都不貧,甚至還富一些。如從軍事實力論強弱,宋比遼、金稍弱,進攻之力不足,防守則有餘。和西夏比,實力還略強一些。蒙古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唯有宋能抵抗數十年,從世界角度說,也可算是數得上的強國了。如果從綜合國力考慮,宋不僅不能說弱,還應該說是相當強的。和東晉相比,地盤差不多大,經濟則要發達得多,東晉並沒有稱『積貧積弱』,為什麼單單給南宋扣上這頂帽子呢,顯然這是不公正的。

  宋朝本來是中國歷史上極其輝煌的朝代,然而『積貧積弱』四字,像一付千斤重擔,壓在它的頭上,又像磁鐵一樣牢牢附在宋朝身上,一提起宋朝,人們立即會聯想到『積貧積弱』四字,以為這就是宋代的最大特點,並由此誤以為它是中國歷史上最糟糕的朝代,甚至對它產生反感,似乎除了宋詞之外,宋史是不值一提的。面對這種已成定式的結論和它產生的重大影響,我想完全有必要作一番認真的查考和深入的研究,看一看,此說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它真的符合事實嗎?


    一、『積貧積弱』說的由來


  本朝人應當最了解本朝的歷史,然而細查『積貧積弱』之說,宋代就沒有一個人提出過。即使在宋仁宗、神宗變法之時,范仲淹、王安石等變法派為了說服君主,支持改革,儘量羅列各種問題,甚至誇大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人說『積貧積弱』。再查【四庫全書】中的元、明人書,都沒有人提過『積貧積弱』四字。
  分而言之,『積貧』二字,宋代亦無人說。『積弱』之說,北宋未見,到南宋後期,端平元年(1234)和二年,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先後提到過國勢『積弱』,但真德秀又認為強弱是可以改變的,說:紹興初宋比金弱,經過韓世忠、岳飛等人奮戰,變強了。[1]呂中、林o等人則指仁、英之際[2]。至於單說『弱』者,頗有一些,如南宋葉適說:『天下之弱勢,歷數古人之為國,無甚於本朝者……及元昊始叛,……形勢大曲,而天下皆悟其為弱證矣。』[3]這『歷數古人之為國,無甚於本朝者』的說法,未免太言過其實了,難道割地建國、十年而亡的石晉也比宋朝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樣高的調子下,他也沒有提『積貧積弱』四字。
  清初,王夫之【宋論】卷6中說:『仁宗在位四十一年,解散天下而休息之……國既以是弱矣』,『仁宗之過於弛而積弱也,實不在貧也。』『神宗之誤,在急以貧為慮,而不知患不在貧。』他在全書中只有論宋仁宗時說到『積弱』二字,而且斷然否定『積貧』之說。
  『積貧積弱』說到底從哪裏來的呢?最早是誰於何時提出的,目前尚難斷定,但從影響今人看法的著作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比較早的書,大概就數1939年出版的錢穆【國史大綱】了,其中第六編兩宋之部第31章標題即為『貧弱的新中央』,其下之細目則為『宋代對外之積弱不振』,『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對宋代『積貧』和『積弱』,作了相當詳細的論述,其結論是『始終擺脫不掉貧弱的命運。』到1963年,翦伯贊【中國史綱要】第3冊云:『宋神宗……將……王安石召入政府,用為參知政事,要倚靠他來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已將『積貧積弱』作為一個詞組提了出來。他們作為很有權威的教科書,影響極大,不僅為學者所宗,也深深紮根於學生的腦海中,從而對宋史產生極大的誤解,以為宋代真的貧窮落後得不得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