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3|回覆: 0

[論史] 重新認識宋代歷史(1)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9-27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錢鍾書曾說:在中國文化史上有幾個時代一向是相提並論的,文學就說『唐宋』,繪畫就說『宋元』,學術思想就說『漢宋』――都數得到宋代。啟蒙主義思想家嚴復說:『若研究人心、政俗之變,則趙宋一代歷史最宜究心。中國所以成為今日現象者,為善為惡姑不具論,而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斷言也。』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  


  宋代的歷史上,有許多看似矛盾的現象,存在着廣闊的認識空間。比如說,中國主要朝代的創業君主中,真正由職業軍人出身的只有趙匡胤。然而,趙宋王朝偏偏以對外軍事作戰不競不振而著稱。趙宋朝廷傾向於務實,卻造就了許多或嚴謹或浪漫、多才多藝、長於思辨的傑出歷史人物。對於當時政治局面的特性,有學者批評為君主專制獨裁,也有學者認為是中國帝制階段中『思想最為自由』的時期。   


    與季風區重合的統治疆域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勢力相對均衡,那麼農耕民族想把統治觸角延伸到草原地區、游牧地區不很容易,反之亦然。  


  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統治的疆域遠遠無法與漢唐相比。但北宋所承繼的五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分裂程度最徹底的時代――北方有前後相繼的五個王朝,周邊先後分佈着十個割據政權。北宋結束了這種上下重疊的分裂局面,它的統治所達到的縱深層面,是前朝所難以比擬的。  


  如果把北宋的疆域與自然地理區域疊壓到一起,我們會看到,其疆域與東部季風區的邊緣高度重合。東部季風區是傳統的農耕地帶,西北乾旱區則是游牧民族較為活躍的地區。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勢力相對均衡,那麼農耕民族想把統治觸角延伸到草原地區、游牧地區不很容易,反之亦然。古人心目中的『中國』,實際上是一種向邊緣輻射延展的秩序格局的核心,在『澶淵之盟』的宋遼誓書中,我們看到了『各守疆界』的說法,『疆界』之內的主權意識反而更加鮮明、強烈。    


  我們的教科書一直說宋代是個『積貧積弱』的時期。『貧』指國力、財政上面的貧乏困窘;『弱』指在對外競爭,特別是軍事競爭中力量薄弱。  


  但美國學者費正清認為,北宋與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考任何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焦點就在宋代,不管是在應用科學方面,還是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被馬克思稱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其關鍵改進期、應用普及期及向外傳播期都是在宋代。  


    理性與務實的執政理念  


  宋太祖看見城門匾額上寫着『朱雀之門』。於是問隨行的趙普,中間加一個『之』字有什麼用?趙普回答說,是『語助』。太祖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助得何事?』  


  五代八姓十四君,一共只維持了53年。趙匡胤黃袍加身,一般人大概覺得這只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但是這個王朝穩定了下來,法寶就是『防弊之政』,其核心精神是防微杜漸。宋太宗將謹守的法度概括為『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所有事情都要預先做出防範;委曲周全地進行制約。  


  我們試以科舉制度為例,看看宋代的『立紀綱』與『召和氣』相輔而行的具體做法。『立紀綱(綱紀)』是訂立制度。『召和氣』,指的是能夠感召天地,使萬事萬物充盈着雍睦和諧的自然之氣。  


  唐代的考生,考前常把作品送給達官貴人乃至主考官員去看,得到推薦、受到賞識的考生有更多被錄取的機會。宋代科舉考試發展出彌封(糊名)、謄錄等技術操作辦法,使得主考官員即使有心照顧,也難以操作。蘇軾任主考官那年,恰有一位門生參加科舉考試,大家都覺得是天賜良機。但到拆號張榜,門生卻榜上無名。  


  歐陽修稱宋代的科舉制度『無情如造化,至公如權衡』。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而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若能脫穎而出,則得以進入仕途。歐陽修4歲喪父,買不起紙筆,拿蘆葦稈在地上畫着學字。范仲淹也是斷齏畫粥,堅持學業。【寶v四年登科錄】記載是科錄取進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