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經濟史研究 ――――――――――――――――――――――――――① 王柏:【魯齋集】卷7【社倉利害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② 呂祖謙:【宋文鑒】卷125高弁:【望歲】,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③ 朱熹:【晦庵集】卷6【取會管下都分富家及缺食之家】,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④ 呂南公:【灌園集】卷14【與張戶曹論處置保甲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⑤ 【葉適集.水心別集】卷2【民事】中,中華書局1961年版。
L、商業。棄農經商者歷代皆有,宋代亦不乏其例。但多數地方的農民是在農閒季節才蜂擁而出、殺向商場的。『贛、吉之民,每遇農畢,即相約人南販牛,謂之作冬。初亦將些小土布前去博買。及至買得數牛,聚得百十人,則所過人牛,盡驅人隊』①。贛州一帶的農民還經常販賣私鹽。『贛民遇農隙,率販鹺於閩、粵之境,名曰鹽子。各挾兵械;所過剽掠』②。在湖南嶽州,『農民自來兼作商旅,太平(半)在外』③。所謂『太半』既可以作大部分人解,也可以理解為大部分時間。無論如何,那裏的農民已經與贛州人一樣養成了經商的習慣。經商光靠『懷利』之心和『強力』是不夠的。販牛、或販私鹽,既然是跨州越府的較遠距離貿易;包括途中的食宿盤纏在內的經營成本,都要求必須具備相應的資金實力。他們或許多半不會是整日惶惶然掙扎在破產邊緣的那部分人。即使是佃戶,當他多少有了點積蓄之時,也會勇敢地踏上漫漫商路。典型的例子如『鄭四客,台州仙居人,為林通判家佃戶。後稍有儲羨,或出入販貿紗帛海物。淳熙二年,偕其仆陳二負擔至摘星嶺』④。當然,農民經商的資金並非全都是自己的積蓄,向高利貸者借債應是不少農民解決資金問題的辦法。『其負販耕耘,無非取息以取本於富且大者』⑤。這必然增加他們的經營風險。而絕大多數的農民缺乏到較遠地方經商的實力,尤其不敢貿然向高利貸者伸手。他們通常是在家鄉村落,或者擠出微薄的資金做一些針頭線腦的小生意,或者利用簡陋有限的住房開辦旅店小鋪,主要靠着勤勞,在狹小的空間裏賺取一點蠅頭小利。宋代發展起來的農村草市鎮市場網絡,為他們的這種小商業活動提供了便利;他們就是這個初級市場網絡的主要營建者。此類事例很多,就不加縷述了。
2、手工業小商品生產。農民兼營的手工業小商品生產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但都必須具備兩個根本性的特徵:一是面向市場,為生產商品、實現交換價值而勞動;二是需要一定的手藝技術,哪怕是無比簡單的雕蟲小技,對自然物施以必要的加工製作。
自給自足的傳統型生產模式,決定了農民自古就必須做一個一身數任、一專多能的勞動能手。家庭紡織業等手工業生產向來就是小農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吳承明先生指出:『中國自耕農和佃農的小農經濟,雖非封閉經濟,但規模狹小,生產什麼,常是由家庭或家族生活的需要、地主地租的要求、國家征課的要求決定的。但也有部分商品生產,包括農民家庭的商品生產,要受市場支配』⑥。如果說宋代小農兼營的手工業生產與傳統的家庭手工業生產有什麼不同,恐怕就在於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把原先主要用於滿足自身消費和應付地租、賦稅要求的勞動能力和技術,部分地轉變成了為市場交換而進行的小商品生產。
農民兼營的手工業小商品生產,絕大多數仍然是在家內開展起來的。這以家庭紡織業的商品生產最普遍。徐積【織女】詩說:『此身非不愛羅衣,月曉霜寒不下機。織得羅成還不着,賣錢買得素絲歸』⑦。這位織女生產出的羅,自己捨不得穿用,全部銷售到市場上去,而且她紡織的原料也都依賴市場供應。這與主要用於自給和繳納賦稅的家庭紡織業已經有了根本的不同。在眾多的織女裏面,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覯之母尤具代表性。李覯14歲上父親去世,『是時家破甚貧,屏居山中,去城百裏,水田裁二三畝,其餘高陸,故常不食者』。幸虧李母是位『剛正有計算』的女強人,她『晝閱農事,夜治女功。斥賣所作,以佐財用。蠶
――――――――――――――――――――――――
① 【宋會要輯稿】食貨L8之26,中華書局影印本1957年版。
②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159【墓志銘.宋經略】,四部叢刊本。
③ 【宋會要輯稿】食貨69之50。
④ 洪邁:【夷堅志】支景卷5【鄭四客】,中華書局1981年版。
⑤ 鄭俠:【西塘集】卷1【流民】,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⑥ 吳承明:【市場.近代化.經濟史論】,雲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91―292頁。
⑦ 徐積:【節孝集】卷25,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月蓋未嘗寢,勤苦竭盡,以免凍餒』①。在李覯這樣的農民家庭裏面,紡織業商品交換所獲得的收入對維持生計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沒有小手工業商品生產作補充,這類農戶的再生產是不可思議的。紡織業是如此,農民兼營的其他家庭手工業商品生產亦概莫能外。如遂州小溪縣的程君友,『家數口,墾耕力作,常於鄉裏傭力,織草履自給』②。在均州和金州交界的地方,『田功微粱稻,圃學蕃麻桌。截簡戶割漆,剝楮人抄紙』③。這裏的農民在種糧之外,廣泛開展的植麻、特別是割漆、造紙,多半不會是為了自給,相當部分應是為市場而生產的。釋.道潛的詩:『農夫爭道來,聒聒更笑喧。數辰競一墟,邸店如雲屯。或攜布與楮,或驅雞與豚。縱橫箕帚材,瑣細難具論』④。生動描述了南方鄉村的小農攜帶家庭手工業生產的布、楮紙、掃帚等小商品,熙熙攘攘前往墟市買賣的熱鬧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