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7|回复: 0

[论史] 宋代义利思想片论(1)

[复制链接]
里人 发表于 2011-9-9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摘  要:


    在现代经济形成的过程中,经济伦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经济伦理之维的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而在经济伦理中,关于义利之间探讨又居于核心地位。因此,本文旨在联系中国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结合宋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对宋代的义利思想的新特点、新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通过该项研究对我国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


    宋代经济思想;义利观;欲望论;经济伦理;  

  
    引  言

  
    早在十八世纪中叶,当时作为道德哲学教授的亚当・斯密(Smith,1776)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原因及其性质的研究》一书中就已指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交换,正是由于这种频繁的经济交换活动的存在,才使社会分工得以实现,进而社会财富得以增加,经济得以发展。但是遗憾的是商品交易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亚当・斯密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楚的认识。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德姆塞茨针对商品交易的实质给出了一个经典的答案。德姆塞茨(Demsetz,1967)认为“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两束权利的交换”。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市场经济内部有着一个经济伦理之维的存在。此外,道德伦理对与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配置起到特殊的作用。如在没有国家、没有市场、没有政府时,人们的经济生活照样有条不紊的进行,其依靠的力量是什么?这种力量就是道德调节。所以道德调节经济贯穿于人力生活的全过程(厉以宁,1998)。然而自十九世纪末边际效用学派发展至今,随着工具主义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在现代经济学中,伦理道德之维是缺失的。因此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阿马蒂亚・森,2000)发出“随着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隔阂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已经出现极端贫困化的现象”的感叹。这种现象似乎既与经济学原本起源于哲学分支――道德哲学相违背,又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这个归宿相背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问题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研究。


    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这决定了中国在生活方式上是一个典型的大型灌溉农业社会,从而导致了中国在民族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带有较强烈的伦理色彩(钱穆,1997;陈平,1981)。在众多的伦理问题的探讨中“义”与“利”的探讨是较为活跃的一个话题。在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义”“利”之辨开始产生(赵靖,2002a)。此后关于义利问题的探讨又成为历朝历代社会知识分子之间相互广泛讨论的话题。而到了宋代,可以说中国关于义利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世界认识的最高峰(姜锡东,2003)。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黄仁宇,1997)。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器使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织布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在宋朝出现。正是这些新的因素的产生使宋代关于“义”与“利”之间关系的探讨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的某些社会知识分子对“义”与“利”的理解已经接近或者已经达到现代水平。但是现有的关于中国古代义利思想的研究仅仅限于经济思想通史的范畴,没有给宋代义利思想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义利思想中的地位给予正视。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对宋代义利思想作以进一步的考察,希望通过对某些问题的着重说明和整理,对我国目前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构建,为伦理道德能与现代主流经济学重新回归做出一定贡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两宋时期关于义利之辩之所以繁荣的背景;第二部分主要针对传统义利思想在宋代社会中继承和发展的情况进行说明;第三部分是对宋代反传统义利思想的阐释;第四部分是对宋代义利思想的进一步探讨,分别从其特点及影响来对其在整个封建社会义利思想中的地位进行肯定;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