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2|回覆: 0

[論史] 揭秘明朝政府為何不向海外擴張 (2)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10-9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廣州日報
隨着貿易的發展,歐洲造船廠不得不建造堅固的大船來運載貨物,為了便於操縱,歐洲人又在船上增加了更多的帆和桅柱及尾舵。雖然教皇反對高利貸剝削,但歐洲不存在可以有效地遏制商業發展的統一權威,更難設想一項禁止海外貿易的命令會有任何效力。  


  歐洲政治上的地方分權也導致了軍事的多元化,互相競爭的政治實體都有能力購買維護自己獨立的軍事物資,船上的武器也不斷得到改進。當歐洲各國擁有裝有大炮的遠航船後,就開始控制海上貿易路線,侵略沿海各國。與鄭和航隊的訪問不同,16世紀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險者是要用大炮和長槍改變世界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對比,通過不斷的擴張獲取更多的財富。後來,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國家也加入爭奪海上霸權的行列,並且後來居上,非洲、亞洲、美洲的許多地區都成了他們的盤中珍餚。  


  由於中國明朝、中東和亞洲的穆斯林帝國都沒有出現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多元化以及經濟上的自由主義,因此他們都停滯不前,而歐洲卻前進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學者觀點  


  禁造大船:明朝政府主動放棄海上貿易  


  由於蒙古人的入侵統治和元末戰爭,使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生產力受到很大破壞,科舉考試斷斷續續,人口減少,田地荒蕪。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後,通過實行移民墾荒、興修水利、打擊貪官污吏、廢除奴隸制、編制黃冊(登記人口的本子)和魚鱗圖冊(土地形狀圖)、恢復科舉考試等措施,發展社會生產力,重建中國文化,收到了很大的效果。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全國戶口達1600多萬。『宇內富庶,賦入盈羨,米粟自辦理京師數百萬石外,府縣倉廩蓄積甚豐,至紅腐不可食。』  


  明海軍有1350艘戰艦  


  儘管朱元璋死後發生了叔搶侄位的『靖難之役』,但明成祖朱棣上台後迅速穩定社會秩序,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使國力進一步增強。當時的中國不僅農業發達,工商業也同樣達到了先進的程度,此前紙幣的出現便利了商業流通和市場的發展,國內水陸交通發達,城市規模比中世紀歐洲的城市大得多。煉鐵作坊每年煉鐵十幾萬噸,供百萬軍隊使用,比英國工業革命早期的鐵產量多得多。火藥在軍隊中已得到廣泛應用。造船業也得到空前的發展,早在鄱陽湖大戰時陳友諒所造巨艦已高達數丈,分上中下三層,船上設走馬棚,『上下人語不相聞』。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明朝海軍已擁有1350艘戰艦,其中包括62艘大戰艦和250艘遠航艦。  


  中國的航海技術也領先於其他國家,據【萍州可談】、【夢粱錄】等書記載,最遲在南宋舟師已開始使用羅盤航海。到了元代,人們航海都以羅盤導航,並專門編制出羅盤『針路』。所謂『針路』,就是將航行至各地時應採用的針位一一標明畫出的航線。至明初,擁有先進航海技術的明朝海軍已完全有能力向海外擴張。  


  鄭和遍歷西南洋諸國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朱棣命令『三保太監』鄭和及王景弘等率將士27800人首次下西洋,其艦隊有大船62艘,小船225艘,最大的船長44丈,寬18丈,排水量達1500噸以上。艦隊由江蘇劉家港出發,『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門揚帆首達占城,以次遍歷西南洋諸國』。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共七次率艦隊遠航,每次遠航都攜帶大量金幣,每到一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使之朝貢,有不服者則以兵懾之。』鄭和的艦隊曾在馬六甲海峽與海盜作戰,擒獲企圖劫奪明朝海軍船隻的舊港酋長陳祖義,沿途南洋各國均派使者隨鄭和入朝,有些國王還親自來中國觀光。  

  鄭和下西洋可以說是人類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只可惜1433年明朝海軍的遠航成為最後一次。三年後,明朝皇帝就傳下聖旨,禁止再造遠洋帆船,不久又下令禁止建造兩個桅杆以上的帆船。鄭和的大戰艦都擱置起來,逐漸爛掉,航海圖被焚毀。從此以後,明朝政府閉關自守,與海外隔絕。   


    一直以來,歷史學家們對明政府自廢海軍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認為是因為受北方蒙古人侵擾,為把軍事力量集中在容易受攻擊的地區,才放棄發展海軍;有人認為明政府財政壓力太大才決定停止遠航。其實,明政府之所以作出這個決定並非偶然,在政治、經濟、地理等方面是有其必然性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