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縱慾的困惑:大明朝的另類史 特別可恨的是,葡萄牙人在放火燒殺搶劫財貨之外,他們與『倭寇』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歡大量俘掠平民,轉送海上販賣爲奴。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盤踞雙嶼島的葡萄牙、日本浪人、中國海盜的據點被明軍攻克,這伙賊人暫時退出浙江,逃往福建的金門(當時稱浯州嶼)集結,轉至福建爲禍。不久,即發生了在詔安附近的走馬溪之戰。
走馬溪位於詔安縣東南,裡面有一個避風港,名曰東澳,大批走私海盜船常在此聚集,故此又稱『賊澳』。明軍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正月二十六日,從走馬溪發兵船,進剿這批海盜。葡萄牙等盜賊先是持『鳥銃』上山阻擊,但被明朝伏兵打下山去,只能逃回船上。明將盧鏜親自擂鼓督陣,指揮水軍進攻,包圍了七隻敵船。經過激烈戰鬥,『生擒佛郎國王三名,倭王一名』以及其餘『黑番鬼』等人共四十六名。
在明朝人的眼中,這些人『俱名黑白異形,身材長大。』可見,除葡萄牙白人外,其中還有充當他們奴隸打仗的黑人俘虜。明朝人當時很少見黑人,看見這樣的人種,自然視爲異形『黑番鬼』。但所謂的『佛郎機國王』和『倭王』,不過是海盜高級頭目。同時,被殺海盜中還有數十名中國人。
由於朱紈巡撫的舉措觸犯了閩浙豪氏富商的利益,這些人在朝中又有不少親貴作靠山,便有御史彈劾朱紈殺掠來明朝進行正當貿易的『滿剌加人』。明明是佛郎機(葡萄牙)盜賊,朝中御史顛倒黑白,誣稱朱紈濫殺與明朝有藩貢關係的貢使和商人。
明廷下詔逮朱紈入京,朱巡撫悲憤自殺。『自(朱)紈死,海禁復馳,佛郎機遂縱橫海上無所忌。』而先前在走馬溪戰役中指揮得力的盧鏜等將領,也被逮捕下獄。
海禁解除後,明朝沿海貿易飛速發展,特別是浙東一帶,海盜、商人角色互換十分快,賺大錢就當『商人』;如果賠了,他們就乾沒本買賣做『海盜』,一時間亂七八糟。
明廷發覺這樣下去會出大事,只能把盧鏜等人從監獄放出來,調兵遣將,在兩浙閩廣江淮一帶四處徵兵集餉,準備打擊海上侵擾勢力。結果,人心思亂,沿海賊民紛紛入海,『倭寇』大起。所謂『倭寇』,其實真倭只有十分之二三,中國人占絕大多數,其間也有不少葡萄牙人。對此,筆者會在下篇專門講平倭的章節中詳細敘述。
可以肯定的是,葡萄牙人絕對是最早煽誘『倭寇』的主凶,他們流竄到哪裡,哪裡就會冒出『倭寇』。在浙江、福建受挫後,葡萄牙人只能竄至廣東謀求『發展』。這些賊人,沿海亂泊亂竄,殺人放火強姦的同時,擄掠平民,可謂是壞事作絕,所以當地人稱他們爲『番鬼』(現在廣東人仍稱洋人爲『鬼佬』)。
掩人耳目費心機――竊據澳門的『佛郎機』
澳門,在明朝時稱爲『壕境』,有時也作『濠境』,其實原名是『境』。大家都知道『生』是壯陽美味,『鏡』本指殼一處滑潤部分,因其平滑如鏡,稱爲『鏡』。而壕鏡澳,正是因爲當地地形似『鏡』而得名,明人有時也稱之爲『香山澳』。此地之所以又被稱作『澳門』,是因爲,『澳者,泊口也』,此澳有南台北台,『台者,山也』,兩山相對,峙立如門,所以稱爲『澳門』。但是,澳門英譯爲『Macao』,葡譯爲『Macan』,白話爲『馬交』(音爲『馬考』),這又是如何而來呢。原來,葡萄牙人初入澳門,見有大廟,當地人稱『媽閣』,即媽祖廟。『媽閣』一詞由『娘媽角』廟轉音而成,葡人本來是問地名,當地人以爲是問廟名,便以白話答說是『媽閣』,葡人就認定此地叫『Macan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有一夥葡萄牙人在澳門靠泊,佯稱是外國貢使,由於海水打濕上貢物品,希望當地官員允許他們上岸晾曬。當時在澳門有話事權的是明朝海道副使汪柏,他收受異寶賄銀後,就答應了這些人的請求。
由此,葡萄牙人在此上岸,先是搭帆布帳蓬,逐漸得寸進尺,運磚搬瓦,聚屋成落,慢慢擴大規模。臨時帳蓬,逐漸成爲永久居所。
,當時汪柏正是奉命剿海賊駐軍於附近,他明明知道這夥人就是朝廷最最痛恨的『佛郎機』,但受人錢財要辦事,便告誡他們千萬別稱自己是『佛郎機』。只要有利可圖,自己稱作『大狗雞』也可以,葡萄牙人當然一口應承,當時他們真的還挺低調。
這些賊洋人又把中國人同夥何亞八一伙人出賣,向明軍通風報信,使得汪柏一舉鎮壓了何亞八海盜組織。爲此,汪柏更覺自己離間分化得計,下令完全允許葡萄牙人留住當地。另外一方面,這些葡國人能進獻嘉靖帝拜道所用的龍涎香,平時還按照規矩繳納稅銀,皆使明朝地方當局認定他們『有用』。特別該道的,葡人個個都是行賄高手,洋菸洋酒洋美人加上海外奇珍異寶不停往當地官員衙門裡送,明朝地方官員們不能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