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網易 萬明:城門是城牆重要的部分,如果把城市比喻成一個人,城門就好象人的嘴一樣,格外關鍵。正是他們賦予了整個城市以城市生活的節律,現在北京城門,有的名稱還是徐達在北平時命名的。元大都當年有11個城門,徐達廢掉了城門背面原來的光西、肅清兩個門,在元大都城牆以南五裏,另築了新的城牆,還是開了兩個北門,將原來的『安貞門』改名為『安定門』,將原來的『建德門』改名為『德勝門』,後來明朝又把東邊的崇仁門改名為『東直門』,西邊的『和義門』改名為『西直門』,這些城門名稱我們還是很熟悉的,因為它們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萬明:永樂17年,明朝又將南城牆向南推移了兩裏,仍就開了兩個門,名稱依舊,到了正統元年(1436年),明朝才又修建了九門城樓、岳城角樓等建築,完工以後立正門為『正陽門』,文明門改名為崇文門,順成門改名為宣武門,齊化門改名朝陽門,平則門改名阜城門。加上徐達原來命名的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和西直門,這九個城門的名稱到了清朝也沒有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北京內城』。
萬明:朱元璋曾經稱徐達為『萬裏長城』,這是明實錄記載下來的,徐達是不愧於這個稱號的,原來明朝北平周邊的長城也是從徐達開始修築的。中國古代修築的萬裏長城是世界奇蹟之一,先秦時期各國就開始建造,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利用戰國時候秦、燕、趙三國長城由東向西延伸,西起甘肅、東到鴨綠江,連綿不斷、長達萬裏,所以俗稱萬裏長城。當然萬裏長城的形成是此後經過漢、北魏、隋、金等朝不斷完善的,明朝應該說是集歷代修築長城集大成的朝代,長城的修築幾乎伴隨着整個明朝歷史。
萬明:出於防禦北邊蒙古勢力的目的,明初從洪武元年(1368年),徐達攻克大都以後,朱元璋命令徐達主持修築了居庸關古北口、喜峯口等處的關城,以後明朝陸續加固和建築,才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長城。所以後面還會講到。
萬明: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明長城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總長7000多公裏,目前長城牆體基本完好的還有2000多公裏,約佔全長三分之一。
萬明:明朝長城的北京段,實際上從東到西是橫跨北京平谷、密雲、懷柔、延慶、昌平和門頭溝這六個區縣的,基本上是沿着燕山和軍都山內側山脊築成的,呈現出拱衛北京的態勢。現成的居庸關城始建於明朝洪武元年,就是大將軍徐達所建。現在我們看到的很新的居庸關實際上是在徐達所建的關城上後來新修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