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 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 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ICD-10编码:G20.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贾建平、陈生弟主编,2013年出版)。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候: 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 脾肾两虚、痰浊内阻证 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 阴阳两虚、痰瘀交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严重生活自理困难、已并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颤振程度,肌僵直,步态姿势等主症,神态、面色、饮食、二便等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评定量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潜血试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膀胱残余尿测定、卧立位血压监测、神经心理学量表(MMSE、MoCA等)、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甲状腺功能、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颅脑MRA/CTA、脑电图、脑部PET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1)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健脾升清、补益气血 (2)脾肾两虚、痰浊内阻证:补脾益肾、豁痰化浊 (3)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滋补肝肾、活血通络 (4)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滋阴补阳、祛瘀化痰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针刺治疗:头针、体针疗法 (2)中药泡洗技术 (3)艾灸疗法 (4)推拿治疗 4.运动康复 5.西药治疗 6.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肢体颤抖、迟缓僵直、头晕、姿势不稳等主要症状改善。 2.四肢或纵轴张力较前明显改善。 3.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尿便障碍症状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如继发肺部感染加重症状,或精神异常难以控制等增加住院费用或不适合内科常规治疗者。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等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突然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如骨折、肺部感染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该路径。 二、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TCD编码:BNVl30、ICD-10编码:G20.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 实际住院日:天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一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二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三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四
牵头分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牵头人: 杨文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 鲍远程(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汪 瀚(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怀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谢道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文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