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路徑說明:本路徑適用於西醫 診斷為帕金森疊加綜合症的住院患者 一、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中醫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一)適用對象 中醫診斷:第一診斷為顫病(TCD編碼:BNV 130)。 西醫診斷:第一診斷為帕金森疊加綜合症(ICD-10編碼:G20.02)。 (二)診斷依據 1.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內科學】(張伯禮、吳勉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神經病學】(賈建平、陳生弟主編,2013年出版)。 2.證候診斷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中醫診療方案』。 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臨床常見證候: 中氣不足、氣血虧虛證 脾腎兩虛、痰濁內阻證 肝腎不足、瘀血阻絡證 陰陽兩虛、痰瘀交阻證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中醫診療方案』。 1.診斷明確,第一診斷為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 2.患者適合併接受中醫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為≤21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的患者。 2.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間不需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本路徑。 3.嚴重生活自理困難、已並發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患者不進入本路徑。 (六)中醫證候學觀察 四診合參,收集該病種不同證候的顫振程度,肌僵直,步態姿勢等主症,神態、面色、飲食、二便等次症,舌、脈特點。注意證候的動態變化。 (七)入院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評定量表:統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及潛血試驗、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電解質、凝血功能檢查、心電圖、胸部X線片、膀胱殘餘尿測定、臥立位血壓監測、神經心理學量表(MMSE、MoCA等)、顱腦影像學檢查(CT或MR)。 2.可選擇的檢查項目:根據病情需要而定,如甲狀腺功能、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顱腦MRA/CTA、腦電圖、腦部PET檢查等。 (八)治療方法 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和中成藥 (1)中氣不足、氣血虧虛證:健脾升清、補益氣血 (2)脾腎兩虛、痰濁內阻證:補脾益腎、豁痰化濁 (3)肝腎不足、瘀血阻絡證:滋補肝腎、活血通絡 (4)陰陽兩虛、痰瘀互阻證:滋陰補陽、祛瘀化痰 2.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 3.其它中醫特色治療 (1)針刺治療:頭針、體針療法 (2)中藥泡洗技術 (3)艾灸療法 (4)推拿治療 4.運動康復 5.西藥治療 6.護理調攝要點 (九)出院標準 1.肢體顫抖、遲緩僵直、頭暈、姿勢不穩等主要症狀改善。 2.四肢或縱軸張力較前明顯改善。 3.認知障礙、睡眠障礙、尿便障礙症狀改善。 (十)變異及原因分析 1.病情變化,如繼發肺部感染加重症狀,或精神異常難以控制等增加住院費用或不適合內科常規治療者。 2.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等系統疾病者,治療期間突然加重,需要特殊處理,退出本路徑。 3.治療過程中發生了病情變化,如骨折、肺部感染等,退出本路徑。 4.因患者及其家屬意願而影響本路徑執行時,退出該路徑。 二、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中醫臨床路徑住院表單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TCD編碼:BNVl30、ICD-10編碼:G20.02) 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號:住院號: 發病時間:年月日時分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標準住院日≤21天 實際住院日:天
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中醫臨床路徑住院表單一
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中醫臨床路徑住院表單二
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中醫臨床路徑住院表單三
顫病(帕金森疊加綜合症)中醫臨床路徑住院表單四
牽頭分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 牽頭人: 楊文明(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主要完成人: 鮑遠程(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汪 瀚(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陳懷珍(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謝道俊(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楊文明(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