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18|回覆: 0

[簡體亂象] 六組字淺析簡化字弊端

  [複製鏈接]
孟曉路 發表於 2019-4-2 20: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義與義、禮與禮、聖與聖、親與親、愛與愛、護與護)

世道人心大變了,語言文字也不得不變。文言被取消,代之以西化的白話,正體漢字被簡化了,代之以作為向西方化和拼音化過渡的簡化字。漢字從正體到簡體的變動反映了世道人心從小康向據亂的變遷。世道大亂,人心不古,所以簡化字的特點就是全方位的混亂和聖賢造字義理的損傷,前者已在上一條詳述,這裡談義理受到損傷的問題。

義與義。義,說文曰:己之威義也。段註:義之本訓謂禮容各得其宜,禮容得宜則善矣。故文王我將毛傳皆曰義善也,引申之訓也。說文:從我從羊。段註:威儀出於己,故從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斷制也。羊者,與美善同意。按:義的本義今由儀字表之,今所用仁義之義為其引申義。此為會意字,從我是因為義與仁相對,仁者愛人,以他人為重心;義則一出於自己衷心之裁斷,以我為重心。

由此可見中國文化什麼事情都講中道,不偏在一邊。西羌之俗尚義(故羌亦從羊也),故偏於自我中心損人利己;東夷之俗尚仁,又偏於捨己從人中心無主。又,南蠻尚智,北狄尚禮;總之四夷皆有所偏,只有中國六藝之教的文明得五常之全,合於中道而無所偏。

義從羊者,依段注表義即是善即是美也。又依說文,羊祥也。故心行合義,必與吉祥之事相伴隨。故此字中實蘊含有【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中庸】大德必得祿位名壽之德福一致的中華文化根本原理。簡化的義字當從乂和弋而來。三者今讀音全同。說文:乂,芟(按;今雲割)草也。從丿丨(捺)相交。段註:象左右去之,會意也。乂為刈的本字,刈,割也。說文:弋,橛也。象折木牙銳者形,廠象物掛之也。今義字當系由乂與弋合併而成,或曰將弋字除點外之部分以乂替換而成。乂與弋,一為割除一為摧折,故今之義字即隱以割除剪除摧折為道宜也。

本來義字確有以智慧裁斷之意,故咋一看今義字以乂弋為之似乎不無道理,亦合同音相訓的原理。但細思之,則大不然:為其暴戾之氣過重也。古之義字多麼吉祥,今之義字多麼凶暴。與此相應,中華古人的天下是多麼祥和,今之天下多麼乖亂。科學日熾,殺機愈廣,極足悲也。且古之義字從我是強調克制自己,今之義字無我故必順習氣制裁他人。美國式的正義就是今之義的典型。那麼義在六書中屬哪一種呢?無人能回答這個問題。那一點顯非表音,說是表義,又說不出表何義。仁義二字可謂中華文化之最關鍵的兩字,今將義簡化為義,不能不對世道人心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簡化義字還是一個部首用字,所以這種乖戾之氣也就隨之進入到了所有用義做部首的字裡;如儀、議等。又,侖,條理倫次之義。今將侖簡化為侖,從人匕,如此一來則侖又為一不合六書之垃圾字,從人匕,並不能會出條理倫次之義。匕之古義雖為飯勺,然此義今已廢,今義為匕首。侖為一重要部首用字,以之為偏旁者不下數十之多,今侖從匕,憑空添了不少殺氣。人倫、倫理之倫,論議、論理之論今皆改從侖,細思之可懼。

禮與禮。禮,說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豐。段註: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禮字從示。豐者,行禮之器。禮,於六書為會意。禮字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也甚是重要,中國文化是仁義之道,也可以說是仁禮之教:一切中國制度,皆歸於禮,而所以行之者,則內心惻怛質直之仁。但就是這樣一個如此重要的字卻被隨意簡化為禮,則尊重之意全失。禮,形聲乎,會意乎?皆非也。故為一不合六書不知所從來的垃圾文字。乚,說文:匿也,象遲曲隱蔽形,讀若隱。按:今讀若義。這個乚,做聲旁,不能表禮之音;做表義部首,不能會出禮之意義。禮本光明正大據於廟堂之上者,科學教反傳統時代則已淪落為藏匿於民間者,故今之禮字才以乚代豐乎?

這些字真是在有意侮辱斯文啊——如此尊貴光明神聖之禮樂文化卻被造字者暗示為見不得人之事!又,禮與義,字形皆飽滿均衡,具有美感,正善美合一之表顯,令人一見而生愛好嚮往;而簡化後的禮與義,則生硬失衡,面目可憎,無形中已令人隱起厭惡之心。又按:日文中亦將禮簡化為禮,中文禮字的簡化當系模仿自日人。其實近代以來中文受日文影響很大,許多現代詞語都是從日文中傳來的,如社會、犧牲、團體、影響、機關、組織、運動、衝突、代表、舞台、報告、困難、觀念、民主、科學、唯一等等,不勝枚舉。(參見晚清【學務綱要】戒襲用外國無謂名詞以存國文端士風一條。張百熙集45頁)

許多人會感嘆禮儀之邦,今已不存;這不能不說與將正體之禮儀簡化為禮儀有關也。禮成了要藏匿起來的不光彩的事情,儀里又有如此重的暴戾之氣,如何還會有禮儀之盛呢?要想重回禮儀之邦,當自恢復禮儀之正體字始。

聖與聖。說文:聖,通也。從耳,呈聲。段注;聖從耳者,謂其耳順。按:聖,形聲字。從耳者,謂其耳順,所謂聲入心通,正觀音耳根圓通從聲音通道之法門也。故聖者,全體參通天地人三才之道者也。引申義段注云:凡一事精通亦得謂之聖。說文:聖,汝穎之間謂致力於地曰聖,從又土,讀若兔、鹿、窟。聖原本是一與聖字風馬牛不相及音義皆無關之正體字,不知何故,竟被隨意拿來替代了中華文化中如此尊貴的聖字,這難道不是故意欺文侮聖嗎?聖代聖后,亦成為一不合六書之垃圾字。因為聖聖二者音義皆無干,故非轉注假借也。用又土會意又不能會到聖之義上去:胼手胝足致力於地的勞作與通達三才之道何干?

親與親。說文:親,至也。從見,親聲。段註:至部曰,到者至也。到其地曰至,情意肯到曰至。父母者,情之最至者也,故謂之親。按:親從見者,只有到其地才能親見,故以見表至之義。父母至親,情之最至,亦身之常見而常親近者也。今將親簡作親,見字沒有了,只餘聲旁。故今日之人其身與親身份居兩處甚至相隔萬里,常不相見;親情也僅餘其表,失去衷心肯至之意了。故有台灣學者說親而無見還叫親嗎?也有人說,恢復有見之親字,比提倡常回家看看,更加重要。

愛與愛。說文:愛,行貌也。從夊愛去掉夊聲。段註:心部曰,愛去掉夊,惠也。今字假愛為愛(去掉夊),而愛(去掉夊)廢矣。愛,行貌也。按:今愛字本是古愛去掉夊字加夊造出的形聲字,又以之代替了古字,古字遂廢。而簡化的愛字則把愛字的心去掉,將夊以形近之友字代之。於是去本愈遠。正體之愛字只是較古字多一夊,並未少什麼。簡體愛字則去心,易夊為友;於是本字大受損傷。義理亦隨之。

正體之愛是發自內心地去利益一切萬物與眾生,孟子曰:親親仁民而愛物;說文:慈者,愛也。愛與慈皆是最廣之通名,並未有任何對象範圍之限制也。簡體之愛字,則明確畫出範圍,以友為限;愛只及於朋友周禮地官大司徒注同師曰朋同志曰友,此外無與焉。若以友為動詞,以友解愛還是一樣。因為友愛還只是兄弟朋友之間的事,遠非無緣之慈愛與無界限之博愛也。辭源:友第三條,親愛,友好。多用於兄弟之間。友於:書君陳,惟孝友於兄弟,後常友於連用以稱兄弟間的友愛。友悌:兄弟相親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正正體之愛與簡體之愛所以異。

中國文化為君子文化,故其愛為真正之博愛,普及於天下之人民與萬物而無界限。西方文化為小人文化,其愛全是有界限與範圍的,是brotherhood,即團體內部之友愛,無真正博愛,故將brotherhood譯為孝經之博愛,只是誤譯;中文友愛限於兄弟朋友之間,故正當翻為友愛也。君子之博愛與小人之友愛其結果大有不同,行前者則天下和諧太平,行後者則天下相爭,相殺相害,不至毀滅不止。故一愛字,其於天下之治亂,關係有如此之重。

護與護。說文:護,救視也。從言蒦聲。今簡體護字亦形聲字,從扌戶聲。查簡化字總表中言部之字,除托併入托外,余皆仍從簡體之訁,只有護字改為從扌。這不能不讓人深思。蓋在古人,重理輕勢,故凡事皆欲曉之以理而不願以勢力為之;今人重勢輕理,故覺動口講理只是徒然,以實力說話犯手做之,方是真理。前者是中國古人講仁義道德的王道,後者則是今人只信弱肉強食的夷狄之道。故今護字廢言從手,深刻反映了世道之變遷,其造出施行以後,又不得不對人心造成重大之影響也。

另外,漢字作為一種圖畫式的文字,它與世道人心的關係,除了其中所蘊含的義理之外,其字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說,漢字的字形會因人心業力的變動而改變,也會對世道人心發生深遠影響。上文已談到的簡體字字形變化的總體特點是變得生硬尖刻、中心空虛、重心失衡,這顯然是據亂世人心業力的反映。反過來,在這樣的文字的日日薰染下,必會加重人心之失衡,世道之混亂。

子曰:必也正名乎。莊子曰:春秋以道名分。名言確係世間安立與運轉之樞紐,故正名之義大矣哉。此實際治世之宏綱,亦轉物之玄樞。故名正則世治,名不正則世亂。吾人今日欲撥亂世返之太平,必以廢不正之簡體而復正體之字為先也。

漢字兩千餘年的超級穩定統一,對於中華文明的延續不斷和開拓進展,居功至偉。文字的穩定統一幫助中華文明度過了一次次難關,一回又一回重新走向盛世和輝煌。文字的穩定統一,使中華文明所化的區域越來越大,九州之內同風共貫,並遠播異域,成就了包括朝鮮、越南、日本在內的漢字文化圈和包括範圍更廣的儒教文化圈。在空間上,中國居於中心,為漢字與儒教之宗主;之外是與其毗鄰的兼行漢字與儒教的漢字圈,漢字圈之外,是不行漢字只行儒教的儒教圈。從這個事實也可看出,文字在一個文明中的確居於最深的核心位置。文明化度總是先外而後內,儒教圈已行儒教而未行漢字,可知教在外而字在內也。對於造就時空都居世界第一的體量巨大的中華文明,穩定統一的漢字起到了至為關鍵性的核心作用。但是近世以來,漢字的穩定統一受到了重創;這後果極其嚴重。

漢字失去穩定,阻隔了歷史文化傳承,有使中華文明走入歧途甚至中斷的危險。漢字簡化的大背景是中華文明在近代想要全面轉型,也就是全面向西方看齊而走向一種新文明,故此文字也要學西方的拼音化,漢字簡化原只是作為向拼音化的過渡。所以簡化的理由說來說去就是那點即使有也會很快作廢的眼前好處,根本不見深遠的眼光和長久的打算。

因此簡化當初根本沒有考慮文化傳承的問題;毋寧說,在當時人們的內心深處,隔斷傳承正是他們百計以求的事。結果,那些當時作為表面上堂皇理由的好處或者在當時就未收到,只是自吹自擂;或者很快過期作了廢;但是通過對正體字的傷筋動骨的改造加上廢除文言,隔斷歷史文化傳承這個未能明言的目的卻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

擺在我們目前的問題是,幾十年的簡化字白話文教育,已經造成普通受教育者甚至古代文化專業研究者的語言水平大大下降,前者看不懂古書,所以基本不看;後者看古書也很困難,所以在原著上下功夫的人少之又少,都是看概論的概論,然後自己再玄論懸空而論一番了事。不讀古書的結果就是今天的人們不管是普通大眾還是文化精英,都對我們的文化傳統非常隔膜了,傳統對於多數人而言,在感情上是不相干甚至厭惡,在理智上是不了解甚至滿是妖魔化的誤解。

少數對傳統有感情的人,對於傳統到底是怎麼回事也還在深深的蒙蔽之中。對此有人想到一個聰明的辦法:可以把古書全部轉成簡化字,再翻成白話文,這樣不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嗎?我們的回答是這絕不可行。簡化字白話文都有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從理論上都不可能做到翻譯的結果能夠基本準確地再現正體文言的信息。

吾人上文已詳論簡化的隨意性已經打亂了整個漢字系統,從而要在簡化字和正體字之間對譯又不丟失信息和造成信息混亂,是不可能做到的。用詞彙和語法都已嚴重受到西文和近代日文污染更深里說是受到科學教嚴重污染的白話文去翻譯文言,其結果會如何更是顯然的。

再有,即使理論上可行,這樣一個影響千秋萬代的巨大工程,今天的人能勝任嗎?今日的古代文化研究者其語言文字功底和中西學術修養普遍薄弱,他們甚至都很忙,所以要在今天做這件事,其質量絕不敢保證。最重要的是,這將大大加深今日已經很嚴重的文化斷裂;轉成簡化字白話文的古書不能起到讓我們接續傳統的作用,相反,其作用更多的是蒙蔽和歪曲。這與其說是文化繼承,不如說是文化毀壞。

從此中國人將徹底告別正體和文言,中國從此將不可逆轉地走入一個新文明,簡體字白話文就是橫在新文明和老文明之間的鴻溝。而這個新文明,本已經嚴重歧出和夷化,在更加徹底地斬斷與老文明的聯繫而獨立存在之後,未來將如風中秋葉,迷失了理想和方向,中華文明將很快失落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復存在了。即使沒有全譯古書這件事,照今天這樣下去,時間久了結果還是一樣,簡體字白話文終將成為新老文明之間的鴻溝,我們終不免要失去根基和滋養,中華文明終不免中斷的危險。

所以恢復正體字文言文就是關乎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興衰存亡的大事,是我們最勞少而功多的無二選擇,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接續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中華文明才能治癒其內傷回覆其正軌,從而繼續其綿延拓大的永恒生命。

——摘編自孟曉路【中國世界觀看世界及中華文明復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