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62|回覆: 0

[醫藥臨床] 清咽寧肺湯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4-10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清咽寧肺湯來源於【證治準繩·類方】卷二引【醫學統旨】,由桔梗、梔子、黃芩、桑白皮、前胡、知母、貝母、甘草組成,主治由於火氣上炎所致的肺氣不降、咽喉不清,臨床表現為咳嗽、咽痛等。由於清咽寧肺湯的臨床應用報道甚少,筆者的祖父谷越濤主任醫師是第三、四、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臨床五十餘年,擅長應用清咽寧肺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今將筆者在谷越濤傳承工作室跟師抄方時記錄的清咽寧肺湯醫案介紹於下。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

李女,40歲。因咳嗽反覆發作4個月加重伴咽痛10天,於2018年6月13日就診。患者近4個月來反覆咳嗽、咯少量灰色痰,胸部X光片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未作治療。近10天受涼後又出現咯白痰、口乾咽痛、二便調等。舌紅,苔略黃膩,脈兩寸大。

中醫辨證屬痰濁久蘊,化熱犯肺,治宜清肺化痰,降氣止咳。方用清咽寧肺湯加減治療:桔梗10g,梔子10g,黃芩10g,桑白皮10g,前胡10g,知母10g,浙貝10g,炒牛蒡子12g,杏仁10g,魚腥草25g,甘草10g。4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飯後分服。

6月17日複診:咽痛止,咳嗽基本消失,痰明顯減少,舌苔轉薄膩,脈轉小。上方繼服3劑後停藥。

上呼吸道感染

袁某,男,19歲。2018年10月1日初診。咳嗽、咽痛20天,已口服頭孢類抗菌素治療半個月,但效果不明顯。目前咯吐少量黃痰,口乾,飲食、二便正常。舌苔略黃厚,脈弦數。

中醫辨證屬風熱犯肺,治宜疏風清熱、宣肺化痰,方以清咽寧肺湯加減:桔梗10g,梔子10g,黃芩10g,桑白皮10g,知母10g,浙貝10g,前胡10g,射干12g,魚腥草25g,杏仁10g,炒牛蒡子10g,青果12g,甘草6g。4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飯後分服。

10月5日複診:咽喉疼痛減輕,咳嗽,咯少量白痰,咽喉干。舌質淡紅,舌苔略厚,脈緩。上方加蘇子15g,白芥子15g,繼服3劑,諸症皆除。

急性咽喉炎

郎某,女,52歲。2018年8月17日初診。3天前因受涼引起咽喉疼痛,伴有鼻塞、流涕、頭痛、大便干、舌苔中部稍黃厚、脈沉等。

中醫辨證屬風寒襲表,肺熱鬱閉,治宜疏風解表、清肺散結,方以清咽寧肺湯加減:桔梗12g,梔子10g,黃芩10g,桑白皮10g,知母10g,浙貝10g,炒牛蒡子12g,射干12g,荊芥10g,白芷10g,防風10g,甘草6g。3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飯後分服。

8月20日複診:咽痛止,頭痛消失,咳吐黃痰、流黃涕,略胸悶,口乾,大便不干。舌中部苔稍黃厚,脈沉。咽喉症狀已消除,仍有痰熱蘊肺之證,上方去射干、牛蒡子、荊芥、白芷,加陳皮10g,杏仁10g,魚腥草30g,瓜蔞20g,甘草6g,繼服5劑,諸症消失。

谷越濤認為,咳嗽的病機是肺氣不降而作咳,臨床上外邪犯肺,無論風寒還是風熱,入里往往導致肺熱證候,並常兼有痰濕為患,肺為儲痰之器,熱與痰結,臨床多見痰熱蘊肺。

清咽寧肺湯的主治病機是火氣上炎犯肺,火氣之來源從外而言是風熱犯肺,或風寒入里化熱,導致肺熱證候,肺為儲痰之器,故又常兼有痰濕為患,熱與痰結,臨床多見痰熱蘊肺之證。火氣之來源,從內而言不外肝火與心火,火克肺金,導致肺氣失於肅降,上逆而作咳;咽為肺之系,肺熱上炎,則咽喉疼痛。方中黃芩、桑白皮、梔子並用,梔子清心肺之火,桑白皮清肺火,黃芩清肺胃之火,共奏清泄肺熱之功;知母、貝母清熱養陰,潤肺化痰;桔梗、前胡、甘草相合,宣肺祛痰止嗽。方中以桔梗為使,既是化痰、排痰的主藥,又是載藥之舟楫,各藥協同,功能清熱化痰、寧肺利咽、止咳。

谷越濤在臨床運用清咽寧肺湯時,常常根據病情進行加減,對肺熱痰多者,加用大劑量的魚腥草,認為該藥具有良好的清肺排痰的功效,上述三例均有使用。

在運用清咽寧肺湯治失音病時,應抓住該方適應證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聲嘶失音,喉燥口乾,或兼咳嗆氣逆,舌紅脈數,此由燥劫肺津,肺失清肅,聲道失潤所致,治宜清燥潤肺,方用清咽寧肺湯。對咽喉疼痛明顯者,往往加用具有清熱利咽功效的牛蒡子,加強了方劑的作用。

另外,清咽寧肺湯服法要求食後溫服,乃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論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的人體生理過程,利用飯後飲食之氣推動載藥氣上行,更有助於快速發揮藥效。(谷秋昱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中醫系)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4-2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咽寧肺湯臨床應用探析

清咽寧肺湯作為明代【證治準繩】所載經典方劑,其組方精當,功專清肺利咽,臨床療效確切。今結合谷越濤先生臨證經驗,就該方之配伍特點、辨證要點及化裁思路略陳管見。

一、方藥解析
本方以桔梗為君,辛開苦泄,專入肺經,【珍珠囊】謂其"療咽喉痛,利肺氣";梔子、黃芩為臣,清三焦鬱熱,尤善瀉肺火;桑白皮、前胡宣降肺氣,知母、貝母潤燥化痰,四藥相伍,共奏"清金降火"之效;甘草調和諸藥,兼能緩急利咽。全方結構嚴謹,體現"火郁發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

二、辨證關鍵
谷老強調運用本方當把握三大指征:
1. 病機特點:必有肺經鬱熱證候,常見舌紅苔黃、脈數等陽熱之象
2. 症狀特徵:以咽喉不利為主症,或痛或癢,必伴肺氣上逆之咳
3. 病程階段:多見於外感化熱入里或內傷痰熱壅肺之實證

三、臨證化裁
觀谷老醫案,其用藥法度尤為精妙:
1. 表邪未解:加荊芥、防風等辛散之品,如郎案之表寒里熱證
2. 痰熱膠結:伍魚腥草、杏仁等,如李案之痰濁化熱
3. 陰傷明顯:酌增玄參、麥冬,袁案後期加蘇子、白芥子即屬此類變通

四、現代應用啟示
本方對呼吸系統炎症性疾病具有多重調節作用:
黃芩、梔子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
桑白皮、前胡可抑制氣道高反應性
桔梗皂苷能增強呼吸道黏膜清除功能

結語:清咽寧肺湯作為治療肺系熱證的有效方劑,其價值不僅在於組方本身的科學性,更在於後世醫家靈活的化裁運用。谷老臨證經驗表明,只要緊扣"肺熱上炎"之病機,無論急慢性病變,皆可收效。然需注意,陽虛寒咳者非本方所宜,臨證當詳辨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