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2|回覆: 0

[史學] 【侯景之亂與北朝政局】(2)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1-9-30 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1]【周書】,冊1,頁271。
[2]邵雍(堯夫)之語為:『隋,晉之子也。』見邵雍【皇極經世】(正統道藏本,藝文印書館印行,冊39)【觀物篇】之五十。
[3]【叢書集成初編】本【十七史商榷】,商務印書館,1936―1938年版,頁683―684。
[4]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頁14。
[5]同上書,頁15。
[6]在本書中,我有時說『侯景叛東魏』,有時說『侯景亂東魏』。當我說『侯景叛東魏』時,主要指其事件本身而言;當我說『侯景亂東魏』時,往往是將侯景叛東魏此事件及其對東魏乃至北齊的影響考慮在內的。
[7]見【國故新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詮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三國鼎峙與侯景之亂
一  引 論――三國鼎峙・侯景之亂・研究視角
二  侯景不能立足河南的原因
  附:侯景的氏族及相關問題
三  東魏的攻擊與侯景的敗逃
四  西魏權力結構對侯景的排斥
五  梁魏通和及侯景亂梁原因別解
六  小結
第二章  侯景叛東魏的原因
一  侯景叛東魏的歷史原因
二  侯景叛東魏的現實原因
三  侯景叛東魏及其結果
四  小結
第三章   河南之地與三國之爭
一  河南的重要性
二  三國爭河南
三  東魏保有河南的原因
四  小結
第四章  二國(東魏北齊與西魏)侵梁
一  二國侵梁的背景
(一)東魏北齊侵梁背景
(二)西魏侵梁背景
二  東魏北齊侵梁
(一)    淮南形勢與東魏取淮北
(二)東魏取淮南的三種情形
(三)侯景破台城後的江北事態與東魏北齊取江北的困難
(四)北齊侵江南、攻建康的失敗及其原因
三  西魏侵梁
(一)柳仲禮的政治態度與西魏奪取漢東
(二)劍北動盪與西魏取地
(三)楊氏降魏與魏取劍南
(四)西魏略取雍、荊等地諸事的考察
四  小結
第五章   侯景之亂與周定三分
一  引論
二  侯景之亂後西魏北周經濟實力的增強
(一)西魏北周的經濟實力
(二)    對呂春盛意見的討論
三  侯景之亂後西魏北周戰略地位的提高
(一)引言
(二)西魏北周戰略地位的考察――從『跨有荊益』說起
(三)西魏北周保持『跨有荊益』的政治軍事努力
(四)西魏北周的變亂對其戰略地位的影響問題
(五)與西魏北周相比情形下的北齊的戰略地位
(六)周人唐人對西魏北周戰略地位的認識
四  侯景之亂與西魏北周的外交
(一)西魏與柔然的外交及西魏北周與突厥、吐谷渾、南朝(梁陳)的外交
(二)綜論
(三)附論
五 侯景之亂與西魏的改革――八柱國制與六官制的建立
(一)八柱國制
(二)六官制
(三)小結137
六  南北統一的社會心理基礎 ――論侯景之亂對促進南北認同的客觀作用
後記
主要參考資料
Contents

後記
  1996年夏,我通過答辯的博士論文【侯景之亂與北朝政局】,實有很多的不足。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後,主要任務是研究南北朝軍事地理,這樣,我就把政治史的研究的目光擴及於軍事地理方面。這豐富了我的認識。因此,這博士論文的修改雖只能時作時輟,進展很慢,卻是在更能心安的狀態下進展。2000年初,軍事地理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後,我有較多的時間從事與這博士論文有關的一些研究。而到2001年的下半年,我能集中時間從事這學位論文的修改後,由於對史料較之五年前要熟悉許多,對一些問題的認識要深入許多,故而論文的部分內容等於是重寫了。因此,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論文與五年前我以它獲取學位時的情形相比,真可謂有些『面目全非』了。
  在這裏,我想說的是很多感謝的話。這雖然有些落俗套,但確是使我能夠心安的唯一辦法。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導師田餘慶先生和師母李克珍先生。我在北大學習期間,田先生給予我非常認真嚴格的指導。我用來答辯的博士論文從內容到形式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師母主要是在精神和生活上給予我關心――在極為緊張的學習中和不無迷茫的生活中,這種關心是非常珍貴的。我畢業工作後,田先生和師母對我的業務和生活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心。
  其次我要感謝的是我的老師祝總斌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和我的師兄羅新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祝先生實際也是我的導師,我聽他的課,讀他的書,向他請教問題,受益很多,這在某種程度上規定了我的博士論文的一些方面。羅新先生是才智之士,先我入北大很多年,對北大、對歷史學、對田餘慶先生的學問都有很好的理解;他將他的理解毫無保留的講述給我,使我能較快的看到(不是走到)田先生學問的門牆;尤為重要的是,羅兄還為我這篇博士論文的寫作提供過很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此外,德高望重的何茲全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寧可先生(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及吳宗國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蔣福亞先生(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楊生民先生(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陳琳國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曹文柱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閻步克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榮新江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王小甫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李憑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李孝聰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都審查過我的博士論文,(何先生、寧先生、吳先生、蔣先生、閻先生還參加了我論文的答辯會),提出過很有價值的意見,對我進一步的修改幫助很大,是我深為感謝的。
  我的學兄韓樹峯先生(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任士英先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基礎部),學姐王軍博士、趙冬梅博士(北京大學歷史系)、寧映霞博士(中華書局),好友漆永祥先生(北京大學中文系)、吳銘能先生(台灣元智大學中文系),都給過我這論文的寫作以程度不同的幫助。我大學時的同學余學安先生、吳新萍女士等則在精神、心理乃至生活上給予過非常珍貴的關愛。這都是我必須道謝的。
  好友楊玉聖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給我的關愛是片言隻語不能盡的。在這裏,『道謝』二字,已顯得很蒼白。玉聖不僅才學出眾,而且是一位非常熱情、正直的人,內心非常細緻,會為他的朋友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我們之間是在一見如故的情景中相識並開始發展友誼的。玉聖在我的學習、生活、精神、心理乃至工作等方面給予過很多很感人的幫助。我和玉聖在性格上有好多近似之處,同時在很多方面他又是我學習的榜樣。這可能是我們之間能有非常珍貴的友誼的原因。
  辛德勇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稅立先生(新華社)、張陽先生(外交部)、李燕女士(鐵道部)等等給予的關愛亦是永不能忘的。他們使我從尋找工作的忙亂中解脫出來,得以安心從事論文的寫作。
  陳祖武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獎掖後學,令人崇敬。本書的出版,是陳先生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領導關心的結果。沒有他們的關心,本書的出版是不會如此順利的。本書的責任編輯馮廣裕先生耗費大量心血,非常細緻的審讀了全稿,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使我得以改正書中的不少錯誤。馮先生高度負責的精神使我感動,並深獲教益。
  本書目錄的英譯得到吳艷紅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傅浩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的幫助。
  最後不能不滿懷感激的提及我的妻子鄒繼珍。我在北大的三年中,學習異常的緊張繁重,沒有回過一次貴州的老家,她幾乎每個假期都隻身從貴陽來北京與我相聚,在精神和生活上給予我最大的關心。為了不影響我的學習,她是在沒有丈夫陪伴的孤寂中孕育並生下我們的女兒邑芻的。可以說,沒有她的支持理解,我是難以在緊張繁重的學習中度過三年的時光的。
  其它給予過這樣那樣的幫助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提及。在此也一併奉上感謝之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