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文史網 卷九七吐蕃,下/2056-2057(1735)
十年五月,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又奏,西山峨和城擊破吐蕃二萬餘眾,攻拔城柵。斬首三千八百餘級,獲其器械牛馬。
【冊府】卷三五九載:『十年,皋奏西川(山)峨和城擊破吐蕃三萬餘眾,及(又)出兵黎、雅等州,以援雲南,攻破吐蕃柵城,斬首三千八百級,生虜及降吐蕃二百四十人,得其器械、牛馬。』【冊府】卷九八七同,惟『西川』作『西山』,『乃出兵』作『又出兵』,此據改。貞元九年,韋皋攻克吐蕃峨和城。次年吐蕃來攻,峨和城唐軍敗吐蕃於城下,又進軍黎、雅等州,以聲援雲南南詔的行動。『攻拔城柵。斬首三千八百餘級』,是唐軍進攻黎、雅二州時的戰績,【唐會要】刪略過簡,致二次戰役誤合為一。
卷九八林邑,下/2076(1751)
林邑,漢日南、象郡之地。
中華本『日南象郡』連讀。按,日南為漢郡,象郡為秦郡,此必有誤。【通典】卷一八八『林邑』稱:『林邑國,秦象郡林邑縣地。漢為象林縣,屬日南郡。』【舊唐書・林邑傳】[16/197/5269]:『林邑國,漢日南象林之地,在交州南千餘里』,當從【舊唐書】,【唐會要】『象郡』應為『象林』之誤,點校本斷句亦誤。
卷九八白狗羌,下/2078(1753)
永徽二年十一月,特浪生羌卜樓莫各率眾萬餘戶詣茂州歸附。
【冊府】卷九七七:『高宗永徽二年十一月,特浪生羌董悉奉求、辟惠生羌卜樓莫等各率種落萬餘戶詣茂州歸附。』【新唐書・地理志】[4/43下/1138]在茂州都督府所屬羈縻州蓬魯州下注稱:『永徽二年,特浪生羌董悉奉求、辟惠生羌卜檐莫等種落萬餘戶內附[5],又析置州三十二。』【唐會要】因『生羌』重出而誤奪『董悉奉求、辟惠生羌』數字。
卷九八白狗羌,下/2078(1753)
其年正月,生羌大首領凍就率部落內附,以其地置建州。
本條上接『永徽二年十一月』,此『其年正月』與上文不屬。按,【冊府】卷九七七:『(永徽)五年正月,生羌大首領凍就率部落內附,以其地置劍州。』【新唐書・地理志】[4/43下/1138]亦在松州都督府所屬羈縻州劍州下注稱:『永徽五年以大首領凍就部落置。』【唐會要】『其年正月』應作『五年正月』,『建州』亦應從【冊府】、【新唐書】作『劍州』,此涉音近誤。
卷九八曹國,下/2079(1754)
四載,哥邏仆羅上表,自陳『曾祖以來,奉向天可汗,忠赤,常受徵發。望乞恩慈,將奴土國同於唐國小子,所須驅遣,奴身一心為國征討。』
按,『將奴土國同於唐國小子』,文意費解。【冊府】卷九七七:『(天寶)四年,曹國王哥邏仆遣使上表,自陳:「宗(曾)祖以來向天可汗忠赤,常受徵發,望乞茲恩,將奴國土同為唐國小州。所須驅遣,奴身一心忠赤,為國征討。」』當從【冊府】,【唐會要】『小子』應作『小州』。【冊府】『國土』亦較【唐會要】『土國』文意為長。又,『忠赤』當屬上讀為宜。
卷九八党項,下/2081-2082(1755)
魏晉已降,西羌微弱,自周滅宕昌、鄧至之後,党項始強。南雜舂桑、迷桑等羌,北連吐谷渾。其種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不相統一。
按,此敘述党項地界範圍,只及南北而不提東西,殊不合慣例。【舊唐書・党項傳】[16/198/5290] 『魏、晉之後,西羌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昌、鄧至之後,党項始強。其界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雜舂桑、迷桑等羌,北連吐谷渾,處山谷間,亘三千里。其種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餘騎,小者數千騎,不相統一。』【御覽】卷七九五同,惟『亘』作『延亘』。【唐會要】顯與二書同源,惟【舊唐書】與【御覽】保留內容較多,『周』作『周氏』外,『西羌微弱』下多出『或臣中國或竄山野』八字,『北連吐谷渾』多出『處山谷間,(延)亘三千里』,而『南雜舂桑』上亦多出『其界東至松州西接葉護』數語。【唐會要】刪略過簡,致文意不完,當補『其界』以下十字。
卷九八党項,下/2082(1755)
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拔氏最為強族。
【通典】卷一九○、【舊唐書・党項傳】[16/198/5290]『拓拔氏』下有『而拓拔』三字,【新唐書・党項傳】[20/221上/6214]亦稱『有細封氏……米禽氏、拓拔氏,而拓拔最強』。【唐會要】當因『拓拔』重出奪『而拓拔』三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