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4|回覆: 0

[國學灌水] 揭秘:古代同性戀為何男子稱斷袖 女性叫磨鏡(1)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1-11-14 0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央視網
201111149543716.jpg

古代同性戀男子(來源:資料圖)

本文摘自:央視網,作者:佚名,原題:【古代同性戀:為何男稱斷袖,女叫磨鏡?】
『同性戀』是指一個人無論在性愛、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這樣的興趣並未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那些對與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稱為同性戀者。雖然『同性戀』是一個現代名詞,但其實中國古代早已有之。在中國古代,男同性戀稱為『斷袖』,而把女同性戀叫作『磨鏡』。
『斷袖』的典故來源於二千年前的西漢。西漢建平二年,有一天,漢哀帝下朝回宮,看到殿前站着一個人,正在傳漏報時,哀帝隨口問:『那不是舍人董賢嗎?』那人忙叩頭道:『正是小臣董賢。』董賢是御史董恭的兒子,在漢哀帝劉欣還是太子時曾當過太子舍人。就是這一瞥,哀帝忽然發現,幾年不見,董賢越長越俊俏了,比六宮粉黛還要漂亮,他不禁大為喜愛,命他隨身侍從。從此對他日益寵愛,同車而乘,同榻而眠。董賢不僅長得像美女,言談舉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為媚』。哀帝對董賢的愛之深,可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一次午睡,董賢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卻又不忍驚醒董賢,隨手拔劍割斷了衣袖。後人每當提起漢哀帝的時候,便說他有『斷袖之癖』。於是,『斷袖』也就成為男同性戀的代名詞了。
那麼,為什麼把女同性戀叫作『磨鏡』呢?原來,『磨鏡』,即磨治銅鏡也。古用銅鏡,須常磨光方能照影。據漢代著名文人劉向的【列仙傳・負局先生】記載:『負局先生不知何許人,語似燕代間人,常負磨鏡局,循吳市中,炫磨鏡一錢。』【太平御覽・海內士品】中也說:『徐孺子嘗事江夏黃公,黃公薨,往會其葬,家貧無以自致,磨鏡具自隨,賃磨取資,然後得前。』唐朝詩人劉得仁【贈道人】一詩中曾寫道:『長安城中無定業,賣丹磨鏡兩途貧。』清代小說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神女】中也有『問其人,乃諸姓,市中磨鏡者也』之說。而把女同性戀叫作『磨鏡』的意思就是,雙方相互以廝磨或撫摩對方身體得到一定的性滿足,由於雙方有同樣的身體結構,似乎在中間放置了一面鏡子而在廝磨,故稱『磨鏡』。
古代的女同性戀以皇宮中的宮女為最,為何出現如此現象呢?唐朝著名詩人元稹的【行宮】一詩說得可謂淋漓盡致:『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在那荒涼冷寞的古行宮,宮中紅花遍地開,正是一年春好處。然而當年入宮的紅顏少女,也在寂寞孤獨中苦熬了幾十個春秋,如今早已是白髮蒼顏了。她們的青春在此葬送,她們悲怨的淚水在此流淌,她們面對着怒放的紅花在感嘆噓唏。
她們是那個時候時間最美麗的女子。曾經膚如凝脂,嫵媚動人。可是,唯一的男人卻棄三千佳麗於不顧,眼裏只有楊玉環。不愛無妨,卻偏要將她們的青春無情的風乾。愛情是哪怕動物都能享受的權利,她們卻被生硬的剝奪。活着,內心涌動,柔情如絲,卻只能化作古井底處的水,光線灰暗,苔蘚橫生,四季陰冷,生衍着厚厚的未愛的悲涼。
直到把她們幽閉成麻木,青絲染霜,圍坐一起,口吻淡淡地聊心中的那個男人。這樣的情景,如宮花的紅,襯白髮的女子,並不安詳,倒是殘酷。他是她們夢境的主角,而他,卻掉進另一個傾國女子的溫柔鄉裏,從此昏迷不醒。如果有絢爛之極後的大平淡,這樣的人生,還能讓人含笑而去。任她們將手心攤向天空,收穫的,只是徒勞,而她們,已迅速老去。
『宮花寂寞紅』,這五個字多麼深刻地描述了幾千年來千千萬萬的女性在深宮中青春之花寂寞地開放又枯萎。性是人類的一種自然需求,在正常情況下,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渴求愛情、婚姻與性的幸福,可是宮女們的這種人生權利被殘酷地剝奪了。
在後宮,宮女們接觸的男人只有皇帝和太監,太監是沒有性能力的,而皇帝只有一個,在宮廷女性中能得到皇帝寵幸的又有幾個呢?

        來源:央視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