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京晨報 百度裏『京城四少』詞條是:『內地有不少喜歡和女明星傳緋聞的富二代,其中幾個年輕帥氣的被戲稱為「京城四少」。』可見,這只是個戲稱。最近『四少』又被關注,不過這次非因緋聞韻事,而是其中有人捲入一起案件。面對這樣的『關注』,即便是王珂本人也不堪其擾,他在微博中直言自己不願被冠以『劉濤老公』的頭銜,也不喜歡『京城四少』這頂『黑帽子』。其實,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四公子』的稱號在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物堪稱上品。
戰國四公子:禮賢下士的世家貴族
話說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後人稱他們為『戰國四公子』。
作為世家貴族的他們,很多舉動都為後世所傳頌。比如,信陵君,竊虎符救趙的俠義;平原君重用自薦門客毛遂;春申君興修水利造福後世;而孟嘗君更是『世皆稱能得士』。雖然後世有評論稱此四人的禮賢下士有『作秀』之嫌,然相較今日那些只知泡妞開名車,而不知『才』為何物的闊少爺,他們的『識才』、『愛才』與『惜才』頗為難得。
明末四公子:才情斐然的風流名士
明末四公子:陳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
四人均為風流名士,也是復社骨幹,可說是從戰國的『貴二代』演變為『文二代』。陳貞慧骨氣最高,與吳應箕一同起草聲討阮大鋮的【留都防亂檄】,慷慨磊落,擲地有金石之聲。方以智是學問家,也是遺民,最後自沉於惶恐灘,余英時有【方以智晚節考】,精緻詳盡。冒辟疆是天生情種也是才子,傳世作品有【先世前征錄】、【朴巢詩文集】、【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苑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我國語體文字的鼻祖。侯方域雖後來應清朝科舉,也被孔尚任【桃花扇】狠狠地挖苦過,但總體來說氣節不虧,他青年時代寫給阮大鋮的信,【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犀利如干將莫邪,傳之後世。
清末四公子:卓爾不群的重臣之後
清末四公子雖知名度不高,然而作為重臣之後的他們既有『官二代』的教養、名位,又洗去了此階級中人常有的驕矜紈絝之氣。
其人選有多種版本,較主流的版本是譚嗣同、陳三立、吳保初和丁惠康。其中,陳三立又號散原先生,著述甚豐,其父是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其子陳寅恪更是成為一代學宗。吳保初則是淮軍將領、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之子,甲午戰敗後,他上【陳時事疏】,直『以亡國之說,告之於皇上』,其勇可嘉。
當然,四人中名氣最大的還屬譚嗣同,他的父親譚繼洵曾任清政府戶部郎中、甘肅道台、湖北巡撫等職,是標準的『官二代』。他不但文章寫得好,還廣結天下名士,是名滿天下的維新志士。『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正是因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慷慨赴義,留下了『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唱。
民國四公子:當世稱奇的傳奇人物
民國四公子則因年代較近,而常被人提起,同樣也有多個版本,但通常認為是張伯駒、張學良、袁克文、溥侗四人。論身家、論才氣、論情史、論成就,在他們面前,『京城四少』就如小巫見大巫,只剩退避三舍顧影自憐的份兒。
其中張伯駒是集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的文化奇人,他晚年變賣家產以阻文物流失更是被傳為佳話。張學良的一生為人熟知,無需贅述,後世評價雖爭議頗多,然晚年『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的自嘲亦算真誠。
後兩位更是身份特殊,一位是負盡狂名的末世王孫,一位是愛新覺羅家的『皇二代』。袁克文始終反對其父袁世凱稱帝。他寫詩說『絕憐高處多風雨,莫到瓊樓最上層』,就是勸諫其父的名句。他有名士派頭也有名士技藝,長詩文、工書法、善崑曲。溥侗更是中國戲曲史上的傳奇人物,【群英會】一劇,他一人能演周瑜、魯肅、蔣干、曹操、黃蓋五個角色,出神入化、嘆為觀止。
2011年9月20日 來源:發展論壇
來源:北京晨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