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75|回覆: 0

[史學] 隋唐行宮制度與宮廷革命(3)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2-4-10 1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文史網
三、與行宮相關的其他宮廷政變或事件
  
  隋唐時期的行宮制度對宮廷政變的影響,還可從另外幾起政治事件中得到反映。
  楊廣是通過發動仁壽宮之變、謀害父兄而確定了皇位,但爲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同樣也是因一場發生在行宮的政變而結束了性命。史載隋之末葉,隋煬帝楊廣再度游幸江都宮(在今江蘇揚州)之時,看到天下已亂,遂於大業十三年(即恭帝義寧元年,617)『起宮丹陽,將遜位於江左』,不料次年(618)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武賁郎將司馬德戡、元禮,監門直閣裴虔,將作少監宇文智及,武勇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景,內史舍人元敏,符璽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弟孝質,直長許弘仁、薛世良,城門郎唐奉義,醫正張愷等,以驍果作亂,入犯宮闈。上崩於溫室,時年五十。』隋煬帝曾想要徙都丹陽(在今江蘇南京)作一個偏安皇帝,但因多行不義,眾叛親離,遂罹禍於發生在江都行宮的宮廷政變,比其父皇還要短命。
    武德七年(624)六月,唐高祖攜李世民、李元吉前往仁智宮(即後來的玉華宮,在今陝西銅川市與宜君縣交界處)避暑。太子李建成想利用唐高祖、李世民不在長安的機會,與李元吉密謀,指使東宮舊臣慶州(今甘肅慶陽)都督楊文干組織發動兵變,企圖『表里相應』,『就圖世民』,後因有人告密,李建成被唐高祖從長安招來與李元吉一起拘禁於仁智宮,但因爲慶州毗鄰宜君,所以楊文干的叛亂實令唐高祖受驚不小,以至於令李世民帶兵平叛時還許諾『還,立汝爲太子』,而自己則『恐盜兵猝發,夜帥宿衛南出山外,行數十里』,行事頗顯狼狽,所幸楊文干兵變很快被李世民平定,仁智宮之亂因而成了一起未遂宮廷政變。當時唐高祖因爲情況緊急,曾經向李世民許諾,平定叛亂之後另立世民爲太子。此事由於有人爲太子建成說情而未曾兌現,但世民與建成、元吉一黨積怨日深,所以後來還是發生了長安城玄武門兄弟殘殺的悲劇。李建成、李元吉策劃的行動雖然未獲成功,但顯然他們起初的設想,卻是利用李世民隨同唐高祖出巡行宮之時機成其大事。唐朝初年的仁智宮之亂,也可再次證明帝王行宮確實在當時的宮廷政治中扮演著極爲重要的角色。
  帝王頻繁臨幸並長時間居住在避暑行宮中,對帝王的自身安全和國家的穩定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一點,朝庭中的有識之士甚至某些帝王都是有一定認識的。仁壽末年,盧太翼就曾固諫隋文帝不要經常避暑仁壽宮。大業十二年(618)秋七月,隋煬帝將幸江都宮,『奉信郎崔民象以盜賊充斥,於建國門上表,諫不宜巡幸。上大怒,先解其頤,乃斬之……車駕次汜水,奉信郎王愛仁以盜賊日盛,諫上請還西京。上怒,斬之而行。』唐朝前期,每當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等人出外避暑時也要受到許多臣子的犯顏直諫。隋煬帝因爲發動過仁壽宮之變,據說當政之後不僅不敢像隋文帝一樣經常前去仁壽官避暑,而且不時『夢太子楊勇領徒持兵問楊廣何在』,故而『遂幸洛陽,終身不敢留長安』唐太宗即位後,『欲以(仁壽)宮奉高祖,高祖惡之,不往』。貞觀二十一年(647)四月和七月,唐太宗不豫,因唐高祖所修的太和宮與仁智宮之舊基分別營造翠微宮和玉華宮,以作休養身體的行宮。之所以剛營翠微宮不久又詔營玉華宮,據唐太宗在【建玉華宮手詔】中的解釋說,是因爲翠微宮『峰居隘乎蚊睫,山徑險乎焦原。雖一己之可娛,念百僚之有倦』。單就避暑的效果而言,玉華宮距離長安300多里,修建在關中北山地區的坊州宜君縣(今屬陝西銅川市)鳳凰谷中,『因山藉水』,環境優美,同時惟『正殿瓦覆』,『余畢葺之以茅』,所以當時以爲『清涼勝於九成宮』,這是位於長安城南50餘里、秦嶺北麓太和谷中的翠微宮無從比擬的。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唐太宗僅在貞觀二十二年(648)夏去過玉華宮一次,而次年即貞觀二十三年(649)夏卻是到翠微宮避暑的,並於這一年的五月病逝於此宮的含風殿。唐太宗善於玩弄權術,晚年對魏王李泰和一些權要將相頗存疑慮,他之所以舍遠求近,在自己臨終前將避暑的場所選擇在距離京城長安較近的翠微宮,或許正是爲了防止武德七年(624)仁智宮之亂再度重演。史載,唐太宗臨終之際,任命李世尬疊州都督,招長孫無忌輔導太子李治,而本月丁卯太宗崩逝後,太子、長孫無忌等『乃秘不發喪。庚午,無忌等請太子先還,飛騎勁兵及舊將皆從。辛未,太子人京城。大行御馬與侍衛如平日,繼太子而至,頓於兩儀殿,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寧爲侍中,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中,以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尚書高季輔兼中書令。壬申,發喪於太極殿,宣遺詔,太子即位。』唐太宗翠微宮含風殿悲情託孤和長孫無忌隨後爲太子即位所作的一系列周密安排,頗能說明一些問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