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20|回復: 0

[史學] 论《春秋》的性质(4)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2-1-17 0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国学文化
注释:



[1]关于杜预与《春秋》性质关系的讨论,请参阅笔者《为史学著作说质疑:兼论杜预的“经承旧史”说及其影响》一文,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6期。
[2] 关于“古史辨”派与《春秋》性质关系的讨论,请参阅笔者《“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性质研究》一文,载《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钱穆.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钟肇鹏.论“经”和“史”[A] .求是斋丛稿[M] .成都:巴蜀书社,2001.
[3](清)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1954.
[4]徐复观.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5]钱玄同.论获麟后《续经》及《春秋》例书[A].古史辨(第一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晁天义.“古史辨”派与20世纪的《春秋》性质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4,(4):155-158.
[7]赵生群.《春秋》经传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刘节. 中国史学史稿[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9]李宗侗.中国史学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10]金毓黼.中国史学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1]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严正.五经哲学及其文化学的阐释[M].济南:齐鲁书社,2001.
[13]朱本源.孔子史学观念的现代诠释[J],史学理论研究,1994,(3):5-14.
[14]张晓松.关于史学传统继承问题的思考[J],上饶师专学报,1994,(1):30-34.
[15]耿天勤.孔子――中国古代史学之祖[J], 山东师大学报,1998,(2): 52-54.
[16]毛曦.孔子――中国史学、东方史学之父[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3): 24-29.
[17]郑先兴.史家动机论[J],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31-35.
[18](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9]吕思勉.吕著史学与史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0]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1]蒋庆.公羊学引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22]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23]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三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4][法]J・勒高夫等.新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5][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6]仓修良、魏得良.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7]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晁天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