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6|回覆: 0

[史學] 『唐宋變革』論的由來與發展(2)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1-12-22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史論壇
傅斯年先生在『宜知唐宋兩代有漢胡消長之跡南宋之亡又為中國歷史一大關鍵』一節中論唐宋歷史特點時指出,自隋迄宋,為第二中國,『此八百年中,雖為一線相承,而風俗未嘗無變。自隋至於唐季,胡運方盛,當時風俗政教,漢胡相雜,雖年世愈後,胡氣愈少,要之胡氣未能盡滅。讀唐世文家所載,說部所傳,當知愚言之不妄也。至於周宋,胡氣漸消,以至於無有。宋三百年間,儘是漢風。此其所以異於前代者也。就統緒相承為言,則唐宋為一貫,就風氣異同以立論,則唐宋有殊別,然唐宋之間,既有相接不能相隔之勢,斯惟有取而合之,說明之曰「第二中國」,上與周漢魏晉江右之中國,對待分別可也。此「第二中國」者,至于靖康而喪其中原,猶晉之永嘉,至於祥興而喪其江表,猶陳之禎明。祥興之亡,第二中國隨之俱亡,自此以後全為胡虜之運,雖其間明代光復故物,而為運終不長矣。祥興於中國歷史位置,尤重於禎明。誠漢族升降一大關鍵也。』[5]以種族、民族盛衰、升降作為劃分中國歷史階段的標準是20世紀初期歷史分期的一大特色。


    雷海宗先生把中國歷史分作兩大周:『第一周,由最初至西元三八三年的淝水之戰,大致是純粹的華夏民族創造文化的時期,外來的血統與文化沒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周的中國可稱為古典的中國。第二周,由西元三八三年至今,是北方各種胡族屢次入侵,印度的佛教深刻的影響中國文化的時期。無論在血統上或文化上,都起了大的變化。第二周的中國已不是當初華夏族的古典中國,而是胡漢混合梵華同化的新中國,一個綜合的中國。雖然無論在民族血統上或文化意識上,都可說中國的個性並沒有喪失,外來的成分卻占很重要的地位。』[6]顯然雷海宗先生是以文化史觀劃分中國歷史發展階段,力圖打破歐洲人的傳統分期法。在雷先生看來,唐宋處在第二周,南北朝隋唐五代(公元383-959)是一個大的過渡,綜合與創造的時代,宋代的三百年間是一個整理清算的時代。


    二是以斯大林五個社會形態理論劃分中國歷史。20世紀50-80年代初,歷史分期曾是中國史學界一個熱門話題,但多集中在討論中國封建社會的起始(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間),形成十數種說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西周封建說、戰國封建說和魏晉封建說。而對中國封建社會內部的分期也有多種標準和劃分方法。分期標準:以生產關係的變化和發展作為分期標準;以階級鬥爭的發展作為分期的標準;以封建國家政權的發展變化作為分期標準;以生產方式的變化作為基礎、以階級鬥爭為線索作為分期的標準;以綜合考察歷史的多方面因素作為分期的標準;以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的發展作為分期的標準。


    具體劃分:由於分期標準認識不同,也由於對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上意見分歧,因而對封建社會內部分期的具體劃分,主張很不一致,大約有五種劃分。二分法:隋唐五代以前為上行階段,北宋以後為下行階段,或稱作上升期和下降期,或稱作前後期),此說以戰國封建說為主,西周封建說則主張西周至戰國為一期,戰國至鴉片戰爭前為一期;三分法:西周說將西周至秦統一為前一階段,或稱前期,中期為秦統一至元末,明清為封建社會後期。戰國說,以黃巾、黃巢起義劃分為三階段,戰國、秦漢為封建制度確立、封建依附關係發展階段,魏晉隋唐是莊園農奴制階段,宋元明清是封建租佃制佔主導地位的階段。朱紹侯主編大學歷史教科書【中國古代史】分作三個時期,一是確立時期,從戰國到西漢以前,發展時期是西漢到唐以前,三是繁榮時期,從唐至清,民族進一步融合,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元的大統一、明代專制主義、資本主義萌芽,清代統一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四分法:早期、成長期、發展期和晚期,或稱作形成期、發展時期、螺旋式發展時期和逐步解體時期,也有乘坐一二三四階段的。戰國、秦、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初,明末清初到鴉片戰爭前。五分法:【中國歷史】初中課本,戰國秦漢,形成和初步發展,三國魏晉南北朝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封建繁榮;遼宋夏金元封建繼續發展民族融合;明清封建制度逐漸衰落;六分法:【中國史綱要】西周秦漢封建開端;秦漢封建同一國家形成;三國魏晉南北朝北方封建割據南方封建經濟反展;封建向上、重建時期隋唐;封建經濟繼續發展民族矛盾擴大,五代十國宋遼金元;封建經濟高度發展專制主義進一步強化及其走向衰敗時期,明清。[7]


    中國封建社會內部的分期與中國古代史分期略有不同的是,以20世紀八十年代為中軸,此前一般認為宋朝處在封建社會由前期向後期轉變的時代,或稱為下行階段、下降期的開始,為大多數學者及教科書所認同。[8]也就是說宋代是封建社會走下坡路的的開始,是當時學界的主流看法。同時還認為唐朝和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兩個重要朝代,在社會性質上沒有發生什麼根本變化,但放眼中國封建社會史的全過程,就會發現,從唐中葉到宋代確實發生了一些重要而顯著的變化。除此外在封建社會的後期起始上有不同的看法,即有以隋朝建立、安史之亂、兩稅法頒行、唐末農民戰爭、北宋建立等斷限。[9]此後隨着對於宋代歷史地位的評價的漸次展開,對過去的成說予以矯正,學者們認為宋代不僅不是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走下坡路的開始,而是封建社會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如鄧廣銘先生把宋代稱為『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兩宋時期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之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10]朱瑞熙認為從唐代中葉開始,中國封建社會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我們稱之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中期。它經歷五代十國、兩宋、元代直到明代後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以前,共約八百年時間。由唐代中葉開始的社會發展變化,到宋代幾乎完全定型,從而呈現出不同於過去的社會新面貌。[11]葉坦認為『宋代是中國封建發展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並簡要地論述了兩宋的時代特徵。[12] 漆俠先生【宋代經濟史】首章即以【關於中國封建經濟制度發展的階段問題】,作為本書的代緒論。在這篇代緒論中,漆俠先生將中國封建時代劃分為三個時期。『二、戰國秦漢時期(前476C184):封建制度建立、封建依附化關係發展階段』『三、魏晉隋唐時期(184年~884):莊園農奴制階段』『四、宋元明清時期(公元884年~1840年):封建租佃制佔主導地位的階段』[13]並認為宋代封建租佃制關係取代農奴制而逐步居於支配地位。兩稅法取代租庸調製而成為主要的稅法。這種經濟關係的變革推動了經濟的發展。[14]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