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88|回覆: 0

[史學] 曹靖華與丁玲 一段鮮為人知的交往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1-4-26 14: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政協報 作者:石耘 彭齡
曹靖華(1897―1987)和丁玲(1904-1986)雖都是中國現當代大名鼎鼎的文化人,但在風雨如磐的20世紀30年代,他們卻素不相識,然而一件偶然的事情卻把他們連在了一起,這件事情對曹靖華來說或許十分平常,但對丁玲當年能衝出國民黨統治下的魍魎世界,奔向革命聖地延安,卻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丁玲於1925年與【京報】副刊編輯胡也頻結婚。1930年5月,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1年1月胡也頻被捕,丁玲抱着幼子找到邵力子等國民黨要人營救,卻堅決拒絕喪失政治原則的條件。不久,丈夫和另外四人在上海龍華監獄中被集體屠殺,成為著名的『左聯五烈士』。丁玲繼承亡夫的事業,出任『左聯』機關刊物【北斗】的主編及左聯黨團書記,成為魯迅旗下一位具有重大影響的左翼作家。1932年3月,丁玲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瞿秋白作為中宣部代表主持了她的入黨儀式。這時期她創作的【水】、【母親】等作品,顯示了左翼革命文學的實績。
1931年12月,丁玲與地下黨員、為史沫特萊任翻譯兼秘書的馮達結為夫妻。這次婚姻卻引出不幸結果,使丁玲在半個世紀中總被政治陰影所籠罩。1933年5月,馮達在上海被捕後供出了其家庭住址,旋即丁玲被國民黨特務秘密逮捕,後轉至南京幽禁(丁玲於1936年夏逃離南京後,即與馮達一刀兩斷)。她被秘密逮捕後,國內大報紛紛登出了『國內最有名的女作家丁玲日前失蹤,有人懷疑是被綁架或被殺害』的消息。丁玲的『失蹤』,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宋慶齡、蔡元培、魯迅、柳亞子、楊杏佛、羅曼・羅蘭等國內外一大批有影響的著名人士,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左聯及其他文藝團體,曾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抗議和營救運動,對國民黨的迫害與綁架等卑鄙行為予以揭露和譴責。且當一度盛傳丁玲遇害時,魯迅先生曾悲憤地寫下【悼丁君】的詩:『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國民黨當局為此採取了軟化手段,特務頭子陳立夫、徐恩曾都曾經來勸她發表反共聲明或自首,企圖利用她的名望為國民黨做事,但都遭到丁玲的堅決拒絕。1934年4月,國民黨當局迫於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對她的監視稍加放鬆、可以有一定的『自由空間』,她便利用這來之不易的表面上有限的『自由』,積極尋找地下黨組織,迫切希望與黨組織接上關係,卻一直沒能找到,很是困惑。直到1936年4月,丁玲打聽到李達、王會晤夫婦住在北平,她認為李達雖然在大革命失敗後聲明脫黨,但仍堅持宣傳馬克思主義,與一些黨員有聯繫,通過他們或許可以找到黨組織。於是她在五六月間,便設法到達北平找到李達夫婦,結果卻令她失望。但當她向王會晤(當時在北平中國大學擔任教務工作)打聽在北平有無其他熟人時,王有意無意地說了句:曹靖華(當時在北平中國大學等幾所大學受聘任教)在中國大學教書……在感到失望之餘,丁玲似乎又看到了一線希望。
丁玲在她的回憶錄【魍魎世界】中以【希望的陽光】為題那一節中寫道:『我並不認識曹靖華,但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像在黑暗中見到一點火光那樣高興,好像有一種本能的對他的信任。我立刻請王會晤轉告他,說我要見他。他慨然允諾,可以說他熱情地答應了我……』
在王會晤的引薦下,丁玲第二天就見到了曹靖華,而且是立即『把心事全部向一個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不,應該說是朋友,打開了;我告訴他,我一定要找到黨……』丁玲之所以一見面就向曹靖華敞開心扉,是因為丁玲早就知道他是『【鐵流】的譯者,是瞿秋白同志在莫斯科的老朋友,同魯迅先生有很親密的交往』。他們『像一對老朋友,像親密的戰友商量開了』。曹靖華慨然應允設法將丁玲的情況和願望托魯迅先生轉告黨組織,並要她先回南京等候消息。
丁玲在她的回憶錄【希望的陽光】一節中繼續寫道,回到南京,『總算把姚蓬子的詢問對付過去了。他知道我在北平沒有很多朋友,只認識一個王會晤。他更不會想到我能見到曹靖華……』那時國民黨特務機關雖不像最初綁架丁玲時,日夜派打手在她住的房間裏監視她,而實際上她仍時時處在特務、打手、變節分子的暗中監視之下,這位公開聲明脫離共產黨的『轉向者』姚蓬子,就是國民黨特務機關派到她身邊的鷹犬之一。
一周之後,經過曹靖華的積極努力,黨組織果然派人來找丁玲,並幫助她最終逃離了南京。以後又輾轉經西安奔赴延安,成為到達中共解放區的第一位知名女作家,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的熱烈歡迎。毛澤東為此還填過一首詞讚揚她:『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丁玲在回憶有關與曹靖華會見的那段往事時,深情地寫道:『就在這幾十分鐘的會面中,解開了我幾年來的痛苦和積慮,打開了我回到黨裏的大門,儘管曹靖華那時還不是黨員。我便從這一點縫隙中得到了陽光,我是從這一條涓滴細流中流出去,而奔歸大海的。我的新的生命便從這裏開始。曹靖華決不會想到在這幾十分鐘裏他發生的巨大作用;他絕沒有想到從此產生的我對他的深厚的終身感激之情……』
據曹靖華的兒子曹彭齡回憶,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年幼愚頑,大人有客,絕不願陪在一旁枯坐,常常只是在父母招呼下,去向客人鞠個躬,盡罷『禮數』,便轉身去院子裏瘋玩。大人們談些什麼,向來不注意。丁玲後來在『反右派』運動中被打成『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受盡屈辱與折磨,還被關進秦城監獄達五年之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丁玲平反覆出後的那幾年,彭齡又多在國外奔波,丁玲和他父親曹靖華談過什麼,現在已無從知曉。但據丁玲的丈夫陳明(1942年兩人在延安結婚)回憶:『曹靖華先生在北京法憲胡同住時,丁玲和我去看過他。隔了20多年,1979年我們從外地(丁玲和陳明當時在山西農村勞動)回北京,也去看望他。談了些什麼,我都不記得了。但我卻清楚地記得,誰也沒有談過南京這段往事。』
曹彭齡接着回憶說,他也從未聽父親曹靖華談起過那段往事。但我知道在那『如磐夜氣壓重樓』的黑暗年代,父親曹靖華通過魯迅先生和其他途徑,推薦、介紹過多少嚮往光明的青年,掙脫魍魎世界,奔赴延安,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彭齡曾不止一次見過這樣的場面:一些也已白髮斑斑的老者在兒孫陪伴下,從外地來北京探望父親,一見面便指着曹靖華對兒孫說:『這就是我總向你們念叨的曹伯伯(爺爺),當年就是在他的幫助下,我才奔赴延安,參加革命的……』父親聽罷,總是寬厚地笑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