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96|回覆: 0

[史學] 【中國會館史】

[複製鏈接]
濟世 發表於 2010-9-20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學網
王日根撰寫的【中國會館史】(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7月版)是一本較為全面介紹會館歷史、分析會館文化的著作。  
    該書認為會館是明清以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變遷的特定產物,它不僅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蓬勃發展的必然,亦與明清科舉制度、人口流動相伴隨。明清時期交通的便捷、生產力的發展為販運商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南來北往的商人推進了國內物資的流通,可是由地域文化薰染出的不同語言、文化習俗又構成了商人們謀求發展的障礙,同籍商人的會館由此有了內驅力,他們起而模仿官紳會館並發揚光大之。首先,科舉制度的發展助長了地方主義的盛行,人們為謀求本地入官數的增多,不惜由官捐、商捐來建立會館,為本籍應試子弟提供儘量周全的服務。在移民集中區域,會館則成為克服土客矛盾、客客矛盾的場所。其次,在社會功能上,會館最初是作為同籍在京之人聚集之所而出現的,其後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功能日益增加並規範化,『祀神、合樂、義舉、公約』是其基本功能,有的人於會館創建之初便要求會館能發揮編戶齊民、輔助治化的作用,有時會館還可以在解決內部糾紛以及反抗外國資本主義壓迫方面發揮作用。再者,會館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從範圍看,地域、行業、經商地都是凝聚紐帶,從建構看,規模大小相差懸絕,從經費來源看,亦頗有不同。總之,會館是明以來同鄉人士在客地設立的一種社會組織,它適應社會的變遷而產生,又不斷改變着自己的形態。在社會整合、文化融合和道德傳承方面均有貢獻。
    該書奠基於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通過廣泛搜救海內外現存的會館志、筆記手札等資料,開展實地社會調查,運用社會學、文化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取向社會史的角度,把會館置於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變遷的大環境中,全面考察了會館發展演進過程及其興盛的背景,深入分析了會館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內涵,進而全方位、多層次地闡述和論證了會館的歷史地位。中國會館史研究涉及政治學、社會學、建築學、藝術學、宗教學、文化學、經濟史學等多個學科,具有進一步開展綜合研究的廣闊前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