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鳳凰網歷史 祁龍威先生出生於鳳凰鎮港口,多年來潛心國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劉吉曾這樣評價他:祁龍威先生不僅是揚州人的一面旗幟,他也是屬於中國的。
今年85歲的祁龍威先生出生於鳳凰鎮港口,是一位極負盛名的史學界前輩。他歷經坎坷而矢志不移的愛國情懷,學養精深又虛懷若谷的治學精神,誨人不倦又謙謙君子的儒家風範,給我國學術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普遍的敬仰。
施教杏壇、潛心史海六十載,揚州五部門聯袂舉行慶典
2005年11月1日,揚州文化研究會、揚州學派研究會、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九三學社揚州市委、廣陵書社五部門聯袂舉行祝賀祁龍威先生執教暨學術研究六十周年座談會。為了慶賀祁老雙甲子盛典,作為後輩學子,我特意擬了副對子,請書法家陳炳彪先生書寫於灑金紅紙,並作精心裝裱,以表慶賀之情。聯語是這樣寫的,『施教杏壇鳳龍躍,潛心史海德威齊』,將『龍威』二字鑲嵌其中,為求平仄工整,專門請祁老讀孝友中學時的同窗好友李克為先生過目斧正。到了揚州,當我們將對聯獻給祁老時,老人笑逐顏開,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我們的真誠祝賀。
當日下午2時30分,座談會在萃園城市酒店如期舉行。來賓眾多,群賢畢至,既有黨政要員、文化名人,也有祁老的得意高足、多年老友,更有史壇權威、台島同仁,由於他們的到來,會場內濟濟一堂,滿室生輝。座談會由中共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昌智主持。國家清史編委會主任戴逸先生發來賀電:『……龍威教授博學多聞,文采斐然,人競識荊,士希立雪,江淮才俊,挹開府之清新,東南師表,比賈馬之博雅,仆誼屬桑梓,忝附學弟,謹申敬仰之情,馳電心儀,言不盡意』。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劉吉也特地發來書面賀辭:『祁先生治學嚴謹、樸實,雖然不是著作等身,但每篇文章、每本著作都是立論有據,字字推敲過的,都是有歷史價值和可以傳世的……祁龍威先生不僅是揚州學人的一面旗幟,他也是屬於中國的』。在整整三個小時的會議上,先後有18位領導、專家、學者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熱烈的掌聲、歡笑聲不時響起。座談會雖然簡樸,但對在全社會形成學老敬賢、崇尚知識的濃郁氛圍,推動當代揚州學術發展,促進文化揚州的建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祁老的長子、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講座教授、國際著名數學家祁力群先生作了謝辭。祁老本人也在會上作了簡短生動的講話,對有關方面為他專門舉行座談會表示衷心感謝。憶及六十年間的風雨歷程,他無限感喟,歲月不居,江河奔流,從青少年至耄耋老人,祁老飽經風霜,但無論順境、逆境,他始終以寧靜淡遠、虛室生白之心態直面人生,熱愛祖國,鍾愛事業,將『愛國、自愛』四字敬如神明。對此,他不但委之於言,更踐之於行,並將這四字真經傳授給他的學生,真正做到了德學雙馨,為人師表。與會人員均對祁老數十年如一日堅定信仰、愛國敬業、忍辱負重、躬身前行的人格魅力給予充分肯定,對他數十年如一日為弘揚和傳承揚州的歷史文化,尤其是在清代樸學方面的潛心研究給予高度評價。
根植揚州,數十年執着追求考據學
祁老在史學界負有盛名,特別在對太平天國史的研究領域裡成果顯著,深受北京羅爾綱前輩所器重。祁老在學生時代就追隨國學大師金松岑先生讀史治史,並偏愛考證史書記載的同異。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老人植根揚州,對考據學的濃厚興趣與執着追求有增無減,日甚一日,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滋潤了他,為他對考據學的研究提供了廣闊領域,打開了他的教研思路。為什麼在乾嘉之際,考據學達到鼎盛時期;為什麼在古城揚州,考據學能自成一派,且在歷史上享有盛譽;揚州學派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是什麼?祁老認為,考據學的根本就是鐵證如山、實事求是,而研究歷史的準則也是實事求是,為人立業的根本更是實事求是。何謂實,如何實,就需要為之花力氣,下功夫,動腦筋,做文章了。祁老在座談會上致辭時說,『我所敬仰的是清代揚州學派的一些樸學家。相信我的學生們也會樸實無華地做學問,大興樸學之風,創建新一代的揚州學派。』這是祁老對鄉晚後學的諄諄告誡。因為只有對『樸實無華』敬奉唯謹的人,才會有高尚的追求。
當日下午座談會結束後,主辦方在萃錦堂設宴招待,其情濃濃,其樂融融。席間,筆者與祁老商談了採訪事宜,老人年事已高,且活動繁忙,但他仍滿足了我們的要求,並約定了採訪時間。
次日上午9時15分,我們按響了祁宅門鈴,由於昨日休息得晚,此時祁老起身未久,尚未用餐,我們就在書房裡稍候。書房是個狹長的空間,朝門的一邊是兩架並肩的書櫥,高約兩米,絕大多數是祁老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用的歷史書籍,北窗下,剛好放下一張書桌,桌上攤放着主人正在閱覽的書籍和用來作讀書摘記的練習冊,還有一些手稿與打印稿,書桌上方是一架既配有放大鏡,又可以任意移動的拉杆檯燈,祁老滿臉含笑着告訴我們,這是他小孫子特意從澳大利亞買回來的,已經多時陪伴在他身邊,燈光照亮了他的雙目,也溫暖着他的心。
憶往昔心情澎湃,耄耋之年領銜纂修【清史・樸學志】
祁老青年時期就背井離鄉,在外求學謀生。1957年調蘇北師範專科學校執教,至今已近半個世紀,因此,他在揚州的名聲倒比在家鄉的影響大了許多。為了將祁老這位當代江蘇文化名人比較詳盡地介紹給家鄉人民,我們的採訪便從祁老幼時讀私塾開始,至目前正在參與【清史】的編纂工程結束。
訪談中,祁老向我們介紹了青年時期追隨國學大師金松岑潛心研習國學的經歷。為了讓祁龍威打好『童子功』,金先生有意介紹他與章太炎先生的幾位學生結識並成為好友,他們經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受師友影響,年輕時的祁龍威就萌發了研究考據學的念頭,這得到了金先生的支持與悉心指導。儘管當時正是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在中國大地上如狼似虎,可祁龍威對學習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仍鍥而不捨,矢志不移。1942年的一日,他前往蘇州看望金先生,途經閶門鐵路,因未向日軍鞠躬,被狠打兩個耳刮子,把耳朵幾乎打聾了。金先生知道後,慰之以詩並書贈條幅,勉勵他要高瞻遠矚,志存高遠。祁老說着,從書櫥里取出用幾層舊報紙妥善包裹着的書軸,與我一起小心翼翼地展視。想起恩師深情,祁老一字一頓為我們誦讀起來:『澄懷觀物變,思心卓雲表。雲氣時而滅,龍藏斂角爪。祁生脫世慮,陳編反覆好。知我天機充,春來屬刂瑤草。』早在去年歲末,我們已從【新華日報】上讀到80多歲高齡的祁龍威領銜負責【清史・樸學志】纂修工作,參與百年難遇國家修史工程的報道。因此,親聆祁老將如何完成【樸學志】的編纂也就成為採訪的主題之一。當我將問題提出後,祁老就何謂樸學,編纂工作何時啟動,何時完成等娓娓道來,使我們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臨了,祁老對自己能在耄耋之年,親自參與【清史】編纂這一巨大的國家級工程深感榮幸,同時,也對自己肩負的重擔感到惶恐不安,但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心盡力地去做,他已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回答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先生的重託。
面對我們的採訪,祁老始終慈顏善目,談吐若蘭,斗室之中洋溢着鄉音鄉情的親和氣息,使我們從老人的殷殷目光中感受着這位碩學耆老的殷切期許。與其說是採訪,倒不如說是請祁老給我們作了一次怎樣愛國、如何敬業的生動講座。採訪結束了,我們同祁老及家人依依握別,帶上老人捐贈的金松岑詩軸,驅車返程。揚州已遠遠地留在身後,但祁老『再來、再來』的鄉音依然那麼清晰,親情在心,餘音繞耳,這實在是難以忘懷的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