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光明日報 【元史】,明宋濂等撰,記載元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號潛溪,其先人為浙江金華潛溪人,後遷浦江。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詔修【元史】,以左丞相李善長為監修,宋濂、王t為總裁,『山林遺逸之士』汪克寬、胡翰、趙塤等十六人為纂修。二月開史局,以元十三朝實錄和元修【經世大典】為主要史料來源,至同年八月完成自元太祖至寧宗十三朝史事的編纂,共一百五十九卷。之後朱元璋遣歐陽佑等十二人至各地搜訪順帝一朝的史事。次年二月,重開史局,除趙塤外又新招朱右、貝瓊等十四人為纂修,同年七月補修順帝朝史事完成,共五十三卷。
宋濂等將前後兩部分合在一起,重新厘分,共成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紀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傳九十七卷。志設天文、五行、歷、地理、河渠、禮樂、祭祀、輿服、選舉、百官、食貨、兵、刑法等十三志。表設后妃、宗室世系、諸王、諸公主、三公、宰相年表等六表。列傳分后妃、儒學、良吏、忠義、孝友、隱逸、列女、釋老、方技、宦者、奸臣、叛臣、逆臣、外夷等類傳,其中【釋老傳】為首創,專記佛道二教。列傳排列以蒙古、色目人居前,漢人、南人居後,是為一大特點。
【元史】體例整齊,文字淺顯,但由於史料搜求不完備,成書倉促,失於考訂核校,出現了不少謬誤。
如詳略失當、內容重複、前後矛盾、譯名不統一等。儘管後世不斷有學者對其進行修訂或重撰,但【元史】仍是研究元代歷史最基本的史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