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文史網 注釋:
① 請參見拙著:【殷周政治與宗教】第二章『殷周時代的政治信仰與宗教信仰』,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② 參見謝維揚:【中國早期國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③ 林V:【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國聯盟】,【古文字研究】第6輯,中華書局,1982年。
④ 同前揭林V文。
⑤ 參見前揭林V文;王冠英:【殷周的外服及其演變】,【歷史研究】1984年第5期。
⑥ 王國維:【殷周制度論】,收入【觀堂集林】。
⑦ 顧頡剛:【討論古史答劉、胡二先生】,收入【古史辨】第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⑧ 參見摩爾根:【古代社會】第二編『政治觀念的發展』,商務印書館,1983年中譯本。
⑨ 有人認為, 『西周中央政權與這類封國的關係是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關係,封國的最高統治權屬於中央,它是中央政權的派出機構,是中央集權下的地方分權制』(郝鐵川:【周朝國家結構考述】,【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7年第2期)。這種觀點與【周禮】天下一統的集權模式相近,忽略了宗族特性及宗族在當時國家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⑩ 趙伯雄:【周代大夫階層的歷史發展】,【內蒙古大學學報】1983年第2期。
11 李啟謙:【試談魯國宗法貴族共和政體】,【齊魯學刊】1987年第1期。
12 可參見胡厚宣:【釋『餘一人』】,【歷史研究】1957年第1期。
13 【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記魯昭公流亡在晉,季孫氏如晉請罪,然昭公不肯同歸魯國。晉大夫荀躒對季孫氏說:『君怒未怠,子姑歸祭。』讓季孫氏歸魯祭誰呢?杜預註:『歸攝君事。』季孫氏為上卿,國君在外,其攝國政,主魯國之祭。這並非常例。
14 顧頡剛:【〖曲禮〗中的古代官制及卜、祝之由尊而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6年第2期。
15 【墨子・尚同上】說:『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
16 王貴民先生【商朝官制及其歷史特點】(【歷史研究】1986年第4 期)一文總結了過去卜辭研究的成果,對商朝官製作了分類,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17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收入【董作賓全集】;丁山:【商周史料考證】中華書局,1988年,第153頁。
18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科學出版社,1956年,第516頁。
19 殷卜辭中偶見『大史寮』(【通纂】785)和『卿史』(【通纂】615)。『大史寮』與文獻中的『太史友』相類,『寮』、『友』都是僚屬的意思。關於『卿史』,郭沫若說:『羅振玉釋為卿士。今案,「其令卿史」,猶【詩・大雅・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矣。』是郭沫若、羅振玉都認為商代有卿士。【詩・長發】:『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舊傳天子指成湯,卿士是阿衡(即伊尹)。【尚書・洪範】也數次提及卿士。據此,有學者提出『卿事、太史二寮,均起於殷代』(韓國磐:【關於卿事寮】,【歷史研究】1990年第4期)。
20 近十幾年來,對西周官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學者們依據可靠的銅器銘文,並結合傳世文獻,理出了周代官制的大致輪廓。張亞初、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華書局,1986年)一書是代表性著作。該書不但總括了金文中西周官職種類,而且從宏觀上構擬了職官系統。
21 楊寬:【西周中央政權機構剖析】,【歷史研究】1984年第1期。 早在本世紀40年代,斯維至先生就提出:『西周之時,實為兩寮共同執政。』(【兩周金文所見職官考】,【中國文化研究彙刊】第七卷,1947年)
22 張亞初、劉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第101~111頁。
23 前揭張亞初、劉雨書,第101~111頁。
24 春秋時期制度急劇變革,有時宰與相併存,二者關係較為特殊,容專文另述。此姑將相、師等執政大臣列入政職系統。
25 關於春秋時期諸侯政權中政務系統官職的情況,詳參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和韓連琪【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央官制及其演變】(【文史哲】1985年第1期)。必須指出的是,春秋中期以後宰職衰落,各國陸續出現新制度下的各種名稱的執政大臣。雖然如此,政務、神務兩大系統的格局仍殘存可見。
作者:張榮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