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遼瀋日報 作者:張B
『五四運動』後不久,大連的【泰東日報】、瀋陽的【盛京時報】等報紙開始刊登介紹新文化、新思想的文章。雖然這兩家報紙的出資人為日本人,但是它們所雇用的編輯大多是中國人,其中就有很多編輯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自願地搜集一些反映新思想的文章進行刊登。其中【泰東日報】表現更甚,因為其編輯長(主編)為傅立魚,傅立魚為遼寧新文化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報紙拾遺
張作霖崇聖好古
1920年3月25日的 【晨鐘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諷刺了張作霖也喜歡崇聖好古,不僅親自率領文武官員祭祀孔子,還把外國語學校改成了崇古學校。這篇文章為【晨鐘報】奉天特約通信員所寫。大概內容如下:
奉天文廟自從清皇帝退位以後崩塌很多,張作霖見狀不顧財政經費問題而大興土木,重修文廟,想要在來年作為祭祀孔子之用。前幾天,因為祭祀的日子越來越近,所以張作霖趕忙命令教育廳趕緊籌備一切,還仔細地叮囑了一番,說你們絕不能敷衍了事。
除了原來就有的祭祀人員外,張作霖還專門從第四小學選拔了32個高材生作為 『樂舞生』,事先排練好大型祭祀舞蹈,還得練習雅樂唱贊的儀式禮儀等。等到祭祀孔子的那天,張作霖將『像模像樣』地率領他的『群僚』謝教育廳長、魁政務廳長、王財政廳長、王警務處長、譚實業廳長、關外交署長、張秘書長等人前往祭祀。諸位官員都得穿着特定的祭服,『向聖位行禮』『贊禮讀祝』『焚褚送神』。禮畢之後,還會分發三牲太牢(祭祀物品)給祭祀員們。
除了忙着祭孔,張作霖還不得閒,他還計劃着把外國語學校改成崇古學校。瀋陽大西門裡原本有一所外國語專門學校,畢業生們雖然成績不太好,可是當時人才比較缺乏,所以就業狀況很好。張作霖覺得學生們不讀聖人書實在不行,學校最好能夠培養『雍穆儒雅之學子』,『老成持重方可為用』。為了避免多出些擁有新思想的危險人物,張作霖選擇改造這所學校。不過謝蔭昌教育廳長認為崇古學校這名字實在 『迂闊』,於是委婉建議張作霖換個名兒,經過眾人群策群力,改成了『國文專修學校』,專門研究國文學,還添置了很多經書,甚至派了前清翰林充當教員。
張作霖的舉動讓新文化的提倡者們失笑極了。不過這種行為正是他維護自己統治的方法,歷史的偶然有其必然因素在內。
傅立魚與【泰東日報】
報道先進的馬列主義
傅立魚被有的人譽為遼寧最早傳播馬列主義的先驅。他在日本留學期間,曾經加入了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後來歸國後曾因反對袁世凱而被通緝,於是逃亡來到了大連,1913年,他成為大連【泰東日報】的編輯長。在他擔任編輯長期間,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是一位先進的愛國知識分子。
蘇聯十月革命之後,【泰東日報】在1919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連續刊載了【六個月間的李寧(『列寧』當時的音譯)】一文,熱情歌頌了列寧的革命理論及其作出的成績。這是在遼寧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中文報紙上最早觀點鮮明地報道蘇聯十月革命的紀實性專文。這篇報道是美國一位記者撰寫的,能夠翻譯出來並見諸報端有賴於傅立魚的努力。為啥要刊載這篇文章呢?他們給出了解釋:
『近來美國有位喚作雅伯・萊斯・魏廉的,在亞細亞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專說李寧(列寧)的。真不啻是告訴我們說,你們要知道尼皋賚・李寧(尼古拉・列寧),就是這麼一個人,可不要把他誤會了呢。我就將魏廉的話轉介紹給我們盼望知道李寧的哥兒們看看。 』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介紹列寧思想。
文章內容很長,其中開篇就提起了人們的興趣:『俄羅斯勞農共和國的首領尼皋賚・李寧,自從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得了俄民大多數的補助,推倒克林斯季內閣,掌握俄羅斯的統治權,內敵迷夢未醒的亂徒,外抗強暴侵略的聯軍,辛苦艱難,到得今日,亦足足有二年了。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何本領?撐持過許久的日頭呢? 』接着,報紙編輯還隨文調笑了那些封建頑固分子與北洋軍閥們是『奴隸根性太深專制遺毒太重的老頭兒們』,聽不得『李寧兩個字』,一聽就要嚇壞了。
在文章後面,還附有該報編輯鵑魂的評價,並且和孫中山做了對比:『李寧各種的長處,教人欽服,且足以作我們的模範,就是忠誠、崇實、公正、堅忍、強毅、精密。其餘思想上的長處,那是不能夠效仿的。我們若希望中國的安寧富強,人民的幸福快樂,是不可不學李寧的作法。 』『論起孫文的為人,我們卻不敢說他在李寧之下。他的忠誠、崇實、公正、堅忍各點,都是他人所不能及的,只是稍為軟弱疏忽一點。……倘若當時孫文再有強毅精密兩種美德,還何至如弄到今日這班牛鬼蛇神出來攪亂國家,戕賊人民呢。 』
這篇報道對於正處在迷茫中的國人有很好的點醒作用,也為青年們指出了另一個方向。
傅立魚聲援農民
報道資本家強占水田
1920年春,日本資本家和田篤郎(有的報紙上寫為篤朗)強占了金州三十里堡水田3000畝,當地的農民們苦不堪言,自己的土地被侵占,衣食沒了着落,於是他們開展了一場反占田的鬥爭,很多農民甚至到大連街道上進行遊行示威。傅立魚對此事非常關注,他強烈聲援農民的鬥爭,還在【泰東日報】上刊載多篇報道支持鬥爭並揭露真相,經過艱苦鬥爭,農民們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1920年5月6日的【泰東日報】上有兩篇文章,一篇為【三十里堡水田被占事件之真相】【三十里堡水田事件現狀如斯,和田強取民稻一半,男啼女哭慘不忍聞】。這兩篇報道把事情的前因都交代了出來,並且詳細描述了事件的發展,『華人農民請願中』『第一次請願批斥不准、第二次請願勒令取消』。報道中還揭示了其實金州民政署是與和田篤郎相勾結的。
報道描述的農民慘狀讀來讓人落淚:『和田篤郎帶同多人在水田強取稻禾一半,並有警察為之出力。農民終為勤苦所得為食用之需者,……被人擄去,行將瀕於飢餓、心如刀割,因此多數男女老幼在禾田之中嚎啕痛哭,聲震天地慘不忍聞。並有痛哭數日不食者或每日減食一半以補償此項損失者,不禁令人酸鼻。 』那天,和田篤郎帶人前往勘驗稻田,可是農民們不服,於是起而反抗,其中首領叫韓希貴,他帶着那些絕望的人們手持鐵鍬等農具與和田篤郎及其走狗誓死抗爭,和田篤郎落荒而逃。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放棄水田,而是繼續動用關係侵占。農民們忍無可忍,一起到大連請願,無奈兩次都被壓了下來。
傅立魚對此深感痛恨,他慷慨激昂地在【泰東日報】上發表了一篇社論以聲援農民,題目為【為三十里堡三千農民向山縣關東長官乞命】,推動了事件的發展,並且讓國人團結起來,很多商人、學生、工人都自願開始聲援農民,於是在一年後的1921年,關東廳長官同意與雙方代表協商,以土地權歸日本商人和田篤郎,允許農民『長久耕種永不退佃』、可以收穫『東三佃七』等條款達成協議。雖然這只是次極其微小甚至是委屈的勝利,但是大大激發了國人的鬥爭之心。
傅立魚與大連中華青年會
隨着時間的發展,日本在我國東北的奴化教育意圖越來越明顯,若沒有一聲警世洪鐘,國人將繼續在顛沛中迷失。而傅立魚在大連的角色,就相當於一個勤奮的敲鐘人,正是他們的努力,讓日本的奸計受到了重重阻礙。
首先,傅立魚等愛國知識分子在【泰東日報】上發表了很多社論,『提倡創辦社會教育團體,組織中國青少年和工人群眾識字讀書,學習新文化新思想。 』接着,1920年7月1日,大連中華青年會(以下簡稱青年會)誕生,性質是群眾文化教育團體。青年會由傅立魚等人創立,並且由傅立魚擔任會長。青年會的創辦目標是『喚起和教育青年樹立革命理想,磨鍊革命意志,成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有用之材。 』
青年會也沒有辜負其目標,它確實帶動了青年們的成長。青年會專門設立了講演部、出版部、學校部、演劇部、體育部等8個部門,積極開展活動。 1921年1月,他們開設了『星期講壇』,和現在的『百家講壇』有點兒像,都是面對普通大眾的,不過『星期講壇』講的可不是古代文化,而是進步思想。幾年間,他們開展了無數場講演,其中有記載的就有201次,而且不僅有固定的講演,還有在發生重大事件時臨時加的講演。講演的主要內容除了時事政治外,還特別注重培養青年的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
這些講演可不是傅立魚一個人上台滔滔不絕,他們請的都是當時著名的社會名流與進步人士。這些講演更為中國共產黨思想的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比如,1924年,共產黨人李震瀛就曾來到大連,為青年們慷慨陳詞【中國與世界】,1925年年末共產黨員秦茂軒攜帶兩篇講演題目來到大連傳播先進思想。大連工人運動領袖傅景陽、共青團大連特別支部書記楊志雲、著名藝術家歐陽予倩、著名學者胡適等都陸陸續續來到大連進行講演,甚至連汪精衛、林長民都曾登上了『星期講壇』。當時這個講壇在大連影響巨大,且為後人津津樂道。
除了設立星期講壇,傅立魚還促使青年會會刊等先進刊物的發行。 1923年7月1日,青年會會刊【新文化】(後來改名為【青年翼】)創刊,這是大連的第一本進步刊物。它還曾得到了孫中山的親筆題詞。傅立魚專門闡述了辦刊的宗旨:『發揮中國固有文化之精神,吸收西洋文化之精髓……開發文化、改革文化,謀東三省文化之獨立。 』刊物發表了很多進步文章,比如李大釗的【史學概論】【史學與哲學】等,還有其他革命同仁的諸如【俄國蘇維埃思潮進化之歷程】【俄羅斯之赤心】【身心鍛煉與反鍛煉】等宣揚進步思想的文章。
同時,傅立魚不辭辛苦於1923年開設了圖書館,為青年們訂閱進步書籍。傅立魚的進步思想引起了殖民者的恐慌,他們在1928年將他逮捕,隨後傅立魚被驅逐出大連。即使他不在大連了,他依然掛念着東三省的事情,『九・一八事變』後,他還主動募捐支持東北的抗日義勇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