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历史千年 唐代的商业城市很多,大城市首推京师长安。长安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街道宽约百步,很是宽阔。全城居住区共有一百零四坊,坊为长方形,规划齐整。城南有一条长九里、宽百步的大街名朱雀门大街,街东为东部,街西为西部。两部各设有占地两坊的大商市,称东市和西市。商业活动集中在东、西两市,商肆、作坊多设在市内,商贾有二百二十行,买卖非常兴盛。据说公元八四三年一次失火,即烧去东市曹门以西商肆四千余家,金银财物并皆烧尽,可见商家之多。由于商贸兴隆,市上甚至有专卖穿钱绳为生的人。随着唐代长安工商业的日渐发达,商业活动渐渐不限于两市。两市四周的各坊、重要道路的城门附近,以及大明宫前各坊也出现了大小工商行业。市内朱雀门大街东部多贵族、官僚住宅,西部是商贾和民居以及寄寓的流动人口,还住有波斯、大食等国的外国商人,人烟十分稠密。像长安这样街衢绳直,整齐划一,气象宏伟的大都市,不仅中国前此未有,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也属罕见。洛阳在隋时就很繁华,唐代称为东都,是国内第二大城市。
广州是著名的国际贸易商埠。唐代,广州贸易更盛。南方的竹、布、藤、箪、药材等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行商坐贾很多,贸易发达,商贾往来不绝。每年有一千多艘外国船舶进港,侨居广州的外商数以万计。在广州任职的官吏,无不搜括致富,捆载以归。扬州位于运河进入长江的口岸,是南北交通的要道,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唐时,江、淮、荆、湖、岭南等地的物产,大都在此集散,商业发达,有“扬一益二”之称。扬州的富商大贾很多,聚居在这里的大食、波斯商人多达几千人。成都是四川的贸易中心,物产丰富,自古就是大商业城市。在隋代已经是商贾荟萃,能工巧匠很多,绫锦雕镂等手工业品质量良好;唐时,一年十二个月,分有专市,商业很是繁荣,成为仅次于扬州的大城市。但也有人认为扬州不能与成都相比,说成都“人物繁盛,江山之秀,罗锦之利,管弦歌舞之多,技巧百工之富,扬不足侔其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其他一些地方性的政治军事中心和水陆交通要冲,也多商业兴盛。
在唐代,由于社会生产提高,交换活跃,对外交通便利,所以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许多国家有较密切的贸易往来,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商业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唐代和隋代一样,对外通商路线分陆路和海路两个方面。陆路以长安为中心,经河西走廊,过新疆塔里木盆地,越葱岭山隘,到达西域和中亚各国。通往印度诸国的陆路有三:一是由葱岭南行经阿富汗至印度;二是由四川入西藏经尼泊尔至印度;三是经云南出缅甸到达印度。通往东北方各国的商路,有出中受降城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入回纥;有从夏州(陕西大里河北)经大同云中达大漠南北;有出幽州(北京及河北武清、永清、永次等县)经辽西,渡鸭绿江到达朝鲜半岛。在这些对外通商的道路上,唐王朝建有相当便利的驿舍,也有私营的旅馆、饭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