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1|回复: 0

[史学] 明清时期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增长(1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0-11-1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历史千年
明清两代一些手工业品的制作技术又有了新的提高。  


    瓷业,尤其是景德镇瓷业的生产技术,在唐宋已经达到的技术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高。其一是,制瓷时,不仅有拉坯车,而且使用了旋坯车。旋坯车的使用,代替了竹刀旋坯,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使旋出的瓷坯更为精细和规格化。其二是,施釉的方法有了进步。元朝时,瓷器施釉采用刷釉方法。刷釉法,常使釉汁不够均衡,影响瓷器的美观。入明以后,逐渐采用了吹釉法,使施釉更加均匀光泽。其三是,彩色瓷器已经发展。瓷器制作技术的改进,并不只是瓷器制作本身的进步,同时也是其它手工业部门的进步,并相互配合的结果。  


    玻璃制造在明清时候有较大的进步。如前所述,早在西周初期我国已能生产玻璃,战国、秦、汉时又有发展。但后来三国、两晋和隋、唐、五代出土的玻璃制品却很少。宋元时候,根据文献记载,这一手工业应尚称发达,而出土物也不多。明清时期玻璃的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广州和清宫玻璃厂。后者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十五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所制器物种类很多,造型也丰腴美观。  


    丝织技巧也有了新的提高。从汉代发明了提花织机以后,至明代时,提花织机的用途已日渐推广。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着花机、腰机、结花等各种技术,特别指出绫绢上的提花技巧,织时要一梭一提使纵综浮起;纱罗上的提花技巧,织时要来梭提、往梭不提地使横综纹结而成。又说明了织罗法里的软综、硬综、桄综,以及五梭、三梭、两扇、八扇等技巧。当时提花机的花楼高一丈五尺,织匠能手两人共同提织花样,织好了几寸就要换送到另一提花机上。衣服上的各色花形,是经过各个机房巧妙地配合而成,分工非常细密。  


    清初,苏州手工丝织提花的技术更为提高,出产的重要提花品种有妆花纱、妆花缎、妆花绢等,其中有用十多种颜色织制的,色彩繁富。妆花纱是在透明的纱底上,织出五彩加金的花纹。所谓“妆花”,就是多彩丝绸织花的专门术语。织制的方法,有的是用十几把大梭子同时织;有的是用一把大梭子织底纹,用十几把小梭子各穿不同彩色的丝绒和金银线织花。织花的小梭子,并不是穿过整个幅面,而是根据花纹的边界,在花纹轮廓线内来回盘织。使用这种方法织出的花纹,就像是从幅面上挖出来的一样,所以称为“挖花”。上等的锦缎,敷色自然,晕色和用线都可以与工笔绘画媲美。明清时代丝织技巧上的显著成就,还表现在妆花丝布及改机两种丝织品上。妆花丝布是用棉纱作为经线、蚕丝作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用纬丝显花,看起来花明地暗。这种丝布,是明清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特产,傣族及僮族等妇女,善于织制花色优美的丝布。改机是一种高级丝织品,是明代弘治年间福建漳州丝织工匠林洪创制的一种薄锦。他把用五层经丝织制的织品,改为四层经丝织制,织出了比较细薄实用的新品种。这种织品的花纹,正反如一,但是正面的花纹及地色恰好与反面的相反。这种丝织品除作为衣料外,还可以供装饰之用。它在明代曾风行全国,至清代前期又有改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