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百度貼吧 > 夏朝吧 四、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爲了完成這項目標,"工程"設立了9大課題44個專題,並將重點放在三代交替界標的尋找和年代斷定上。考古、歷史、天文、古文字、測年等方面的200多位專家學者經過近5年的聯合攻關,在一系列的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總體結果終於浮出水面。
作爲商周分界的周武王討伐商紂王之年是斷代研究的重中之中。武王克商究竟發生在哪一年?從西漢學者劉敬著【漢書・律曆志】的20O0多年以來,就有許多學者試圖解開這個"斯芬克斯"之謎。附圖說明:利簋及其銘文 西周,高28厘米,陝西臨潼縣出土,內底有32字銘文,記載了周武王伐商,在甲子日上午擊敗商王軍隊的史實。周武王滅商紂之年是確定商周分界的重要標誌。
由於文獻記載模糊,佐證資料太少,以致各家意見不一,有代表性的說法竟達44種之多,其上限爲公元前1130年,下限到前1018年,前後相差達一個多世紀之遙。
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的豐鎬遺址範圍內進行廠全面發掘。豐鎬是西周的都城,位於灃河兩岸。豐京是周文王姬昌在伐紂之前營建的,在灃河之西;鎬京是周武王姬發在代紂後營建的,在灃河之東、昆明池北部。據【史記】記載,文王建都豐京至武王伐紂僅13年,而豐鎬遺址以第一探方中的18號灰坑爲代表的文化堆積就在這個時期,碳14測年結果已先後排除了幾十種不確切的說法,並推定武王伐紂之年應在公元前1050年至1020年之間。將原本相差112年的年代之爭縮小到30年範圍之內,無疑是一次重大突破。
工程對武王克商時的有關文獻資料進行可信性研究,並用現代科技手段對武王克商時的天象記錄進行推算,得到了公元前1046年、前 1044年和前1027年3個方案。儘管這3個克商年力案均落在考古測年的範圍之內,但唯有前1046年與金文歷譜銜接較好。
多年來致力於銅器斷代的張長壽、陳公柔、王世民等,對曆年來發掘出土的300多件青銅器進行了考古類型學的排比分析,搜集到銘文中年、月、干支和月相四要素俱全的60件青銅器,如晉侯蘇鍾、靜方鼎、虎簋蓋等,然後根據青銅器形制、花紋、銘文字體及行文體例等四要素的變化,排出先後次序,與共和以後的具體年代對照起來,逐一加以核算,從而建立起一段比較可靠的金文歷譜。依據這種建立在嚴格考古類型學基礎之上的金文歷譜,再以吳虎鼎、晉侯蘇鍾、"天再旦"研究等所得的明確年代結論爲重要支點.其科學求真的程度是以往任何個體研究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如此。武王伐紂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還與有關文獻相容,是3個方案中的最佳選擇。
西南40多公里的房山區琉璃河鎮發掘出燕國早期都城遺址,時代約當成王期。從出土的一批青銅器的器型、紋飾和器物組合看,均與西周建立之初的都城--豐鎬地區出土的器物相同,從而證明這裡是西周武王分封的燕國都城所在地。特別是在出土的一片甲骨上刻有"成周"二字,證實該遺址最早年代是初,也證明了西周王朝與燕侯的關係。工程所得的碳14測年數據最早爲前1060年,最晚爲前1020年,而金文歷譜推得成王在位年爲前 1042至1020年,恰好在考古測年範圍內。附圖說明:"成周"卜辭 西周早期,出土於北京琉璃河遺址G區H108,右甲殘存部下端接近中線處刻有"成周"兩字,對確定相關單位的年代有重要價值
西晉時從戰國魏襄王墓中發現的【竹書紀年】上記載:西周"懿王元年大再旦於鄭。"據考證,鄭的地望位於都城鎬京之東90多公里的今華縣,"天再旦"即天亮兩次之意,有的學者認爲是日出之際發生的日全食所致:天明後日食出現,天色昏暗;幾分鐘後日食結束,天又轉明。工程"天再旦"研究專題組利用1997年3月9日發生的日全食而在我國新疆北部復又再現"天再旦"現象的絕好機會,及時組織了觀測,掌握了最全面的天光變化資料,證實了"天再旦"現象確實存在。天文學家可以利用天體力學的方法,回推什麼時候在鄭發生了造成"再旦"的日食,從而認定懿王元年的具體年代。天文學家檢索了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40年的全部日食記錄,經過精密推算,配合師虎簋年曆的旁證,認爲懿王元年應爲公元前899年,發生日食的時間是該年4月21日。這個結論和以往有關學者研究所得的結論相一致,爲西周王年研究提供了一個參考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