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05|回復: 0

[史學] 读《资治通鉴》:闲竞于道德的上古社会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0-11-3 13: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天涯
上古竞于道德,指的是西周灭殷商。周灭殷商靠的是道德,可以说是人文观对天命观的胜利。殷商时代的人相信天命观,迷信上帝鬼神的神秘力量,事无大小都要向神问卜一番吉凶。他们相信上帝也是他们的祖先神,是专门庇佑自己子孙的,而无论这些子孙做些什么,祖先都会在天堂保佑他们。正因为此,商朝后期,纣王无道,残暴至极,令人发指。《淮南子・要略》中记载:纣为做天子的时候,对老百姓残酷剥削(赋敛无度)、滥杀无辜(杀戮无止),皇宫简直就是杀人的战场(宫中成市),把人绑在烧红的铜柱子上活活烧死(制炮烙之刑),把忠心规劝的忠臣的心挖出来(刳谏者),把孕妇的肚子剥开(剔孕妇),老百姓都被他糟蹋坏了,怨声载道(天下同心而苦之)。可是,我们这位纣王却有恃无恐,因为天命神学的意识形态在他的脑子里扎根了。当殷王朝大臣祖伊听说西伯的活动后,告知纣王,纣王竟然嚣张地说出了一句让今天的我们大跌眼镜的话:“我生不有命在天!”(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
  
  西周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灭掉殷商的。周是一个小邦,要灭商,靠的是重人事,修道德,实行仁爱之政,使天下归心,万民附焉。《史记・周本纪》中说:西伯被囚h里,放归后“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看来,天命必须和人事相配合,不尽人事,仅信天命,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尚书》中说:“天命靡常,唯德是从”。
  
  就这样,一个信奉“人事”和“道德”的部落推翻了成汤八百年的江山,建立了西周。这也正是韩非子所说的“竞于道德”.那时的“道德”不同于后世的“道德”.后世“道德”一词,包涵一些负面的含义,如“说教”、“门面语”、“迂阔不切时用”等。但在殷周之际,“道德”却是周人无往不胜的法宝。
  
  按照《说文解字》对“德”字的解释:“德,从心从直。直,正见于心,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可见,“道德”在上古时代是一个“内圣”和“外王”相统一的概念。对自己来说,修德关乎个人的心性修养,安身立命;对国家社稷来讲,修德能够风化化天下,治国安邦。可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前者是“修身养性之法”,后者是“君人南面之术”。“上古竞于道德”,是说当时的道德具有政治、事功的一面,修德,不是像后来孟子所说的关在屋子里面养什么“浩然之气”,而是同“得天下”的政治抱负结合在一起,因此带有政治谋略的痕迹。正因为此,《史记》中说,周文王回到西岐以后“阴修德行善”.修德行善本是光明正大之事,太史公妙用一“阴”字,不免让人掩倦沉思。
  
  殷商天命神学意识形态的坍塌,迎来的是周朝“郁郁而文乎”的天下大治。德即得,有德才能得;无德则无得。播种着“德”,即收获着“得”,这正是孔子孜孜以求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之路。所以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而文乎,吾从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