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新浪 对西方人而言,价值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根本就不存在于现实的经验世界里,但人又必须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和大自然打交道,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要和身边的人进行竞争和合作。人是超越的,又是现实的,因为人有一个肉体,因为人要吃饭。所以,西方文化再有科学和精神支撑起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后,也用法律和契约规定了现实生活中的游戏规则。既然人的肉体是邪恶的,那只有通过束缚才能中规中矩;既然人和人的之间的关系纽带已经被彻底剪断,那只有通过契约才能确立人和人之间的游戏规则。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人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而有所“照顾”,同样,在契约面前,人人都是自愿的,是以平等身份,本着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确立的,否则,则无契约可言。而契约没有任何内在的基础,多为临时性的,父子关系一旦确立就无法更改,则契约则是根据人们的利益需要随时可以确立,也可以随时可以解除的。
所以说,在西方文化大背景下,确立游戏规则的是契约,而不是身份。西方人没有中国社会如此发达且无孔不入的“关系网”,也没有将这种关系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关系学”。哪怕是父子、兄弟、夫妻,也是明算账,丑化说在前。淡化身份,服从契约,是西方文化的特质,这就是帕森斯和希尔斯意义上的“普遍主义”,即“独立于行为者与对象在身份上的特殊关系的。” 克林顿退休以后,也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那样去演讲,出书,挣些零花钱,最近据说布莱尔退休以后将受雇于美国的一个大公司。他们的角色是法律赋予的,只是临时的,当他们在法律赋予的角色中退出后,就是一个平常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正因为此,也无所谓什么权势,任何人不能再法律和契约之外行使任何特权,正如普通百姓的家门一样,“风可以进,雨可以进,但美国总统不可以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