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1|回覆: 0

[史學] 西藏的發展簡史(1)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11-1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銅雀歷史網

(一)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秦漢)時期,青藏高原被稱為唐旄發羌,與中國沒什麼交往。不過,藏族在血緣上屬於黃種人華南族群,與華夏族很接近;在語言上屬漢藏語系,與漢語千絲萬縷。
    (二)第二帝國  
    中華第二帝國(隋唐宋)時期,青藏高原開始與漢族中國交往。
     
    唐朝
    唐朝時期,吐蕃的松贊干布統一高原,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吐蕃東臨中國,西臨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南臨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羅(尼泊爾),北臨突厥。所有這些國家中,以中國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贊干布只仰慕中原文明,瞧不起其他國家的文化。
    後來中國滅掉突厥,控制漠北與中亞,建安西與翰海都督府,軍事實力也臻於強盛。於是松贊干布極力結好中國。公元641年,他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時,以車載釋迦牟尼像,以大隊騾馬馱運唐皇的贈品。松贊干布親自遠道前往黃河源附近迎接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經過長途跋涉到達拉薩時,吐蕃人民萬人空巷喜迎這位漢妃。文成公主篤信佛教,由她選址設計建成了大昭寺、小昭寺。松贊干布在創製藏文的同時,還派遣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詩書,聘請漢族文人入蕃代典奏疏。
    公元648年,王玄策去西域,被中天竺搶劫,於是向吐蕃軍隊求援;松贊干布當即出兵天竺,擊敗天竺為王玄策出氣。公元649年,唐太宗卒,唐高宗即位,松贊干布特派專使弔祭。
    公元704年,藏王赤德祖贊即位,其祖母沒祿(莫羅)氏聽政,又派員到長安請婚。710年,唐中宗以金城公主嫁給赤德祖贊。兩年後唐玄宗登基,開始了與貞觀之治齊名的開元之治。
    後來,中國衰落,吐蕃趁機占領西域,安西四鎮失陷,後來中國軍隊再度收復安西。同時阿拉伯也參加進來,在江布爾擊敗中國軍隊。8-9世紀,中亞成為中國-吐蕃-阿拉伯角逐的舞台!
    唐朝後期,國力不張,吐蕃幾次攻入長安,大勢搶掠。後來中國在回鶻兵的幫助下將吐蕃趕回老家。經過這麼一折騰,吐蕃國力也消耗殆盡,跟唐朝一起分裂、衰落了。
     
    北宋
    進入北宋,分裂的吐蕃與軍力不逮的中國交往減少,吐蕃對外交往以中亞和西北印度的波斯哥疾寧王朝(962年建立,1037年被塞爾柱趕出伊朗,1186年西北印度被波斯化德里蘇丹取代,哥疾寧滅亡)為主。
    宋朝雖然與吐蕃中央的衛藏、阿里地區聯繫較少,但與吐蕃邊區的安多、康巴的聯繫卻比唐朝還密切。當時党項族建立了強大的西夏國,對宋朝和安多、康巴的藏族構成威脅。宋朝在安多藏區大力推行屯田戍邊,著名的茶馬互市也在今四川雅安、甘肅臨夏的市場上進行。
    吐蕃的一個部落首領斯羅在樂都-西寧一帶的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權。這是當時最大的一個藏族地方政權,也是藏族的第一個安多政權。斯羅部一直向宋朝稱臣,該部統治的藏族地區,在行政上屬於北宋26路中的秦鳳路。到公元1116年,斯羅部地區全部改為宋朝的郡縣。斯羅部曾經多次與西夏作戰,有力地配合了宋朝對西夏的軍事鬥爭。
    1001年,宋朝又對藏族六穀部(今武威)首領潘羅支封官授職。
    斯羅、潘羅支等藏族部落首領臣屬宋朝,借重宋代中央王朝所封官職,以加強對所部的統治號令。這清楚地表明,安多藏區從北宋開始成為漢族中國的一部分。
      
    佛教在唐代傳入西藏,得到了弘揚,史稱這一時期為藏傳佛教的『前弘期』。後來,末代藏王朗達瑪滅佛,佛教勢力大衰。一百年以後,佛教復興,這就是978年開始的藏傳佛教 『後弘期』。
    促使『後弘期』來到的力量源泉有兩個: 一是安多高僧喇欽貢巴繞賽在當地授徒傳教,形成了安多佛教中心,山南桑伊寺主益西堅贊派人去安多學習並迎請佛教進入衛藏。這在藏傳佛教史中稱為『下路弘法』。 二是阿里古格王朝的意希沃,派人去印度(印度西北屬於哥疾寧王朝,阿底峽不在哥疾寧下屬的印度西北)迎請高僧阿底峽等進入阿里傳佛,阿底峽又輾轉來到衛藏,再使佛教勢力從阿里進入衛藏並得以復興。這在藏傳佛教史中稱為『上路弘法』。 在教理系統化,僧人的修持規範化以及佛經的翻譯等方面,『上路弘法』的作用十分明顯;而在衛藏各地廣建寺廟,招收僧徒,開展佛事活動等方面,則『下路弘法』的作用非常突出。 『後弘期』中,衛藏地區建立的澎波傑拉康、山南唐波切、後藏夏魯等著名寺廟,都是去安多向喇欽貢巴繞賽學習後返來的僧人建立的。 宋代漢族地區的文化也對衛藏地區的宗教有着影響。例如此時建立的夏魯寺,其建築風格就體現了藏、漢結合的形式,在衛藏地區影響不小。
    由党項族為主建立的西夏政權,可以說是西羌諸部落在吐蕃王朝統一青藏高原的過程中未被統一進去的一部分,西夏的文化、宗教具有與藏族地區一致的許多特徵。西夏王室、臣民都篤信佛教,而且占統治地位的是藏傳佛教。西夏王朝是迄今發現的最早委任佛教高僧為『帝師』職務的王朝。西夏國王特胡曾派使者到西藏楚布寺迎請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杜松欽巴去西夏;杜松欽巴未去,派其弟子格西藏波哇代替他前往,被西夏國王尊為上師。當楚布寺興建吉祥米聚佛塔時,西夏國王還送來了黃金和銅等物。
     
    (三)蒙古統治時期
    1229年,窩闊台(鐵木真第三子)即汗位後,將甘肅、青海和寧夏,作為封地劃歸他的第二子闊端。闊端於1240年從涼州(武威)派大將多塔納波率軍攻入西藏,進駐熱振、澎波地區。多塔建議迎請薩迦派高僧薩班貢噶堅贊去涼州洽商有關西藏事宜,於是1244年闊端召請薩班,薩班於1246年到達涼州,次年,薩班貢噶堅贊攜其兩侄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一起與闊端見面。這樣,薩班就代表西藏地方勢力和蒙古王室建立了直接聯繫。闊端與薩班議定了西藏歸順蒙古汗國的具體條件:蒙古任用薩迦派藏人為達魯花赤(地方行政長官),並賜於蒙古金符,吐蕃各地頭人必須聽命薩迦的金符;吐蕃各地繕寫官吏、戶口、貢賦清冊三份,分別交給各地官吏、闊端和薩迦;蒙古將派官員到衛藏,會同薩迦人員議定稅目。
    蒙古汗國(後來發展為元朝),認定了薩迦教派在西藏的領袖地位,薩迦人員被授予治理衛、藏、阿里的全權,政教合一的薩迦地方政權對西藏的統治即由此開始。同時蒙古有實效地占有了西藏。
    1251年,蒙哥即汗位,原屬闊端領地的西藏,由闊端改歸忽必烈統管。1252年忽必烈南征雲南途經金沙江以東藏族地區時,衛藏各地方勢力再次向蒙古汗國表示歸順。忽必烈召見薩迦教派新首領八思巴並留侍左右,認定八思巴為其統治西藏的代理人。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封八思巴為國師。1264年忽必烈自上都遷都大都,設立掌管全國佛教事務的總制院,八思巴以國師身份兼管總制院院務,同時總制院又是吐蕃省省長。1288年,總制院改名宣政院,同樞密院、中書省、御史台並列,是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元朝中央四大機構之一。八思巴的弟子桑哥,通曉藏、漢、蒙、回幾種語言,任尚書右丞相,是為元朝中一位職位極高的藏族大官。
    宣政院主管的吐蕃省被蒙古皇帝劃分為吐蕃等處、吐蕃等路、烏思藏三個路,省長、路長、萬戶都由藏族提名,皇帝委任。元朝常派軍隊駐紮西藏,並在各地設立15個驛站,沿途居民逐站負責出動馬匹,傳送公文,供應來往官員食宿,由此形成了西藏地方的烏拉制度。
    忽必烈派兒子那木罕駐阿力麻里(霍城),建阿力麻里省,統轄伊犁地區;1281年,在別失八里省之下設置了別失八里(吉木薩爾)、哈喇火州(吐魯番)、斡端三個路,統管南、北疆的政務;新疆也成了元帝國的一部分。1306年,篤哇恢復蒙古察合台汗國,蒙古元朝在新疆中亞的統治終結。
     
    總的說來,西藏成了蒙古人統治的一個區域,但就當時的情形而言。西藏和中國都是蒙古的殖民地,中國人和西藏人同為一個主子的亡國奴,並且西藏人的地位高於中國人。西藏並沒有屬於中國。
    (四)中華第三帝國
    明朝
    明初,噶舉教派勢力大大發展,取代了薩迦派的地位,掌握了統治衛藏大部分地區的權力。明朝改變了元朝僅僅倚重薩迦一派的作法,而對於具有地方實力的各個教派首領都賜予封號。這就是明代的眾建多封政策。
    1406年,噶瑪噶舉派的楚布噶瑪巴德新協巴到南京,被封為大寶法王。大寶法王本系元朝給薩迦八思巴的封號,但此時噶瑪噶舉派勢力超過了薩迦派,明朝就將此號封給楚布噶瑪巴活佛,使之成為當時西藏佛教的教主。1413年,薩迦教派僧人貢噶扎西到南京,封為大乘法王,地位略低于大寶法王。1414年,格魯教派創始人宗喀巴派弟子釋迦也失到南京,1434年釋迦也失到北京,封為大慈法王。
    1406年明朝封帕竹噶舉派首領扎巴堅贊為闡化王。1407年,封朵甘靈藏(鄧柯林蔥)僧人著思巴兒監藏為贊善王。1407年封朵甘館覺(今貢覺)僧人斡即南哥巴藏卜為護教王。1413年,封直貢噶舉派僧人領真巴兒吉監藏為闡教王。1415年,封薩迦派僧人南渴列思巴為輔教王。上述五個王均領有封地,其承嗣須上報朝廷,由朝廷再次冊封。
    茶馬互市關係,到明代又有新的發展。明朝政府在今甘肅臨夏、天水、臨潭、四川雅安、松潘等地,專門設立茶馬司,統一管理茶馬市場。明代茶馬互市的日趨繁榮,加強了明朝中央政府統轄西藏地方的政治地位,這就是明代的『貢市羈縻』政策。
    元朝吐蕃省十三個萬戶長之一的強曲堅贊,趁元朝衰微,兼併了其他十二個萬戶,建立了獨立的帕木竹巴王朝。1372年朱元璋派員入藏,封強曲堅贊之侄降央釋迦堅贊(第二代第司)為『灌頂國師』,1406年明成祖敕封扎巴堅贊(帕木竹巴王朝第五代第司)為『灌頂國師闡化王』,列明朝在藏區所封五王之首。帕木竹巴王朝在西藏各地將許多溪卡改為宗,建立宗本制度,明朝即對各宗本均封授官職。
     
    明朝期間,西藏從蒙古人手裡獲得獨立,而後又臣服於中國,成為象朝鮮一樣的中國附庸國。但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國家,有自己的國王和中央政府,只是沒有成為中國正式行政區域的一部分。
    清朝
    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得到信奉格魯教派的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的支持。固始汗率蒙古軍從青海入藏,於公元1642年推翻了統治衛藏二十多年的日喀則噶瑪噶舉教派的藏巴汗政權,開始取得格魯派在藏區的優勢地位,在拉薩建立起『甘丹頗章』這一格魯教派的權威機構。
    1652年,五世達賴喇嘛到達北京,受到順治皇帝接待,對五世達賴喇嘛進行正式冊封,頒賜金冊金印。此後,歷世達賴喇嘛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成為一項制度。固始汗也於公元1653年受到清朝冊封,這是清朝在蒙古族各部中首次對一個汗王賜予封號。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五世達賴喇嘛圓寂。第司桑結嘉措,選定出生於門巴族地區的一個幼童,立為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厭倦佛教首領的生活,追求民間世俗的生活樂趣,故有『風流達賴』之俗稱。1705年,固始汗的後代拉藏汗擒殺桑結嘉措, 1717年蒙古族準噶爾部突然進入藏北接着攻占拉薩,殺掉拉藏汗。清軍 1718年、1720年兩次派大軍入藏,在西藏區內以康濟鼐和頗羅鼐為首的反對準噶爾軍勢力的配合下,將準噶爾軍勢力驅逐出藏。同時,清朝派軍隊將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從青海塔爾寺護送到拉薩。1721年,清朝廢除在西藏地方政府中總攬大權的第司職位,改設四名噶倫,共同主管政務,並以康濟鼐為首席噶倫。這是西藏噶倫制度的開始,標誌着清廷對以達賴喇嘛為代表的格魯教派政教合一體制的扶植和對藏直接管理的加強。以和碩特部為正宗、包括準噶爾等蒙古部在藏七十多年的統治,至此亦告結束。
    1727年,清廷決定在拉薩設駐藏辦事大臣二人,開始向西藏派遣常駐官員,同年西藏上層統治集團發生內訌。雍正皇帝接到西藏戰亂情況的報告後,於1728年派大軍從青、川、滇三路入藏。大軍未抵拉薩前,頗羅鼐已率後藏、阿里之軍於公元1728年7月攻入拉薩,軟禁了阿爾布巴、隆布鼐、札爾鼐等三噶倫,等待朝廷處理。從此,開始了頗羅鼐治藏的二十年和平、穩定、繁榮時期。
    鑑於西藏統治集團中屢次有人聯絡新疆準噶爾蒙古部進行叛亂,清朝下令:將接近漢區的巴塘、理塘、康定等藏區劃歸四川管轄,中甸、維西、德欽等藏區劃歸雲南管轄(以上在元代即屬『吐蕃等路(康巴)』地域,不屬烏思藏);將後藏的拉孜、昂仁、彭措林三宗劃歸班禪額爾德尼管轄;1724年平息青海和碩特蒙古族羅布藏丹津叛亂後,將青海藏區(元代即為『吐蕃等處(安多)』地域,也不屬烏思藏)收歸清廷直接管轄。 至此,明確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藏區範圍(即今天的西藏自治區)。
    1751年,乾隆皇帝批准 『西藏善後章程』:授命七世達賴喇嘛執政,並建立噶廈(西藏地方政府),設噶倫四人,受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直接領導。噶倫等重要官員,均需經清朝任命。自此,正式確立了由格魯教派統治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七世達賴喇嘛圓寂後,一位大活佛代替達賴喇嘛攝政之事。各世達賴喇嘛圓寂至轉世靈童未成年親政以前,由清廷批准之呼圖克圖大活佛代行達賴喇嘛職權的『攝政』制度,確定下來了。
    1788--1791年,尼泊爾(廓爾喀)軍隊兩次大舉入侵西藏。特別是第二次,入侵者進至日喀則,洗劫了扎什倫布寺。七世班禪從日喀則逃至拉薩避難。1792年乾隆皇帝派福康安入藏,大敗尼泊爾,進抵加德滿都,尼泊爾投降。此役的後勤工作極為繁重,耗費白銀共1052萬兩(全國稅收總數的25%)。
    1793年清朝正式頒布 『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1、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和各黃教大活佛的轉世,須由駐藏大臣監督履行『金瓶掣籤』 手續(乾隆皇帝製作兩個金瓶,一送西藏,置於拉薩大昭寺,供西藏、安多、康區活佛轉世時用;另一置於北京雍和宮,供內、外蒙古活佛轉世時用);2、駐藏大臣監督辦理西藏事務,與達賴、班禪地位相等,噶倫以下官員及活佛隸屬於駐藏大臣;4、建立定額為3000名的西藏地方常備軍,分駐拉薩、日喀則各1000名,江孜、定日各500名。5、凡西藏對外交涉事宜,統由駐藏大臣全權處理。
     
    清朝初年,西藏先後亡國於和碩特蒙古汗國和準噶爾蒙古汗國。1727年,成為中國的正式行政區域,設有駐藏大臣(類似於總督),地位類似於現在的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我承認清朝是中國的一個正統王朝,因為清朝皇帝說漢語、寫漢字、尊崇儒家,完全漢化。而西藏又在這樣一個漢化的中央政府有效統治之下,所以成了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英國侵略時期
    160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在印度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757年,英國打敗印度孟加拉後,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征服印度全境。英國提出了所謂『拱衛印度安全』的『三個緩衝區、兩個同心圓和一個內湖』的戰略思想: 1.三個『緩衝區』中,第一個就是『英國管理下的西藏,保證印度不受中國威脅』;第二個是印度洋,使『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在英國的控制之下』;第三個是『阿富汗,它擋住了沙皇俄國。』2.兩個同心圓是指,內圓:印度西北邊境的部落地區―尼泊爾―錫金―不丹―阿薩姆邦―印度東北邊境的部落地區;外圓:波斯灣的酋長國―波斯―阿富汗―西藏―泰國。3. 一個內湖就是英國控制的印度洋。
    從這一戰略構思出發,英國必須從印度向北入侵喜馬拉雅諸山國,進而對西藏進行侵略。此時沙皇俄國也在覬覦新疆,企圖進而南下與英國爭奪西藏。但是,沙俄對中國西藏的侵略威脅,遠不如英國嚴重和直接,其主要方式是進行政治上的籠絡。
    1835年向錫金租得大吉嶺地方,作為東印度公司的『避暑地』。 1846年,英國吞併印度西北部的查謨―克什米爾地區,又侵占了西藏的拉達克地區。1860年,英軍進攻錫金,占領了錫金的許多土地。1860年,英國加強了對尼泊爾的控制。1864年,英軍進攻不丹,強占不丹的大片土地。
    1888年,英軍開始向駐守隆吐山的藏軍發動進攻。西藏軍隊被迫後撤至亞東、帕里等地,隆吐山失陷於英軍之手。英軍越過則里拉山口,深入亞東仁青崗、春丕等地,擄去住春丕之錫金王。1888年是藏曆土鼠年。因此,藏胞稱這次的抗英戰爭為『土鼠年戰爭』。
    清朝1890年在加爾各答同英印總督蘭斯頓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八款,,歷來西藏的藩屬錫金,被英人攫走了。
    1903年,英國派榮赫鵬和駐錫金專員懷特率英軍300人,經錫金北部侵入西藏崗巴宗。西藏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這裡,而榮赫鵬卻突然率部撤出崗巴宗,退回錫金北部。 接着,英國迅速向隆吐山以北調集3000兵力,由麥克唐納少將和榮赫鵬率領北進。榮赫鵬率先頭分隊偷越則里拉山口,經仁青崗、春丕,進占帕里,並於1904年進占堆納。麥克唐納率大隊隨後跟進。
    1904年,英軍在堆納、多慶之間的曲米香果、骨魯等地與藏軍對峙。英軍施展陰謀,射殺500多藏兵和談判代表。 然後進抵江孜,留榮赫鵬500人駐江孜的江洛、帕拉等村,麥克唐納率大隊人馬返回亞東,以緩解其補給供應的困難。接着,英軍在亞東至江孜沿線設置兵站, 建成臨時後勤補給線。
    江孜英軍派出360人襲擊通往浪卡子方向的卡惹拉藏軍陣地,駐江孜英軍僅餘130人,千餘藏軍夜襲帕拉村,榮赫鵬險些喪命。不久,英軍增援部隊一部從亞東趕到江孜,重占帕拉村。
    工布等地的民兵,進占江孜、少崗間之南尼寺,威脅英軍後勤補給線,並在康馬、少崗之間巧妙設伏,殲滅了二三十名英軍。英軍分別自少崗和江洛兩地出動,從南、北兩面進攻並攻占了南尼寺。
    英軍增援部隊與原駐江孜部隊會師,迅速控制了年楚河以南地區。在向江孜市區發起進攻之前,為了切斷江孜與日喀則間的聯繫,英軍集中一部兵力攻占了江孜西北方向的紫金寺。最終英軍攻陷了江孜,並進抵拉薩。戰爭以英軍勝利結束。
    十三世達賴在英軍侵抵拉薩的前四天(1904年7月30日,),倉促任命甘丹赤巴洛桑堅贊為攝政,自己帶少數隨員從拉薩秘密出走,經藏北、青海、甘肅,於11月到達外蒙古的庫倫,1906年又離開庫倫到青海湟中縣塔爾寺暫住。
    鑑於甘孜的新龍縣土司多年與清軍交戰,有人主張剝奪土司權利,改設流官治理,但遭到康區藏族上層人士的反對。趙爾豐嚴厲鎮壓了這些藏人,被任命為川滇邊務大臣。
    1908年,十三世達賴到達北京,短住後又離京最後到達那曲。同時,鍾穎率領四川清軍,向拉薩疾進;趙爾豐又被任命為駐藏大臣兼川滇邊防大臣。
    十三世達賴喇嘛回到拉薩後,任命一部分親英分子入主西藏地方政府,並接受了號稱釋迦牟尼授予的『新制金印』,廢棄清朝皇帝賜予達賴的金印,這是製造『西藏獨立』的一個重要步驟。
    鍾穎所部川軍,在擊敗昌都以西各地藏軍的抵抗後,經工布江達川軍進入拉薩。 十三世達賴,決定由某活佛擔任攝政留守拉薩,本人則經錫金逃往印度大吉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