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2009-11-09楊雪人民政協報
近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承辦的『中國戲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來自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丹麥等國及中國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專題討論。會議從民族文化的戰略高度對中國戲曲的美學內涵、表演理論體系、文化意義等內容加以審視,探索21世紀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國戲曲理論的學術發展和未來趨勢,促進中國戲曲的發展和繁榮。
著名戲曲理論家郭漢城以戲曲的現代化為論述核心,提出了戲曲改革與建設的議題,闡述了四個問題:一、戲曲現代戲與戲曲改革同步進行;二、戲曲現代戲成熟的三條標準;三、要重視戲曲現代戲的現代性和民族性;四、戲曲現代戲的發展還要有新的政策保證。
中國藝術研究院王安葵研究員從三個方面闡釋了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美學內涵及其生命力:一、中國古典戲曲理論體現了民族的美學觀念。二、要建設中國的戲曲理論,必須深入理解、闡釋中國古典戲曲理論的概念和範疇,如意境、神韻、本色、形與神、虛與實、雅與俗等。三、弘揚古典戲曲美學精神,才能激活古典戲曲理論的生命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劉禎梳理了中國戲曲理論在發展歷程中的基本特徵及其社會、歷史成因。對古典戲曲理論的文學化和二十世紀戲曲理論的戲劇化與精緻化兩部分進行了詳細的闡釋。他提出:文化與理論多元的時代,在一個有深厚戲曲積澱的國家,戲曲理論前沿的話語和思想需要立足戲曲本體,找到戲曲理論自身的話語,建立起屬於自己民族的、具有原創意義的戲曲理論體系,真正揭示出戲曲的本質和美學精神。
中國戲曲學院傅謹教授追溯了『世界三大戲劇體系』形成的歷史背景,認為『世界三大戲劇體系』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完全是由於特定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文化驅力使然,以斯坦尼、布萊希特的不同戲劇理論體系與梅蘭芳的表演理論相併列作為『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缺乏真正的『世界』性;『只有從這一迷思中脫身出來,才有可能有清醒而準確的認知和把握。
研討會上,東京大學的田仲一成教授考察了共同起源於中國散樂的日本與韓國的祭祀戲劇之間的差異,並試探分析其形成差異的基層文化成因。台灣清華大學的王安祈教授以『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為論題,對京劇視聽媒介對典範建立的作用及限制進行了探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