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一元一 這真是血的教訓,千古之後仍然有效:如果你的老闆雄才大略、頗似漢武,那麼千萬不要在接受任務的同時讓老闆對你『壯之』,否則處境很危險,後果很嚴重。
當然客觀地說,那些被漢武帝『壯之』的臣子未必就不了解這種歷史悲劇的必然性,――只是如果不迎合劉徹『壯之』的趣味就可能永遠沒有上位的機會,結果只有碌碌無爲,畢竟這些被『上壯之』的人們都載入了史冊。這就是所謂的有得必有失,或者『出來混早晚要還』。與其他被『壯之』的人們不同,李廣利是這些被『壯之』過的人臣裡面地位最高的一個,當時武帝對他培養和寵信已經達到了當年衛青、霍去病的程度。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一人之下的寵臣也要如此決絕地孤軍深入,不知道是因爲自己腦子不好使,還是晚年的武帝急切地需要通過『壯之』來體驗一下本來屬於青春期的激情刺激。
從【史記 匈奴列傳】中對李廣利遠征右賢王的戰績來看,李廣利也並不完全是草包一個,在遇到右賢王以後,李廣利『得胡首虜萬餘級而還』。如果李廣利能順利歸來,憑他斬首匈奴萬餘級的業績,也完全可以和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了,武帝一高興沒準就封個大將軍給他當也未可知。可以想像當時不僅武帝劉徹希望自己的大舅子李廣利能成爲第二個衛青,恐怕就連李廣利自己也把衛青當成了自己的偶像。然而匈奴不給他這個機會,於是帶著一萬多顆血糊里拉的匈奴腦袋的李廣利遭到了匈奴優勢兵力的合圍,這實在是一件很噁心很狼狽的事。從【史記】中的描述來看,在李廣利痛擊右賢王部的時候,匈奴單于未必就沒有能力救援,像李廣全軍覆沒後衛青奇襲龍城一樣,右賢王也是單于的一個棋子,其作用就是消耗敵人。兵家的常識是『斃敵一萬,自損八千』,可以想像遭到李廣利痛擊而又無路可逃的右賢王必然是困獸猶鬥,因此獲得斬首萬餘級的李廣利必然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來換取這樣的戰績。就在李廣利和他的手下美滋滋地數著匈奴的腦袋,在心裡盤算著自己將要得到的封邑戶口的時候,匈奴主力出現了,剛經歷一場惡戰的李廣利還沒來得及安頓傷員和修養整頓就遭到了以逸待勞的匈奴主力的合圍。帶著一萬多顆匈奴腦袋的李廣利跑不了了,部隊損失了六七成的兵力,眼看危在旦夕。雖然武帝已經『壯之』了李廣利但是李廣利畢竟是自己的大舅子,又是這次軍事行動的絕對主角,所以還是捨不得讓李廣利馬上當烈士,――大戲還沒有收場,如果這時候男主角李廣利先掛掉,對導演劉徹來說實在是很沒面子的事。
於是武帝派出了因f將軍公孫敖從西河出擊,與強弩都尉路博德在涿塗山會師,然後去救援倒霉的男主角李廣利,企圖把李廣利從匈奴的重兵包圍當中撈出來。然而這兩個配角的救援行動似乎很不成功,『毋所得』。我們知道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不用說,武帝劉徹既然能爲了天馬興師動眾早就以自己的意志爲天意。再看看地利,根據史學家的考證當時李廣利打擊右賢王的天山並不是現在新疆的天山,而是南祈連山,位於今天的甘肅和青海之間。因f將軍公孫敖出擊的西河就是現在寧夏和內蒙古之間自南向北流向的黃河,而公孫敖和強弩都尉路博德會師的涿塗山位於新疆。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這次救援有點捨近求遠,不知道是因爲距離李廣利最近的敦煌、酒泉方向已經遭到匈奴的重兵圍堵還是因爲公孫敖和路博德企圖從背後突襲匈奴,總之這次救援路途遙遠,所以救援的難度的確難度很大,『毋所得』似乎也在情理當中。再看人和,公孫敖和路博德是在屢次漢匈戰爭中靠奮力拼殺成長起來的老將,而李廣利因爲自己妹妹的關係一下子就爬到了公孫敖和路博德的頭上。從人情世故來看,公孫敖和路博德和李廣利之間根本不存在什麼戰友感情,甚至很有可能在內心深處存在等著看皇帝大舅子笑話的打算。況且從重兵包圍中撈出來李廣利是一件玩命的事,弄不好就成了烈士,弄好了自己最多也就是最佳男主角。所以公孫敖和路博德對冒死救援李廣利這件事主觀上實在是感到很無奈又很無聊,但是既然老闆劉徹下了命令,兩位老將當然要執行。
於是大軍出塞繞了一大圈沒有找到李廣利遭到包圍的地點也就非常合理了。公孫敖和路博德及時向老闆劉徹匯報了救援的情況:撈得出來撈不出來是能力問題,有沒有認真去撈是態度問題。從表面上看公孫敖和路博德的態度是非常端正的,救援貳師將軍李廣利的熱情也是非常高漲的,而這種態度和熱情是一定要讓老闆劉徹看到的。本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不僅跟李陵毫無關係,甚至也怪不到公孫敖和路博德頭上,李廣利要是死在亂軍之中公孫敖和路博德最多也就是沒有及時趕到救援,既然當初李廣利敢孤軍深入也就沒打算讓人救援,發生了這樣的意外武帝也只能把李廣利風光大葬。
從天時地利人和來看,李廣利遭到匈奴主力合圍的確凶多吉少,陷入必死之地已經不是危言聳聽了。李廣利的這種悲劇結局在旁觀者公孫敖和路博德眼裡再清楚不過,但是公孫敖和路博德只猜中了故事的開始,但是沒有猜中結尾,因爲劇本里另一位配角李陵的想法跟他們不一樣。
李廣利的運氣實在是好,不僅自己的妹妹被皇帝看上了,還遇到了爭著去當烈士或者叛徒的熱血青年李陵。
【漢書】:『天漢二年,貳師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召陵,欲使陵爲貳師將輜重』。也就是說最初武帝劉徹並沒有打算讓李陵在軍事上配合支援李廣利,而是命令李陵負責給李廣利運送糧草和補給。
本來這樣的安排對李陵非常有利,根據整個戰役的記述來看,如果李陵接受了這個任務就不會有後來的悲劇,因爲李陵很可能還沒有趕到李廣利遭到包圍的地點李廣利已經『出師未捷身先死』了,李陵只需要配合大家的情緒『淚滿巾』一下,就可以在活下來的『英雄』里湊個數。這樣李陵雖然無功但是也無過,反正自己還年輕以後建功立業的機會有的是。
然而李陵卻不願意繼續給皇帝的大舅子跑龍套了,給皇帝當大舅子這種事只不過是運氣好,但是能征善戰這種事靠的是真本事。自詡有真本事的李陵不想繼續給運氣好的李廣利當配角了,完全沒有顧及導演劉徹的情緒。
『陵召見武台,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才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單于專向貳師」』(【漢書】)。從李陵的請戰來看,李陵對自己屬下『湘軍』的戰鬥力相當有信心,『荊楚勇士奇才劍客』這個名字放到今天完全可以拆開來命名兩隻職業球隊,正因爲有這樣的屬下,李陵才萌生了以『步兵五千涉單于庭』的大膽設想。而李陵『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單于專向貳師』的思路暗合兵法,體現了分散敵軍實力的軍事戰略思想,在三十六計里這叫圍魏救趙。
然而武帝劉徹卻不領情,『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無騎予汝。」(【漢書】)』。當了四十多年帝國老闆的劉徹把李陵的心思一眼就看穿了,劉徹質問李陵是不是不願意當配角,而且告訴李陵由於貳師將軍大軍出徵調用了所有的騎兵,現在已經沒有騎兵可以派給李陵了。在武帝劉徹和幾乎所有的將軍看來,遠征匈奴必然需要騎兵作爲主力,否則在軍力上實在無法和以騎兵爲主的匈奴主力抗衡。這時候如果換一個理智謹慎的人,多半會知難而退,沒有騎兵參戰怎麼可能和匈奴在塞外爭雄?然而李陵偏偏不信邪,他說『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涉單于庭(【漢書】)。』話說到這份上,武帝劉徹只能又一次對老李家的男人『壯之』。『上壯而許之,因詔強弩都尉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漢書】)。』
雖然李陵勇氣驚人,但是以五千步兵出塞尋找匈奴主力決戰這種事畢竟是連衛青、霍去病以及李陵的爺爺李廣都不敢接受的任務,所以武帝劉徹下令強弩都尉路博德在半路上接應李陵,作爲李陵的後援。【漢書】上對路博德的心理描述的非常清楚『博德故伏波將軍,亦羞爲陵後拒』,以路博德曾經做過伏波將軍的資歷來看,李陵至少是路博德兒子輩的後生,接受這樣的任務對老將路博德來說實在是很沒面子。對待救援武帝的大舅子李廣利路博德都是虛與委蛇,何況是給李陵這個毛頭小子當後援,於是路博德上奏『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臣願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並擊東西浚稽,可必擒也。』路博德的理由很充分,當時是秋天,匈奴的戰馬享受了一個夏天豐美的青草,此時體內儲存了充足的脂肪,正需要通過瘋狂的奔跑來減肥。這正是匈奴戰鬥力最強的時候,沒有騎兵參戰的李陵部隊此時出戰實在很不明智。路博德提出了一個很穩妥的建議:他建議李陵不要急於出征,等到來年春天,再安排酒泉、張掖兩地點騎兵各五千人從東西兩面夾擊浚稽山,這樣才有必勝的把握。實事求是地講,路博德提出的方案才是公私兼顧的雙贏方案。於公,通過一個冬天積蓄漢軍的力量,避開匈奴實力最強的秋天,等待春天來臨後增加一萬騎兵一起出征無疑勝算更大;於私,來年春天那個爬到路博德頭上的李廣利很可能已經成爲了烈士或者叛徒,而那時候路博德自己將成爲遠征匈奴的主角,李陵也將成爲配合自己成就大功的配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