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一元一 李陵是李當戶的遺腹子。根據李廣自殺的年代(元狩四年)推算,在李陵出生之後不久李廣就自殺了。所以李陵對自己的父親和祖父可能根本沒有直接印象,但是作爲出生在這樣一個具有悠久光榮傳統的革命軍人家庭里的男孩,李陵從小受到了社會各界通過各種渠道的英雄主義薰陶。在祖父和父輩的傳奇戰鬥故事裡,這個叫李陵的孩子一天天地成長著。
在李陵漫長的童年或少年時代的某一天,這個失去父愛的孩子樹立了遠大的革命理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報效國家、揚威疆場,即便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自古以來,在我們這個治亂輪迴、戰火頻仍的國家裡無數性格剛強的男孩子都有過類似的夢想,這就好像在和平安定、經濟繁榮的社會裡無數稍有姿色的女孩子都有成爲電影明星的夢想一樣,很普遍,甚至很俗套。如果這樣的男孩子碰巧生活在太平盛世,那麼他的少年夢想可能永遠都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這個孩子成年很可能會日復一日地在自己的土地里辛勤勞作,或者找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娶妻生子,過上平淡幸福的生活。
從歷史的普遍發展規律來看,當時李陵的夢想被現實拋棄的可能性似乎非常之大。李陵出生的時候距離漢高祖開國已經八十多年,而在李陵蹣跚學步的時候匈奴單于被大將軍衛青統領的遠征軍擊潰遠逃。當時的帝國最高統治者漢武帝劉徹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雄才大略,而且正值壯年,春秋正富。生活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的李陵似乎理應遠離戰爭和殺戮,享受祖上軍功庇佑下的優越生活。
沒有敵人威脅的帝國其實並不需要李陵跟誰玩命,而更需要一個踏實工作的建設者。
然而這個本來看似不切實際的理想因爲李陵祖傳的執著和漢武帝祖傳的雄才大略終於有一天找到了施展的機會,於是悲劇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在扶欄客看來雄才大略這種東西與其說是一種綜合素質,不如說是一種超越凡人的審美觀和尋找機會的直覺。比如對待敵人,雄才偉略的帝王總是能創造各種機發現屬於自己的敵人,然後激情澎湃地撲上去挑戰敵人,再然後威風凜凜地戰勝敵人。這種尋找敵人的直覺彷佛天才的商人尋找賺錢的機會一樣,他們總是能在別人忽視的地方化腐朽爲神奇,變糞土爲財富。對於雄才偉略的帝王來說沒有敵人的日子很難熬,這種痛苦可比叫春的女貓找不到男貓,飢餓的傑瑞偷不著奶酪。
非常不幸,劉徹就是這樣一位時刻準備著創造敵人的偉人。
雄才大略、不甘寂寞的中老年皇帝劉徹遇到了勇武雄健、激情四射的少年英雄李陵,於是隴西李氏失去了引以爲榮的家族名譽。
就這樣一部空前偉大的史書【史記】橫空出世了。
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偉人的性格不僅決定國家的命運,也決定了一切非偉人的命運。最後偉人的豐功偉績又被非偉人寫進了史書,成爲後世反覆研究的正面或者反面教材。
讓我們回到李陵的故事。少年李陵的戰爭天賦很早就被漢武帝發現了,這對在史書上以武留名的劉徹來說實在是很興奮的一件事。【漢書】『李陵字少卿,少爲侍中建掌監。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作爲革命軍人家庭出身的李陵很早就走上了一條捷徑,而不必像他的祖父李廣那樣以『良家子』從軍,靠勇敢作戰博出位。年輕的李陵很早就擔任了建章宮守衛營的軍官,這個孩子不僅繼承了老李家騎射精絕的光榮傳統,而且謙讓隨和、善待他人,於是很快在圈子裡面形成了有利於自己職業發展的輿論基礎。
『武帝以爲有廣之風,使將八百騎,深入匈奴兩千里,過居延,不見虜,還。』(【漢書】)。
李廣的一生充滿悲劇英雄主義的色彩,這樣一位故去的名將給崇尚武力的劉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於是繼承了李廣無形資產的李陵很快得到了帝國一號首長劉徹的注意,劉徹馬上給了李陵一個小試牛刀的機會:深入匈奴腹地考察。從【漢書】上簡單的記載來看,這次任務具有巨大的挑戰性。當時漢匈兩國基本處於相對和平的對峙時期,兩國之間很長時間沒有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但是寂寞的武帝劉徹終於忍不住了,他已經很久沒有得到老對手匈奴單于的消息了。像熱戀中的年輕人思念離開自己的情人一樣,劉徹熱切地思念遠遠地躲開他的單于。與凡人的戀愛不同,劉徹對單于的感情和興趣持續了幾乎半個世紀,令人不得不佩服偉人劉徹的矢志不渝。爲了探聽單于的虛實,劉徹派出了勇敢的李陵深入對方腹地,希望引起匈奴對自己的興趣。按照現在的國際慣例來看,這種派遣軍隊進入對方國境的行爲無異於向對方宣戰,是一種非常明顯的挑釁行爲;按照當時的國際慣例來看,這次以八百騎兵深入匈奴國土兩千里的行動無疑是對匈奴的輕視和侮辱,目的就是傷害單于的自尊心。年少輕狂的李陵熱衷這種冒險運動情有可原,但是已經早過了天命之年的劉徹還這樣無事生非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武帝是否進入了更年期而內分泌失調。
事實上,從小立志爲國爭光的李陵對武帝的疑似更年期綜合症並不在意,讓他高興的是這次的軍事探險活動如此刺激。
居延是個地名,位於現在的內蒙古額濟納旗,那裡曾經有一個很漂亮的大湖,名叫居延海。漂亮的居延海邊長滿了漂亮的胡楊林,傳說這種樹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那些今天倒臥在當地沙漠裡的胡楊樹見證了少年英雄李陵帶領八百名騎兵從這裡走過,迎著居延海的日落紮下營寨。
『匈奴的地方真美啊』,站在居延海邊的少年探險家李陵發出由衷的讚嘆。
天漢二年,這一年距離李廣自刎的元狩四年整整二十年,此時的李陵已經是一個強壯勇敢的男人了。年輕的李陵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爲家族光復那些已經有些模糊的榮譽。
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匈奴右賢王遭到匈奴優勢騎兵兵團的包圍,差點全軍覆沒。後來李陵主動請戰吸引了匈奴主力,犧牲了自己,解救了貳師將軍。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其明年(天漢二年),漢使貳師將軍廣利以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胡首虜萬餘級而還,匈奴大圍貳師將軍,幾不脫。漢兵物故什六七。漢復使因f將軍敖出西河,與強弩都尉會涿塗山。毋所得。又使都騎尉李陵將步騎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餘里,與單于會,合戰。陵所殺傷萬餘人,兵及食盡,欲解歸,匈奴圍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沒,得還者四百人。單于乃貴陵,以其女妻之。』如果我們回顧武帝早期由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主導的遠征,可以發現當時的遠征全部都是幾路大軍同時出動,通過分工配合,最終實現預先設定的戰略目的。更重要的是,這種配合有效地分散了匈奴的主力,避免了作爲遠征主角的衛青和霍去病遭到敵人優勢兵力合圍而遭受失敗的命運。事實上,衛青和霍去病的遠征每戰必勝除了他們自身的軍事素質和指揮天才以外,與這種分工配合的基礎是分不開的。在遼闊的大漠草原上無險可守,如果遭到十倍於己的匈奴騎兵的包圍而又沒有援軍及時趕到,即便是孫武轉世也一樣要全軍覆沒。然而根據【史記】上的記載天漢二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的這次出征卻是孤軍深入,這顯然是兵家大忌。作爲這次遠征的最高統帥李廣利以三萬騎兵的兵力就敢深入敵境,這在喜歡以少勝多的武帝看來,肯定又要『壯之』。不幸的是,被武帝『壯之』過的將軍臣子好像沒有一個好下場,從老李家的李廣、李當戶、李禹、李陵,到陪同李陵出征戰死的韓延年的父親韓千秋,再到武帝的大舅子李廣利,凡是被武帝劉徹『壯之』的臣子最後不是當了烈士就是當了叛徒。總結武帝對臣子『壯之』的規律可以發現死亡或者恥辱是『壯之』的必然結果。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衛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以及他的死黨公孫敖,不知道是因爲老成穩重還是早就看透了武帝『壯之』的恐怖效果,又或者是武帝對他們的確格外開恩,至少從史書記載來看武帝從來沒有『壯之』過他們,所以最後他們的人生歸宿也比那些遭到『壯之』的同僚們幸福的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