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漢字網 『一』是漢字中筆劃最簡單的,的確無法從其字形中看到神話表象了。不過,與『一』相互置換的『壹』字卻保存著完整的神話表象。古文字學家們只確認二字間的通用及語義差別,但對其間的神話聯繫幾乎忘卻了。許慎【說文解字】釋『一』的一段話很像是表述創世神話的主題:
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從『一』到『萬物』的過程,也就是哲學上說的『一』與『多』的轉化。許慎的這十六字真言中包含了中國哲學宇宙發生論的觀念系統,它與神話傳統密不可分。『一』在神話思維並不只是單純的數目字,作爲創世後萬物有秩序存在的『多』之對立面,喻指創世之前的神秘狀態。神話描述這種狀態時常常使用各種異形而同質的象徵意象,如混沌、雞卵、元氣、人體、葫蘆等等。從象徵性著眼,這類意象都與『一』相通,意指那種無差別的、未分化的、原始混一的渾融狀態。創世過程的展開則表現爲此種渾融體的分化,分化的第一步通常是所謂『元氣剖判,乾坤始奠』;或天父地母從擁抱合一狀態的分離;或宇宙之卵的一分爲二:上殼爲天,下殼爲地;或葫蘆瓜的中分兩半;或混沌海怪肢體的分解離異,等等。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演出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的創世活劇。
了解到『一』的宇宙論語境,再來看『壹』字的原始表象,就可以心領神會了。【說文】釋『壹』云:『觶專壹也,從壺,吉聲。』從古字形上看,正像一有蓋之壺的表象。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云:『【易・繫辭傳】:「天地壹 」。按:氣凝聚也。亦雙聲連語。』這裡說的『壹 』又可寫作『氤氳』或『sZ』。丁福保【文選類詁】釋爲『元氣也』,亦指創世前的未分化狀態。而『壹』字取象之『壺』,則是葫蘆剖判創世觀的活化石。上古『壺』『瓠』二字通用,瓠即葫蘆。高鴻縉【中國字例】說『古代之壺則極類胡蘆』,似乎天然生成的葫蘆爲人工造成的器皿提供了模型。由此看來,『壹』字取象實爲葫蘆,這正說明了『壹』與『一』的宇宙論意蘊源自葫蘆剖判型創世神話。驗證於至今流傳在中國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葫蘆作爲原型意象仍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中國哲理所說的『一分爲二』或『合二爲一』均可在瓠瓜的剖瓢現象中獲得形而下的具象原型。
從弗萊的原型批評觀的形成過程看,有一個核心性的原性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那就是弗雷澤等早期人類學家所揭示的神的死而復生。弗萊在其處女作【威嚴的均稱】中詳盡分析布萊克詩歌的意象系統,已經意識到文學想像受制於某種自然生命循環的基型,甚至進而把它視爲『所有宗教和藝術的根本要旨』,那就是『從人的死亡或日和年的消逝中看到一種原生的衰亡形象,從人類和自然的生命新生中看到一種超越的復活的形象。』[(11)]在10年之後的【批評的解剖】中,弗萊把從此一基型中獲得的啟迪擴展建構爲以春夏秋冬的生命循環爲基礎的原型敘述程式系統。筆者曾依據弗萊的敘述程式理論重構中國上古神話宇宙觀的模式系統[(12)],在此擬就漢字中的此類原型表象與中國神話的發生再做探討。
漢語中『神』這一概念的發生正得益於死而復生的原型。『神』字從示從申,申在【說文》裡釋爲神,字形象徵七月陰氣自屈而申。從現已發現的甲骨文、金文材料判斷,『申』字本作『鰲被頡包』,這種表象的原始蘊含似乎不是陰氣的屈申,而是生命的運動不息,即生而死、死而復生的永恆循環。【周易】把大地母親特有的生生不息的生育力命名爲『坤』,這才是『神』概念產生的信仰根源吧。訓詁學中,『申』字本來就有循環往復之義。【詩經・小雅・采菽】『福祿申之』句毛傳:『申,重也。』【爾雅・釋詁】和【廣韻】等均以重釋申。生命的綿續秘訣就在於重複,其最常見的經驗現象乃是大地一歲一枯榮的循環變易,初民理解爲地母的周期性孕育。漢字中『地』從土從也,而『也』字是公認的女陰符號,可見『地』的概念和『坤』的概念都源於原始的地母崇拜。中國漢族關於『神』的觀念顯然植根於此。【論衡・論死篇】便這樣解釋說:『神者,伸也。申復無已,終而復始。』這和弗萊作爲一切宗教和藝術觀念核心的死而復生原型正相吻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