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網易 通過查閱資料與實地考證,我認為太平李錦家族是一個具有西北少數民族血統的人種,是李自成兵敗後,從陝北南下的党項軍裔北歸後的一個集中隱居地。這個家族具有一個世系練習武功的傳統,且具有一定的軍事組織和固有的團隊精神。早在唐代時期,從青藏高原上流徙到黃土高原上的党項人中,其中的南山部就是在這一帶的,比平夏部更為驍勇善戰的南山部,被唐宣宗稱為『化諭不悛,頗為邊患。』五代時期,這裡還生活着党項的野雞、樹伙、拓跋彥超等姓氏或部落。
被毛澤東稱為"陝西人的驕傲的"明末李自成起義,後來在清軍鐵騎的圍追堵截之下,一路南撤,逢戰必敗,潰不成軍,逃至湖北九宮山,與前來追殺的英親王阿濟格再次激戰。於是,李自成身後之謎成了歷史的懸案,但他身前活動的最後之地一直被史學家公認地鎖定在湖北、湖南一帶。
臨澧距石門二十多公里,是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和著名作家丁玲的故鄉,米脂縣原博物館館長申館長曾親眼看到過丁玲家珍藏的龍鳳雙耳玉扁壺、童子馭魚玉雕及玉琮、玉耳杯等數件宮廷器物。據丁玲的幾位叔伯兄弟講:"他們是李自成的後人"。丁玲生前也曾說過:"不同意姚雪垠在他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中所持的李自成被擊斃於湖北九宮山的說法。我不是和姚雪垠爭一個革命的祖宗,事實就是如此嘛!李自成後來就是到了湖南,隱居在石門縣的夾山寺,繼續領導他的餘部聯明抗清。"
對於這位從"白區"前往陝北解放區的"進步青年"中第一個放棄大都市生活,不遠萬里奔赴"紅區"的革命女青年的心理動機,歷史學家和文學史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結論,但沒人考慮到,丁玲前往陝北的一個重要動機是去"尋祖認親"的,她想去党項人在中國北方站起來的地方去看看,想看看她的"革命的祖宗"崛起、奮爭、廝殺過的黃土高原。可惜,她未能探究出党項祖先的任何資料,倒是那些從此和她以往寫作風格迥異的作品,開始為她在中國文學史爭得席位,那些作品中日充滿一個革命青年的血性和革命味,當地還有人說這是她的党項祖先在這片土地上賦予了這個党項後裔另一種靈性。這些作品,不僅贏得了她在中國近現代文學中的聲譽,也為她帶來了別人眼羨的政治待遇:1936年底,丁玲在聶榮臻部隊裡工作,一天,突然收到了毛澤東的電報,電報內容是毛專門寫給她的一首詞【臨江仙】:"璧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一闋戰時褒獎,成就了"陝北時期"的丁玲在"故土"的盛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