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89|回覆: 0

[制度研究] 近臣與外官:北宋『國防部』樞密院是怎樣選部長的(9)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2-9 08: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網論壇
就樞密院而言,自唐末朱溫改以親吏擔任樞密使起,開始了該機構走出內廷的過程。從那以後又經歷了一百年左右,樞密院才成為比較嚴格意義上負責軍政的外廷機構。五代時『宰相之外復有宰相,三省之外復有一省』的狀況,正反映出當時樞密院長官不僅『參謀議於中』,而且『專行事於外』的現象。這並非主要出自皇權制約相權的需要,而首先是出於提高快速反應效率,以應付複雜局面的需要。樞密使不僅掌機要、備顧問,且直接施政,這一方面使其權勢急劇膨脹;另一方面卻也促使樞密院向外廷機構轉化,使形式上處於巔峰狀態的樞密使有可能自帝王身邊疏離。樞密與中書『對掌大政』的分工,即產生於這一轉化過程之中。既曰『轉化』,自然伴隨着諸多起伏波折。宋太宗前期,樞密院職能、長官任使方面隱現着『中朝化』的傾向,而當時的『密邇近侍』者,由於其特定的『藩邸舊僚』背景,往往存在着突出的能力缺陷;克服逆轉趨勢並進而完成樞密院『外朝化』的過程,是隨其統治的穩定而實現的。
    就樞密使制度而言,北宋初年呈現出多向錯綜的狀況:一方面,其親近內屬性質仍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起着作用,與帝王關係的密邇,使其事實上居於『備肘腋之變』的核心位置;而從其人選上我們也可以看到,相對於宰相任用之注重位望風采,掌樞密者仍以帝王私人親信為主。另一方面,宋初又繼承五代後期的趨勢,制止了樞密權力的持續擴張,有效地將其控制在與中書門下『對舉大政』的合理範圍之內;與此同時,逐漸完成了樞密院長官人選自皇帝私屬舊僚向外朝官員的過渡。五代時期樞密院氣勢凌厲的上升勢頭,經過北宋初期的職權調整之後便不復存在了。
    自五代至北宋前期,樞密使副與宣徽使副、三司使副乃至翰林學士,皆有『內職』之稱。這些職任皆非正式外廷宰屬,從這一意義上講,它們是對應於外廷的『內職』。但這些職任與皇帝的密邇程度以及其職能性質,實際上各不相同。北宋初年樞密院長官的任用狀況,明顯地體現出這一機構在當時所具有的機要近密之特殊性質,也反映出樞密自近侍助手轉而成為外廷首腦的曲折歷程。
    就樞密院長貳的任用而言,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一是文資與武資關係問題,即研究者通常注意到的『以文制武』的發展趨勢問題。這一趨勢在周世宗、宋太祖時期已經開始明朗化;而『以文制武』格局事實上的形成,經歷了數十年的時間。這既與『守內虛外』『防範奸邪』方略的確立有關,也是士大夫階層成長的結果。與此相關的另一層面,是更多地任用親隨抑或更多考慮人選資質的問題。這兩個層面的轉變事實上錯落交織,而後一轉變過程發展得相對遲緩。太宗後期開始有意識地以文臣參與典樞密(儘管仍有反覆),這一趨勢在真宗中期以後得到充分的發展。而隨着新的官僚群體的成長,隨着自然淘汰的進程,重用舊部親隨的作法逐漸淡出。如果說文臣典樞密是趙宋王朝的『祖宗家法』,那麼,這一『家法』並非定型於太祖太宗之時,而顯然是在王朝的鞏固發展過程中逐漸塑成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