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84|回覆: 0

[制度研究] 近臣與外官:北宋『國防部』樞密院是怎樣選部長的(4)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0-2-9 08: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網論壇
太平興國六年(981)任命石熙載爲樞密使的制書中,開篇即稱『文昌之設,益重於六官;溫室之任,聿參於萬務』;並且說『職茲宥密,以奉論思。』 所謂『文昌』、『溫室』,實際上都是指漢代以來相對於『外朝』而言的『中朝』。將樞密比作『文昌』、『溫室』,其中的寓意是十分清楚的。這種借喻,在當時並非偶見,因而不能理解爲行詞學士誤用典故。
    【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太平興國八年六月己亥『王顯樞密使』條載其除拜制書曰:
    漢以尚書平章奏議,魏以中書參掌機密。邦國之務,率繫於樞衡;軍旅之謀,多出於帷幄。授受之際,厥惟艱哉!具官王顯,器量恢宏,襟靈秀拔。嘗事藩邸,備極公忠;累踐榮班,遂膺顯用。……
    將樞密使的職責與漢之尚書、魏之中書相提並論,正反映出在時人心目中,這一職任特殊的『中朝』『密邇』性質。正因爲如此,宋初安排在這一職任之上的官員,不論文武,或系帝王『故舊』,或系『純誠謹厚』之人。所謂『蕭曹故人』,『嘗事藩邸,備極公忠』者,成爲選任範圍中的主要對象。
    太宗雍熙北伐失敗後,樞密院的長官選用乃至其機構性質逐漸發生變化。淳化元年(990)十二月,採納左正言謝泌建議,『自今凡政事送中書,機事送樞密院,財貨送三司,覆奏而後行。』從此成爲定製。這一決定,使得中書、樞密、三司的職能分工(或曰分割)明確化。這一方面使樞密院的執掌確定了範圍因而有所限制;另一方面,其表述方式也使我們注意到,樞密院所負責的事務,仍然被稱之爲『機事』。事實上,樞密院既以處理『機事』爲主,其近邇私密程度儘管隨官僚機制的健全而逐漸有所淡化,將其視爲『密勿之地』的認識,卻一直延續到後世。大中祥符五年(1012)九月,王欽若、陳堯叟並拜樞密使,制書中既稱『任總樞機,事兼軍國』,又說『密勿之地,事機頗煩』。直至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周必大除樞密使制中,也還沿襲用典,說『雅積經綸之望,進毗密勿之謨』。
    三
    與樞密院自『中朝』向『外朝』轉化過程相應的,是樞密院長官選用原則的調整。宋太祖、太宗朝,與後人通常的理解不同,並沒有最終確立以文臣任樞密的制度;或許可以說,以文臣任樞密的趨勢,是自太宗後期開始明顯的。而宋初對於樞密使的任用原則,其實仍然是文資武資兼用,而以親隨爲主。當時戰事相對頻仍,這自然是樞密院長官中武資官員較多的原因之一;但僅僅指出這一點,尚未能夠點透問題的關鍵。
    太祖時期的五位樞密使中,魏仁浦、吳廷祚系原後周樞密使。其中魏仁浦爲刀筆吏出身;吳廷祚 『少頗讀書,事周祖,爲親校』, 出自武資。
    太祖親擢的三位樞密使,即趙普、李崇矩、曹彬。其中,趙普自太祖『潛龍』之時即與其結成的密切關係自不必說,建隆三年(962)任命他作樞密使的制書中即稱:『俾膺重任,用獎元勛』;制書指出了趙普的識見與才能,更突出了對於『蕭曹故人』『佐命元勛』的『疇庸』。李崇矩後周時亦『與太祖同府厚善』。只有曹彬,當後周時,『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
    太祖時期的幾位樞密副使中,李處耘,原系『太祖帳下都押牙』;王仁贍,當後周時『太祖素知其名,請於世宗,以隸帳下』;沈義倫,『太祖辟在幕府』;楚昭輔,『事太祖,隸麾下,以才幹稱』 。可以說個個是太祖稱帝之前的親隨。而在這些樞密使、副使之中,真正稱得上屬於文資的,其實只有趙普和沈義倫。
    太宗時期的樞密院長官,名稱屢有變易,既有使、副使,又有知院事、同知院事,還有簽署、同簽署。樞密使和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和同知樞密院事開始交錯設置。這種狀況的出現,與擔任樞密使者位望較前朝有所降低相關。儘管官稱與其『資格』有關,但究其選任傾向,仍然不在於『資』而重在於『親』。
    在當時的樞密院長官中,很少真正歷經戰陣、懂得兵事者。不僅文資官如此,武資官也很少出自軍旅;不僅承平時如此,即使在邊事緊張之際,也很少以曾經帶兵作戰、衝鋒陷陣的武將去掌握樞機。得到重用者,多系親隨--這實質上是對於五代遺風的繼承。箇中原因非常明顯,即:『樞機重地,密勿近司;倚注所先,無加於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