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86|回覆: 0

[制度研究] 近臣與外官:北宋『國防部』樞密院是怎樣選部長的(1)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0-2-9 08: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華網論壇
關於中晚唐至北宋初期的樞密使制度,近二三十年來有不少研究成果,對於樞密院之機構沿革、職權運作乃至長官任用資格,對於宋代中書、樞密的相互制約,都有詳盡的討論 。論者通常指出,樞密院爲典兵之所,而宋代乃多以文臣爲長貳。自北宋中期,即認定這一作法爲太祖、太宗朝的創設,視之爲『祖宗成規』 。儘管就發展趨勢而言,這種說法有其道理,但宋初的實際狀況,比人們以往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要釐清北宋前期政治格局及制度設施的發展軌跡,不能不把我們關注的時段放長;而且,儘管新王朝的建立爲制度更革提供了契機,卻並不意味著全新制度的開始。歷史上官僚政治制度的建設、存在與發展,事實上是與統治者的政治行爲相關的、多種因素交錯互動的社會過程;制度本身是處於不斷調整建構之中的。把握制度運作更革過程中的階段性環節,即成爲我們認識該制度的關鍵所在。
    本文所特別關注的,是『機要之司』樞密院逐步解脫其作爲皇帝近密私屬性質的過程。從帝王任用宦官掌機要,一變而任用親信僚屬,再變而爲主要任用文臣,雖然反覆錯綜而非直線發展,卻基本上反映出這一機構逐漸由內廷向外朝轉變的路徑。本文希望通過對於晚唐以來樞密院職能性質的演變以及宋初樞密院長官人選背景的分析,探索該機構性質在北宋初年次第轉變的曲折軌跡。
    一
    樞密使制度的形成,有一過程。宦官掌機要,既是唐代後期政治運作中釀成的重大問題,也是開元天寶以來中樞決策、實施體制變化的產物。宦官專權所侵奪的主要是南衙宰相之職權;這種狀況之所以能夠持續百年之久,既是由於內廷樞務處理體製發生了變化,也是由於從根本上來說,其背後有皇帝的默許甚至支持。以宦官掌機要,是皇帝任用密邇『家奴』以制約外朝之努力的組成部分。就一般情形而言,當時的宦官對於皇帝雖跋扈又依附,皇帝對於宦官既戒懼亦倚賴;只是在雙方矛盾激化的情形下,才勢如水火而互不相容。
    天復元年(901)正月,唐昭宗親遭廢立之餘,乘成功擒殺『四貴』之機,宣布革除以往『宰臣延英奏事,樞密使侍側,爭論紛然……撓權亂政』的狀況,但也不過下令『俟宰臣奏事畢,方得升殿承受公事』 ;並且當即任命了新的樞密使。當時,儘管宰相崔胤、陸曾上言反對『中官典兵』,建議由自己兼主左右神策軍,他們卻並未建議由外官執掌樞密。這正是由樞密使溝通宮禁內外的特殊性質所決定的。
    朱溫強行繳奪了宦官長期把持的軍事、機要權。天v元年(904),樞密使一職,命其『親吏』蔣玄暉擔當。是爲外朝臣僚擔任此職之始。這一轉變在當時之所以可能實現,是權力中心已經發生了轉移的結果。次年蔣玄暉得罪後,繼之短暫『知樞密』的王殷,亦爲朱溫親隨。其後一度廢樞密使不置。
    五代時期,國家政治體制的運轉,以軍機要事爲中心;樞密使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通常由具有實際軍政鬥爭經驗而又獲知於主子、受到器重的武將或文吏擔當。這些人大多是輔佐皇帝奪取政權的心腹親信;其職任性質,仍然屬於供職於皇帝身邊的『內職』。
    後梁置崇政院。據【資治通鑑】卷二六六,開平元年(907)四月辛未條,以宣武掌書記、太府卿敬翔知崇政院事,以備顧問、參謀議;于禁中承上旨,宣於宰相而行之。宰相非進對時有所奏請,及已受旨應復請者,皆具記事因崇政院以聞。得旨則宣於宰相。
    在解釋『崇政院』設置時,不少記載直接稱之爲『即樞密院』,但這一改動,並非簡單的名稱更易。這一機構的職權被正式擴充爲『備顧問、參謀議』;而且,稱謂的變更,在保留了必要職任的同時,又示人以改弦更張之意。
    從這段話中我們也看到,『知崇政院事』居于禁中,其職掌是:一,在皇帝身邊參與機要事務的決策;二,在禁中的君主與外廷的宰相之間內外溝通。該職並不直接指揮朝政,仍然具有『內職』性質;但它不再由『內臣中使』擔當,而是由皇帝親信文吏或武臣擔任--銜接這一轉變兩端的是其『親隨』實質。當時的『知崇政院事』敬翔,即自視爲『朱氏老奴』。這一職任以外臣而掌內廷機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過渡的性質,被視爲皇帝的『私人』,顯然尚未完成向外廷中樞機構首腦的轉化。
    北宋前中期,歐陽修、宋敏求、沈括等人都曾在史館中見到過後梁時期的【宣底】,從中可窺得當時中書與崇政院關係之一斑。
    【新五代史】卷二四【郭崇韜安重誨傳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